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青藏高原的自然之美

作者
作者

唯有了解 ,我们才会关心

Only understanding we will care

唯有关心 ,我们才会行动

Only care we will action

唯有行动 ,生命才有希望

Only action life will hope

——珍妮 古道尔

Jane Goodall

彭建生

2000 年、2001 年连续两届获得 「柯达杯」《中国摄影》专业反转片优秀摄影师提名;

2006 年开始专注于生态摄影;

2007 年 9—11 月完成德国火车公司青藏线专题拍摄;

2008 年与潘发生教授合作完成编写《横断山「三江并流」腹地高山野生观赏植物》;

2009 年与徐建等合作成立中国第一个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

2012 年与韩联宪教授合作完成《纳帕海的鸟》;

2012 年中国野生鸟类摄影金奖。

彭建生(洛桑都丹),男,藏族,云南民族大学中文系毕业。早在 1995 年从事生态旅游之时就开始接触摄影,1997 年走上专业摄影的道路。出于对大自然的热爱,2006 年开始专注于生态摄影,并且长期在青藏高原及横断山脉等地区从事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生态旅游研究、实践。2009 年与徐建等合作成立中国第一个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IBE),到 2013 年完成了全国 36 个地方 45 次的野外生物多样性调查。现任 IBE 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高级生态摄影师、香格里拉摄影协会副会长等职。至今已有 2000 余幅摄影作品被收录于各种杂志与画册,并有相关书籍陆续出版。

2010 年 10 月国庆期间,白马雪山管理局的肖林问我想去哪里,我说「去川西吧,拍白唇鹿去」!肖林是护林员出身,着名的国宝滇金丝猴就在他的监护之下,我因为拍滇金丝猴与他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们驱车 2 天直达马尼干戈,那里属于四川甘孜州格县,住在当地着名商人帕尼老人开的酒店。他在当地有很高的威望,以前也是着名的猎人,现在遵守国家政策,早已经放弃了狩猎皈依佛法。他向我们介绍了马尼干戈附近的野生动物状况,除了白唇鹿还有狼、斑羚(苏门羚)、马麝、高原兔、藏狐、赤狐、艾鼬、棕熊、豹猫、猪獾等。在马尼干戈有近千只白唇鹿,白唇鹿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是我拍摄青藏高原野生动物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白唇鹿分布在 3500-5000 米左右的森林、灌丛和高山草甸地带,平时雄雌分群活动,每年 9 月中下旬集群交配,10 月初又分开活动。我们抵达的时间稍晚了一个星期,白唇鹿已经进入了交配的晚期。肖林和我在帕尼的指导下,每天进入马尼干戈的一个山谷,有一天刚刚天亮,我们就发现 200 多只白唇鹿沿着山嵴行进,场面壮观又优雅,我们用镜头留住了白唇鹿健美的身影。其中一张照片是一只健硕的雄鹿坐卧在前面的山嵴,背后的山嵴陡峭壮丽,在两个山嵴之间云雾飘渺,构勒出白唇鹿安详的身影,距离虽然很远,但那是我最喜欢的野生动物作品之一,当年还入选了 BBC 野生动物摄影大赛。

每天我们回到帕尼酒店,都要向老人汇报拍摄情况。老人开始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这样起早贪黑、又饿又冷的去拍动物,「难道拍的照片能卖很多钱?」,我说:「卖不了几个钱,我们拍野生动物,就是要把动物的美通过我们的镜头展示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也能看到动物的美丽,爱上野生动物,从而不去伤害它们。」帕尼听的似懂非懂,但看了我们拍的片子那么漂亮,他好像也逐渐的理解了我们的行为。老人不喝酒,但看我俩高兴就不停的劝我们喝酒,让我们打开摄影包看相机并不停的问这问那,最后老人开始总结起来:「你们拍照(指野生动物)与我以前打猎一个样子,只是你们用相机我用枪罢了。每天都要爬好高的山,要从下风口走,不能让动物闻到你们的味道。要在动物经过或者喝水的地方蹲守,不能抽烟。动物来了要稳得住、不要慌乱,屏住唿吸,瞄准好了扣动板机,而你们按相机,都一样,都一个样子」,说完爽朗的大笑,我俩听了这个比方也会心的笑了。

第三天晚上回到酒店,天已经黑了,下着小雪,帕尼老人赶紧抓我们到火炉旁边取暖,迫不及待的看我们拍到的东西。我用相机的液晶屏让老人看:一只孤独的狼,在昏暗的暮色里,在我们车前不紧不慢的小跑,偶尔停下来嗅嗅,侧开一只腿留些小便,告诉别的狼这是它的领地。我们开着车一直尾随它在山谷里行走,狼偶尔回头观望我们,眼神里没有惊慌也没有敌意。突然狼跑到路中间挡住我们的车,然后躺下打滚,又不慌不忙的耸身抖抖落在身上的雪花,悄然消失在夜色中。帕尼老人看的惊呆了,张口结结巴巴的说:「这个了不得!你这个人了不得!狼都在你面前打滚,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噢!你要好好的拍,拍我们藏族的动物,把我们藏族的动物全部拍掉,然后拿去国家、去国际上展览,上电视,好好的宣传!」。

「我们藏族的动物」,帕尼老人的意思我懂,意思是让我把藏区所有的野生动物都拍了。这我做不到,但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我立志要做本土、本民族最优秀的生态摄影师!

青藏高原特有的地理环境孕育了许多特有的物种,同时也造就了这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如此丰富而且差异惊人。藏区因为地域广袤、人烟稀少,加之全民信仰藏传佛教,所以野生动物的保护状况要比其他地方好很多,许多神山圣境成为了野生动物的天然避难所。拥有这么好的资源优势,但在高原上立志拍摄野生动植物的藏族摄影师屈指可数。肖林与我都是长期坚持关注生态题材的藏族摄影师,本土的、本民族的,这点很重要。说这句话没有丝毫的民族主义思想,相比内地的摄影师我们拥有许多天然的优势:体能上的、语言上的、以及与生俱来的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熟悉与亲近!在青藏高原从事野生动植物摄影,很多人首先需要克服高原反应,而我们天生就在高原缺氧环境里长大,具备天然的适应能力与耐受力。吃糌粑酥油长大,打小在高山丛林里、冰雪里生活,生存能力与吃苦能力都要比内地摄影师强。在野外拍摄经常需要在山地里迁移,而我们从小骑马放牧,甚至走山路都比内地人走的稳走的快。天生的适应能力在睡觉上都能体现出优势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农牧民家里或者牧场寄宿,蚊子跳蚤以及被褥的膻味可以把一个内地人折腾的毫无精力,但这些讨厌的小东西从来不会影响我们休息。

当然这些仅仅是自然优势,作为一个生态摄影师,我们还有责任与使命感的驱使。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着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可小觑,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越来越小并破碎化;很多地方盗猎情况依然严重。凡此种种都带给我沉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作为一个藏族的生态摄影师,我需要尽快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影响生物多样性调查中,用影像记录藏区丰富的生态环境与资源。

作为 IBE 的发起人与高级生态摄影师,我与我们的团队一起,正在向着帕尼交给我的使命和我的个人理想而大步迈进。2012 年在长江源我拍了雪豹,成为中国生态摄影师里直面记录雪豹野外生态状况的第一人;在通天河边我拍到了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腹;在独龙江我拍到了羚牛指名亚种;在纳帕海我记录下了中国鸟类新纪录白颈鹳的踪迹......

从 2006 年从事野生动植物摄影算起,多年来我深入高原各处,以期用优秀的影像作品在公众与自然之间架设一个桥梁,让大家看到藏区特有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生命之美,从而影响大家一起热爱藏区,保护藏区的所有生灵。

那一天

羚羊过山岗

回头望、回头望

清晰的身影、很苍凉

高高的山巅上

有岩羊在跳跃

倾听森林的喧哗

倾听小溪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