《西藏一年》序

作者
作者
in方法标准研究经验

  编者按:
  最近百度或者酷狗上输入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地平线文化公司联合拍摄的电视纪录片《西藏一年》,你会看到几千上万条信息。该片2008年3月在BBC播出后英国媒体如此评价:《卫报》,以罕见的深度,惊心动魄的力量,公正记录当今世界最有争议、最偏远地方人们的真实生活。《泰晤士报》,轻扬如飞雪,深远如禅宗,见证了一个真实的神秘藏地。《每日电讯》,首次揭开神秘面纱,让人真正走入西藏。《星期日独立报》,第一次打开了一个真实的圣域。后被加拿大、德国、芬兰、西班牙、阿根廷、南非等近二十个国家电视台订购,今年并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本片正如口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西藏一年》系列电视纪录片的总监制格勒博士在书云的与本片同名著作序言中写到“英国一位到西藏考察过的资深评论家彼得高登说:“西藏一年》给我这样一样感觉 西藏似乎并不像关于西藏问题任何方所宣称的那样黑白分明,百分之九十的藏族人居住在乡村和牧区,他们依然保持着传统文化,保持着千年不变的信仰,这是真实的西藏。”
  一本名叫A Year in Tibet(《西藏一年》)的英文著作在我办公桌上放了很久,作者是我已有十数年之交的好友书云。我常常羡慕她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并能流畅地用英文写作。《西藏一年》是她第三部英文著作。我更羡慕她在体制外的自由。作为一个作家和独立制片人,书云足迹遍布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千禧之年,她孤身一人沿着唐代著名高僧玄奘西天取经的道路一路采访,从西安到中亚,再到印度,整整走了一年多,写出了在海外颇具影响的英文游记Ten Thousand MlIes withou!a Cloud,并由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作序。这本书被译成中文出版时,书名《万里无云》,取自佛家语“万里无云万里天”。这本书的再版掀起了国内探寻玄奘之旅的热潮。
  书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对青藏高原的眷念和对西藏文化的痴迷。我们相识于牛津大学。我们每次见面,聊得最多的也是西藏和藏族文化。她渴望并下决心拍摄一部西藏题材的影片,为此曾跟随我进藏考察。
  我也曾渴望通过我的论文,专著,演讲让世人了解一个真实的西藏,一个真实的藏民族。然而我不得不承认,在西方世界,一部影片的影响远远胜过一百本书,一百次演讲。于是,我的心中也早早萌发了把我们多年来在西藏各地田野考察时的所见所闻搬上银幕的想法,可以说在这一点上,我与书云不谋而合。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认真策划,我们终于有了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地平线文化公司联合拍摄的电视纪录片《西藏一年》。书云作为导演,和我们的学者及摄影师等在西藏著名的古镇江孜与影片中八位普通的藏族人整整生活了一年多。这些人都是江孜卡麦乡土生土长的农民,改革开放以后,他们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相互融合与冲突中,自然地选择了老板、包工头、医生、基层干部、寺院喇嘛、农村巫师、农民等各自喜欢的职业。他们与中国千千万万农民一样,在传统农业为主的社会向现代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过程中,既有与之相适应的成功和幸福的喜悦、自豪,也有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不相适应的痛苦、困惑。我们用不带偏见的文化人类学参与式考察方法和不带意识形态色彩的摄影镜头,跟踪并记录了他们在夏、秋、冬,春四季的生活故事。
  我们的电视纪录片英文版《西藏一年》自2008年3月6日起在BBC(英国广播公司)第四频道连续播放之后,出乎意料地在西方世界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英国《泰晤士报》给予这样的评价:“这是本年度最好的专题系列片,没有任何一部可以和它媲美。”《曼彻斯特报》写道:“该影片展示的是当今世界舆论极为关注的地区普通藏族人的生活,他们的追求和向往、他们的婚丧嫁娶、他们的宗教信仰以及他们的传统习俗,让我们觉得真实可信……”与此同时,一些网民通过闻名世界的网络视频“YouTube”观看了《西藏一年》的英文版,并将观后感发到自己的博客上。他们认为,《西藏一年》让他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西藏。英国一位到西藏考察过的资深评论家彼得高登说:“《西藏一年》给我这样一种感觉:西藏似乎并不像关于西藏问题任何一方所宣称的那样黑白分明,90%的藏族人居住在乡村和牧区,他们依然保持着传统文化,保持着千年不变的信仰,这是真实的西藏。”
  更多的西方观众没有机会或没有条件到西藏亲自走一走,親眼看一看。他们对西藏的认识依然停留在自17、18世纪起就被一些西方神秘主义者虚构和创造出来的神话世界里。几百年来,无数厌倦了西方工业化后不断异化和竞争的人们,在对西藏的神秘想象和重复虚构中获得灵魂的安慰和精神的慰藉。因此,现代化后的西方神秘主义者,自然看不惯或不习惯看到他们虚构和想象中的精神乐园在西藏老百姓的现代化中消失。
  与这种现象完全相反,书云导演的电视纪录片《西藏一年》和她的《西藏一年》这本书,都是在没有预设立场的前提下,用在西藏亲历的经验和亲身的观察,记录了一些普通藏族农民一年四季中的真实故事。但是即使是普通农民的普通生活,例如其婚姻制度、丧葬习俗、信仰与风情,在包括内地人在内的更广泛的人眼中,依然陌生而遥远。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绝无猎奇心态,更无夸张和渲染,单是以客观与公正的学者眼光去平静而敬畏地远远审视。
  对西藏普通的百姓而言,传统不是宏伟的纪念碑和坚不可摧的高山,而是对过去千年的记忆,他们需要对过去灿烂历史文化的记忆,但更需要在变化中追求现代化的美好未来,因为他们是智慧的人类。与西方普通人一样,他们需要享受现代化的生活。他们不希望把他们当作古老的文物加以收藏和展示,更不希望把他们当作虚拟中的“香格里拉”或“香巴拉”让人观摩,被人误解、误会。
  自80年代开始,我几乎年年带着我的课题组成员和博士生,进藏进行人类学的田野考察,我亲眼看到的西藏,尤其是农村和城镇里普通人的生活,就像《西藏一年》里所记,就像《西藏一年》里所写。书云在西藏待了整整一年,跟踪八位普通人,拍摄了整整一年。西藏一年给她留下了什么?
  正像她在书中所写的那样,她的回答是:“这里既不是想象中的香格里拉,也不是等待拯救的蛮荒之地。”她希望她的影片和书“能够生动而细腻地传递出藏族人的心声,让世人真正了解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
  我相信,如果读者的视线能够穿透意识形态的迷雾,抛开百年来对西藏的神秘宣传, 《西藏一年》就会轻轻地拉近你与真实西藏的距离,自然会让你与书云一样,为书中描述的普通藏族人的命运和未来默默祈祷。


作者 格 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