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一个时代的藏人肖像

作者
作者
含量呈献注定深入群像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在這样一个特殊的年月里将要出版黄静薇的《相——一个时代的藏人肖像》,让我们和更多的人认识了相册中那些影响一代甚至两代人的藏族精英们。这是新中国哺育成长起来的一个新时代的藏人群像。
   从2008年开始,黄静薇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往来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北京等地,为各地的藏族当代名人拍摄影像,她拍摄的人物差不多基本涵盖了藏族文学艺术、音乐戏曲、医学、科学教育、宗教学术等各个领域的精英、领军人物、后起之秀,拍摄人物300余位。
   一个从小畅饮长江水长大的娇小的巴蜀丽人,满怀着一腔美好的热情,满怀着对藏族人民和对高原的热爱,历时三年多,一个人驾车在高原大地长途奔波,个中艰辛,可想而知。但她始终不渝的坚持,是最终将此书呈献给了我们。
  她说:“真的希望,有缘能够看到这些照片的人们,会慢慢的去品读那些眼睛背后的故事,因为他们所代表的,就是藏族文化的精神和血脉。”我相信许许多多认识黄静薇的人会为此而深深感动,我也不例外。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两位如花似玉的公主,为汉藏两个民族的社稷如一,不远千里,爬山涉水,入嫁吐蕃的千古绝唱,世世代代唱不绝口。黄女士与那些千里寻奇,万里踏古者不同,她把一颗美丽纯洁的心,一份热爱和感动留在了我们的高天厚土,留在了藏族朋友们的心里。
   也许你第一次翻开《相——一个时代的藏人肖像》,犹如一个普通的人物相册,但如果从一个学者或文化的眼光看,我们不得不承认 这是一部极为别致的,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的人文纪实摄影作品,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灵感拍摄了300多位当代藏族文化人物照.这样的摄影作品固然是作者的艺术表达,取舍有度,构图大胆。但仔细阅读,认真品味,又带有理性的艺术思考与人文学术的含量.这自然与作者曾经的艺术训练和多年深入藏区有关。
  《相》中大部分人物是藏族文化界的精英,有作家,学者,画家,教授,音乐人,编辑,记者,摄影师,当然也有普通的民间艺人等等,这些人物为西藏和其他藏区的建设发展繁荣,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学科领域,以及工作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有的在藏区文化圈引人注目,有的在全国甚至在海外闻名遐迩,有的在改革浪潮中独领风骚,有的在学界独领风气之先.如果我们把《相》中每个人物的事迹编写成故事,几乎每一位都有一部与时代相联系的成长史。
  如果说“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西藏乃至全国藏区经历了六十年的迅猛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行各业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影响一个时代的优秀人物,但没有一个人用镜头来整合记录他们的影相,从现实和长远意义上,这是一种缺憾。”黄静薇弥补了这一缺憾,自费自驾,背着相机,只身来到雪域,多年来像风一样游走在青藏高原的每一个角落,捕捉各类人物照片。接识了一大批藏族优秀人物,甚至与这些既无血缘关系,又不沾亲带故的藏族朋友们结成了深厚友谊。由此可见黄静薇女士对藏民族和藏族文化的热爱与执着。。正如黄女士自己所言:” 我对藏民族文化的痴迷因突如其来而转变成了不由自主,那种希望与它更亲近的强烈的渴望使我不得不相信,我和藏地的缘份是前世注定”。更有价值的是,作者这本书的这个意义和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摄影的范畴.她的作品与她的内心里一起,向着一个民族的特定文化价值的内涵和精神深处寻觅,试图探寻藏民族千年珍藏的厚重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于当今人类文化和社会的意义.她把个体心灵的亲近和眷念化成了对藏族文化价值的理性反思和追寻。
  想一想,一个出生于书香门弟,从小学习绘画,曾担任过报社美术编辑及重庆电视台《创想家园》生活栏目的制片人及编导,一个经受了市场大海历炼的黄静薇,经过三年朝圣般的高原行走,通过目光所及,心灵触及,被这片雪山环绕,江河切割,草原覆盖的神奇高原深深吸引。以致她情不自禁的感叹:“当我真切的面对藏民族时,那些沉淀了几千年古老而神奇的历史文化让我震撼,我的每根神经都被巨大力量牵动着。这在一个灵性个体不断完善,觉悟的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非常难得他们仍然以可贵的传统珍藏着它。”
  不是我一个人问,她一个汉族女人,为什么要去完成这么一个看上去不起眼但又如此浩大的影像工程?她的回答非常坚定而又坦诚:“因为我爱他们,我爱这个民族。我相信,当这本摄影集完成的时候,我已经深深的溶入这个民族的内心,同时奉献上的将还有我今后的一生。”我只能衷心祝福她成功。
  


作者 格勒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