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环线(含大北线)简明行程攻略








D1 拉萨-羊湖-浪卡子-江孜-日喀则-萨迦
聂唐大佛、岗巴拉山口、羊湖、桑丁寺、卡若拉冰川、白居寺、夏鲁寺、扎什伦布寺
聂唐大佛 3650m
离开拉萨 11km 处,路的右侧一块岩壁上能看到巨大的浮雕彩绘释迦牟尼佛像倒映在水边,这就是聂唐大佛。大佛刻于何时,并无题记可考。传说元代帝师八思巴带着皇帝赠送的佛像唐卡回后藏,途经聂唐时,唐卡中的佛像开口说话,表示愿意留在此地,于是被刻在了石壁之上。据文物学家考证,这座摩崖石刻风格与元代造像十分相近。
卓玛拉康 3700m
这个虽小但十分重要的寺庙,载古老的文物和隐藏的宝藏。从拉萨往西南方向驱车仅需半小时即到,对藏传佛教感兴趣的人值得停留。卓玛拉康与孟加拉高僧阿底峡尊者有紧密联系。阿底峡在 53 岁年纪时受古格王的邀请来到西藏,他的传法在 11 世纪藏传佛教后弘期中发挥了深远影响。卓玛拉康正是由阿底峡的首座弟子之一仲敦巴建于此时,他同时还创立了噶当派,卓玛拉康也因此属于噶当派寺庙。
岗巴拉山口 4700m
过曲水大桥后上盘山路,到岗巴拉山口就能看到飘扬的风马旗和羊湖。「岗巴拉」藏语意为不可逾越的山峰,这里是前藏与后藏的分界岭,同别的山口一样,风大、天气多变、对着巨大的玛尼堆、挂满了经幡。
羊卓雍错 4441m
爬上岗巴拉山口后就能看到光彩夺目的羊卓雍错。湖面在公路下几百米的地方,在晴朗的天气里,湖水会呈现非常美丽的绿宝石色调。远处的背景是宁金抗沙(7191m)巨大的雪峰。羊湖的形状像一只弯曲的蝎子,湖面在西岸向自己折回,形成一个巨大的半岛。羊卓雍错是藏传佛教四大圣湖之一(另外三个是佩枯错、纳木错和玛旁雍错)。虔诚的朝圣者大约 7 天可绕湖转一周。
浪卡子 4400m
浪卡子藏语意为「白色鼻尖」,是羊湖边最大的城镇,县城本身没有特别大的吸引力,城南有个小寺庙,城北有片老藏族民居和小小的「宗」(城堡)。还可以去往桑丁寺。
桑丁寺
桑丁寺位于浪卡子以东 10km 处,坐落于一处把羊湖和珍错(羊湖南北两臂中间的一个小湖)分隔开来的山嵴上。有很好的视线能看到原野风光及南面的山峰。桑丁寺由西藏唯一的女活佛一世多吉帕姆于 1436 年创建,并成为其永久驻锡之地。创寺后,经二世、五世、九世多吉帕姆的不断扩建,桑丁寺建成了 15 座殿堂的规模。寺内僧人均为男性,唯独住持是女活佛,名为多吉帕姆,即「金刚亥母」。
卡若拉冰川
位于浪卡子县和江孜县交界处,就在公路边。属宁金抗沙峰冰川向南漂移后形成的悬冰川。由于长年受公路上的车尘的覆盖,冰川整体呈黑白分层形态。
江孜 3980
「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位于年楚河谷,是西藏条件比较好的城镇。14-15 世纪时,江孜是该地区的中心重镇,与萨迦派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孜处于贸易线路的要冲,南临不丹,西达日喀则,东北方通往拉萨,解放时曾经是西藏第三大城镇,现在已经被昌都、八一、阿里和泽当的规模所超过。1904 年,这里曾发生过重要战争,以抵抗荣赫鹏为首的英国侵略军侵入拉萨。
白居寺
白居寺在江孜城北,以白居寺十万佛塔闻名,是整个西藏最大的佛塔,佛塔有华丽的三层结构,其上佛殿层层叠叠、数量繁多,佛殿里均绘满壁画,水平超卓,蔚为壮观。白居寺建于 1418 年,曾经是有 15 座寺庙集为一体的大寺庙群,包含了三个不同派别,可以说是藏传佛教里绝无仅有的实例。9 座为格鲁派,3 座为萨迦派,还有 3 座为不常见的布顿派(即夏鲁派),是夏鲁寺的属寺。
宗山城堡
就像其它西藏城镇一样,如果从高处俯瞰粉刷成白色的房子,江孜立即会展现出古老的魅力。爬到宗山城堡顶上需要花费 20min,能看到非常美丽的风光,除了江孜城,还有沃野千里的年楚河谷及下面的白居寺。
夏鲁寺
夏鲁寺建于 11 世纪,直到 14 世纪时才声名远播,寺院住持布顿·仁钦珠成为当时最早的梵文佛教典籍编译大师(藏传佛教的布顿派即来源于他),夏鲁寺也成为修行各种技能的中心,比如催眠行走和「图莫」(令身体发热来抵御严寒)。夏鲁寺距离江孜到日喀则的主路边只有几公里,在公路里程碑 21km 或 19km 处沿着一条土路往南,都可以到达。
D2 萨迦-新定日-老定日-佩枯错-萨嘎
萨迦寺、加措拉山口、沿途看珠峰、卓奥友峰、希夏邦玛峰、佩枯错、雅江
拉孜 3950m
位于日喀则西南方向约 150km,萨迦路口西约 30km,被认为是进行午餐、补给、适应海拔或为前方更美的旅程而留宿的最佳落脚点。这里飞驰而过的越野车大多去往珠峰大本营、中尼边界或者镇外约 6km 处去往阿里的 219 国道路口。
镇子最西端保存着一座不起眼的昌木切寺。附近还有锡钦温泉、曲德寺、仲巴江寺。
白坝与协格尔(新定日) 4250m & 4150m
这一带的地名有点混乱,318 国道 5133km 里程碑处有个小镇,名字叫白坝。这是绝大部分前往珠峰大本营的游客所选择的过夜处,也是珠峰保护区门票的购票处。协格尔是从白坝离开中尼公路后往西北方向继续走 7km 处。白坝南边 6km 处的鲁鲁检查站检查身份证明和边境证。
珠峰保护区
珠穆朗玛是一个藏文名字,西方人称为埃弗勒斯(Everest)。珠峰周边位于西藏境内的地域大约有 27000km2 被划为了保护区。从白坝到珠峰大本营的线路是深受许多背包客喜爱的徒步路线,你可以有机会面对雄伟壮丽的世界第一高峰( 8844.43m)北坡。西藏一侧的景观远比尼泊尔一侧要好,到达也相对容易,有路一直往上。
岗嘎(老定日) 4250m
岗嘎距离拉孜 142km,藏族民居、餐馆、旅社和小商店集中占据着中尼公路的两边,这 500m 长的街道构成了小镇。有时候称为老定日,坐落于以高耸的喜马拉雅山峰为界的广阔高原之上,通常被来往于尼泊尔边境的越野车作为留宿之地。山上能够俯瞰岗嘎的废墟都是过去定日宗的遗存,这些建筑毁于 18 世纪末尼泊尔人的入侵。在白坝往岗嘎的路上,能看到大量这样的废墟分享着相同的命运。
318 国道分路口至萨嘎(167km)
线路将在 5265km-52666km 的路碑之间离开中尼公路,刚开始会绕着一些山丘,然后进入很多石头的巨大荒原。这儿到萨嘎大概还需要 4h。1h 后到达寺龙村,得购买希夏邦玛自然保护区门票。南边可以看到希夏邦玛峰( 8012m),这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的 8000m 级高峰,有路线通往大本营北坡。从寺龙前行约 1h 就来到蔚蓝的佩枯错( 4591m)边上,湖岸周围有壮丽的景观,适合露营。路线继续颠簸延伸,经过一段峡谷后,会到达通往吉隆的路口。过了小小的湖泊错戳龙后开始爬升,通过垭口后山路有非常急速的下降,最后下到雅鲁藏布江大桥。在这儿须检查身份证和边境证。还有 3km 到萨嘎,正式进入阿里南线。
萨嘎 4600m
萨嘎,藏语意为「可爱的地方」,把注意力集中到东北部萨嘎宾馆旁边那个丁字路口,路向北通往仲巴方向,路西头是新的镇中心。
D3 萨嘎-老仲巴-帕羊-霍尔-巴噶-基乌寺
沿途、马攸木拉山口、公珠错、远眺神山、玛旁雍措、基乌寺
萨嘎至仲巴(145km)
这一段路程有些寺庙废墟,其中一个在出萨嘎 1km 处。达吉岭寺距萨嘎 42km(路碑 1820km),保存完好,值得一观。寺庙建于四世达赖时期,是拉萨小昭寺的分寺,属格鲁派。从达吉岭寺往前会过一条河,12km 后经过一大片寺庙废墟。拉藏正北的雪山是属于冈底斯山脉的罗波岗日( 7095m)。过拉藏后不久就能重新看到雅鲁藏布江。在爬过一个有上百座小型佛塔的垭口后,下降 23km 到达仲巴。
仲巴
仲巴,藏语意为「野牦牛之地」,但现在已极难见到野牦牛了。地质严重沙化使得人畜饮水非常困难,仲巴县城先后搬迁了三次。老仲巴在扎东,新仲巴在叫托吉的地方,在老仲巴西北 25km。去新仲巴要离开 219 国道 5km,看上去较为沉寂。
仲巴至帕羊(110km)
沿途风光如画,出老仲巴 60km 后能看到沙丘、湖泊和雪山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里的情景。距帕羊还有 23km 时会过垭口,下山途中直到帕羊的沿途都能看到沙丘。在这段路程拍摄的照片经常能把草原、沙丘、河流、湖泊和雪山同时定格。
帕羊 4750m
帕羊是个极具西部风味的草原小镇,小镇内松散地排列着整齐的民居,来往于小巷之间的藏族居民的穿着也极居民族韵味。镇中心的广场是全镇重要的聚会、交流场所。镇外还有一大片牧场,牛羊悠游于青青草原和皑皑雪山之间,一派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帕羊至霍尔(223km)
这段路程还是很愉快的,会经过黄色的草原、陡峭的山岩,天气晴朗时能看到南边喜马拉雅的皑皑雪峰。心情好时可随时找个小山包下车撒撒野。到马攸桥检查站需要检查身份证和边境证。马攸木拉山口(5216m)是日喀则与阿里地区的行政分界。公路就在南面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北面的冈底斯山脉之间穿行。过山口一直下坡,已经能看见公珠错,是个咸水湖,牧民们不会让牲畜饮用湖水。运气好可以在湖边的湿地看到黄羊、黑颈鹤。过马攸木拉山口约 90km 就能看到岗仁波齐神山。
霍尔 4560m
霍尔西南方向的雪山是纳木那尼峰(7694m),湖自然就是玛旁雍错了。转湖的人会在此歇脚,大部分人会继续前往塔钦,更好的选择是圣湖边的基乌寺。如果时间尚早,可以考虑在霍尔解决晚餐,圣湖边的条件就要差许多了。
玛旁雍错 4560m
位于岗仁波齐神山东南 20km 处,纳木那尼雪峰北侧,面积 412km2,湖水最深达 70 米。天气晴好时湖水蔚蓝,碧波轻荡,白云雪峰倒映其中,湖周远山隐约可见,景色奇美。许多宗教典籍和传说中都曾记载描述过玛旁雍错。印度传说中称这里是湿婆大神和他的妻子——喜玛拉雅山的女儿乌玛女神沐浴的地方,在 1700 年前,梵文经典《往世书》就开始颂扬这个湖泊。而西藏的古代传说认为这里是广财龙神居住的地方。玛旁雍错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源起于 11 世纪在湖畔进行的一场宗教大战,结果,藏传佛教噶举派大胜苯教,「玛旁」就是纪念佛教的胜利,此湖因而得名。
基乌寺
建立在圣湖边山上的一座小寺,据说莲花生曾在寺内的洞穴中打坐,虽然规模较小,只在山坡上有几间藏式佛堂,但建筑布局却和布达拉宫同出一辙。寺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和莲花生大师像。寺庙山坡是俯瞰整个蔚蓝色圣湖的绝佳位置。天气晴朗时还能看到岗仁波齐峰和纳木那尼峰巨大的身影。寺庙后的村子附近有温泉,用管子引入一座玻璃屋顶的房子里。水没有硫磺味,手感很滑。
D4 基乌寺-玛旁雍错-拉昂错-塔钦
圣湖之晨、岗仁波齐、纳木那尼、拉昂错
拉昂错
与圣湖玛旁雍措一路相隔,湖水呈深蓝色,相当咸。周围没有植物、没有牛羊,死气沉沉,没有生机,人称「鬼湖」。一条狭长的小山丘把西侧的玛旁雍错和东侧的拉昂错分开,有一道水渠(甘嘎曲)连接两湖,当地人相信有一天会有水从玛旁雍错流进拉昂错,同时会有一条金色的和一条红色的鱼游进拉昂错,这样鬼湖的水以后就也会变得像玛旁雍错一样的清甜了。
塔钦 4560m
探访岗仁波齐峰都要先到达塔钦,这里也是转山的起始点。大多数转山的人会住在塔钦,如果在塔钦有足够时间,或者想在转山前先适应适应,那么这里也有些短途路线可以游览。塔钦北侧有一座小山挡住了岗仁波齐峰,花 1h 爬上山顶,可以看到神山美景。往南看则可以同时看到玛旁雍错和拉昂错。塔钦东边有条土路通往岗仁波齐附近最大的寺庙江扎寺,徒步 2.5h。在靠近一条小河时有路通往色龙寺,走过去需要 2h。
D5 转山第一天
经幡柱、两腿佛塔、曲古寺、哲热普寺、神山日落
岗仁波齐峰的转山路线不算复杂:开始时穿过一片旷野,接着来到宽阔的河谷,翻越过海拔 5630m 的卓玛拉山口,再下降至另一个河谷地带,最后还是穿过最初的旷野回到起点。这是直截了当、很完美的一个自然循环,很容易想象,上千年来它怎样成为朝圣者的至爱。岗仁波齐峰适宜徒步的季节从五月中旬到十月中旬,不过旅行者最好对变幻无常的天气有所准备。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卓玛拉山口的雪都可能不期而至,夜间温度通常在零度以下。从 11 月初到次年 4 月初,山口往往被冰雪所覆盖。
D6 转山第二天
神山日出、天葬台、卓玛拉山口、尊最普寺
扎不日温泉和转经道
从塔钦往西北方向驱车 1.5h,位于象泉河畔的扎不日温泉与莲花生大师有很紧密的联系。藏人们认为转完岗仁波齐要到这里转经才算圆满。扎不日的转经道转一圈需要 1h,如果时间宽裕,这也是个有意思的地方。转经路线以温泉为起点,到达莲花生寺(扎不日寺)时需要往回折一段进入寺庙内,寺庙右侧有一块上面有洞的石头,据说可以方便地测验来世命运。
门士至札达(178km)
门士至巴尔兵站有 56km,都是 2007 年才修好的柏油路。巴尔兵站只有砖砌的兵营,没有居民。兵站已经不对外提供食宿,兵站对面有两家藏民的小卖部有方便面和酥油茶。出巴尔兵站后翻越隆嘎拉山(5160m),过山口后山体的颜色变得五彩斑斓。一路尽是没完没了的山,上上下下。路在进入宽阔的象泉河谷后,最终过一座桥到达札达县城。
札达土林
扎达县最着名的地貌风光区。札达土林地貌发育最好的地区是以托林镇为中心的大片地区,分布高度是海拔 3750-4450m,面积约 888km2,札达土林分布的总面积约为 2464km2,是世界上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大的第三系地层风化形成的土林。扎达土林地貌在地质学上叫河湖相,成因于百万年的地质变迁。地质学家考证,一百多万年前,扎达到普兰之间是个方圆 500 多公里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线递减,冲磨出「建筑物」的层高,历经风雨侵蚀,在壁立陡峭的山岩上雕琢出今日的模样。
札达 0897 / 3650m
札达,藏语意为「下游有草的地方」,是全国人口最少的县。只有一条街道,看起来很整洁,县城建在一个斜坡上,边防部队驻扎在街道的两头。札达有邮局,可以加盖古格纪念邮戳。
D8 札达
古格遗址、托林寺、札达土林
古格遗址
古格遗址就像小山丘的天然部分,一层层向上生长。红色的夏宫像一顶王冠,高高立在黄土丘顶部。废墟在山梁上的分布呈三个明显区域。底部是寺庙区,有四座维护得最好的建筑以及所存壁画。从这儿路线向上,穿过昔日的僧舍区,这里还有凿土而建的小室,供僧侣修行之用。最后,路线径直钻入小山,穿过一条隧道到达山顶的宫殿区遗址。在未来得及惊讶和赞叹之前,开阔、原始、粗犷的象泉河谷已尽收眼前。黄昏(尤其是 20:00 左右)时光线最佳。所有的佛殿内都不许拍照。
托林寺
托林寺是阿里地区最重要的佛教建筑,位于扎达县城西北隅,距离武装部招待所约 300m。托林,意为「飞翔空中永不坠落」。始建于公元 996 年,由古格王国第一代王德祖衮的长子益西沃仿桑耶寺设计建造,作为古格高僧、西藏佛教后弘期着名译师仁钦桑布(958-1055)译经授徒的场所。1036 年,古格王沃德及其兄绛曲沃从印度迎请曾任那烂陀寺、超岩寺首座阿底峡(982-1054)进藏。由于阿底峡大师的驻锡和火龙年大法会的召开,使托林寺蜚声全藏,成为中世纪西藏名寺。
D9 札达-那木如-狮泉河
札达至狮泉河
是一条艰辛万分但风景很好的路,短短 200km 可能需要不少时间。从札达重新上到柏油路大概有 130km。出札达先过桥,然后进入山谷中大片令人惊叹的土林区,50km 后到达一个村子,四周都是冲蚀悬崖,还有上百座嵌入软土中的墓葬。出象泉河谷后开始爬坡,能看到西南面横亘的喜马拉雅山脉。经过检查站时距离那木如还有 65km。连续翻越几座山口,最后爬上 5300m 的拉隆拉山口(老子达坂),下山的路渐渐不明显,有 10km 路有很多车辙分岔,但往东都能汇入阿里南线。最后过一座桥驶入平坦的噶尔平原,再次遇见久违的柏油路,1h 后到狮泉河。
阿里 4280m
阿里也称狮泉河(藏语叫森格藏布),是阿里地区的行政首府,当地人一般叫「地区」,地图上的名字是噶尔。城镇本身没什么可游览的景点,不过这里却是洗澡洗衣、腐败、补给和上网寻找路线资讯的好所在。爬上城北满是经幡的山坡上可以俯瞰整个城市。不要对西边的军事设施拍照(山坡上能看到巨大的标志)。
D10 狮泉河-革吉-改则
聂尔错、盐湖
阿里至革吉(112km)
再次告别柏油路,转向阿里北线腹地。出阿里后,干旱的谷地和沼泽交替出现,在里程碑 1260km 处,公路跨过狮泉河,到达一片有大量鸟类的沼泽地,运气好可以看见黑颈鹤。之后路一直沿狮泉河行进。
革吉
革吉,藏语意为「美丽富饶的土地」。革吉县城紧靠着山岭,原先是个安静的小城,现在也在大兴土木,已经完全拥有了一条全新的主街道,看起来相当不错,中国电信、农行等建筑都建成了漂亮的藏式风格。新老主街道的交叉口在中国电信过去一点。老街道尽头正对着山的是藏族民居。
革吉至改则(368km)
在路碑 1202km 处驶出狮泉河谷,到雄巴的这段路有很好的风景,大地就像调色板一样。雄巴是当地牧民的毛纺织品交易地。有一些简陋的旅店和餐馆、汽修点、私人加油站。出雄巴后的路就是草原上压出的车辙印。翻越一座路边有个大洞、海拔 4800m 的山口后到达聂尔错,聂尔错是个盐湖,岸边有很多晒盐的工地。沿途也能看到一些牧民帐篷。继续往前翻越加拉山口(4878m)可到擦咔(从革吉出发大概 3h)。这是一个采盐区,镇子规模不小,西部风情浓郁。擦咔有分路直接通往新藏线而不经过狮泉河,交汇处在班公错北边一点。继续往前 75km,路左侧会经过一个较大的湖泊达绕错。这里距离物玛还有大约 30km。物玛村很小,建在一个露出来的岩石下面,这里的里程碑是 982km,距离改则还有 50km。一个个小湖泊出现视野里,不断在草地或者荒漠中闪现。
改则
改则是过狮泉河后阿里北线上最大的城镇,看起来像个长条形的大仓库和垃圾堆。主街道从一个环岛开始,呈东西走向,长约 1.5km。县城南部的佛塔、玛尼堆、经幡和牦牛角值得一看。
D11 改则-洞错-措勤
洞错、达瓦错
改则至措勤
出改则县城后是草场,山峦平缓,湖泊众多,典型的藏北风光。草地上有无数纵横交错的车辙。离开改则 24km 后有个小型检查站。洞错藏语意为荒凉湖,属于咸水湖,湖面面积约 100km2,平均深度约 1m。背景是紫红色的山脉,盐碱沉积的沼泽从远处看像湖水戴了顶白帽。过洞错后到洞错乡的路非常直,洞错乡有简单食宿点和车辆维修点,也有私人加油站提供桶装油。分路口有明显的路标指向措勤和尼玛方向。从这里向东南经措勤再转到 219 国道是所谓的小北线,从洞错向东经尼玛、班戈、纳木错再到 109 国道是大北线。转向南边的措勤方向进入狭窄的山谷。路的右边都能看到一座非常美丽、白雪皑皑的南北走向山脉,其间还要穿过几次它的冰川漂砾区。跟着山走约 50km 到达一座桥,这里称为坚赞罗玛,有小旅馆和茶馆。上山翻越野牦牛头垭口(p5000m),此地距离措勤 94km。接下来路线会穿过一个个漂亮的谷地,来到翡翠般的达瓦错。再上山翻越小野牦牛垭口(p4900m),再走 43km 到达措勤。
措勤
措勤距阿里南线分岔口 235km,距阿里北线 173km,措勤的藏语意思为「大湖」,因扎日南木错而得名。
D12 措勤-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文布南村
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文布南村
扎日南木错 4613
扎日南木错在措勤东边磁石乡方向 50km,是西藏第三大湖。湖泊东西长 53.5km,南北最宽 26km,湖水面积 1023km2,咸水湖。湖滩地上植物生长良好,是藏北良好的牧场之一。
当惹雍错 4535m
面积 835 km2,300 万年前形成湖泊。从东北向西南延伸,南北长约 70km,宽 20km,是苯教最重要的神湖。当惹雍错湖面形似一金刚杵,上圆中细下部长,四面群山环抱,南面的达果神山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由于这里地形相对闭塞,形成了相对温暖湿润的小气候,可以种植青稞,这在藏北是极其罕见的。大概因为易守难攻的地势和良好的气候,这里曾是象雄的王宫所在地,是藏北象雄遗迹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文布南村
当惹雍错湖畔的小村,村里人多数半农半牧,在湖滨开了一些田地,种植青稞、土豆、油菜和小白菜等。地处偏僻、依山傍湖赋予文布含而不露的美丽风景和纯朴的人们,随意走走都能拍到宁静、安详、恬淡的画面。
D13 文布南村-穷宗-文布南村-文布北村-尼玛
象雄遗址、当穷错、文布北村
穷宗
从文布南村沿湖岸向南行,湖滨道路为山壁所迫,并不宽阔,并有数处散落有大如桌面的乱石丛,汽车过不了,当地人有摩托车能搭乘一段,后段仍须步行。大约 15km 可见前方道路为一巨大山壁所阻。此山壁横亘东西,东端没入湖水之中,一条小路沿一斜坡向山壁顶端延伸,这里就是象雄王国所在在地穷宗。穷宗是苯教的一座神山,应逆时针转山。山脚下岩壁中,有众多历代苯教高僧的修行洞,岩壁上也刻有不少文字图案。
文布北村
从文布南村往北,首先遇到的湖泊是当穷错,湖畔的村子即文布乡所在地。当穷错与当惹雍错在同一个湖盆之内,湖水未枯以前本是同一湖泊。当穷错在藏语里意为「小的当惹雍错」。据说湖水在一天之中能变换三种颜色。湖东岸是连绵不断、屏风般矗立的褚红色山壁,清晰地记录了当惹雍错湖水一次次下降的历史。
尼玛
尼玛,藏语意为太阳。1886 年噶厦设申扎宗。1983 年 8 月 1 日才正式成立尼玛县,这是西藏最年轻的县。县城干净整洁,街上的牧民和小孩喜欢尾随、围观外来游客,但没有恶意,也不乞讨。这里商品丰富,能吃到新鲜蔬菜。尼玛街里有四川饭馆,里面有浴室。城郊有家私人加油站,有汽修铺。
D14 尼玛-双湖
达则错、甲热布错、诺尔玛错、野生动物
达则错
藏语意为虎顶湖,21.1km,平均宽 11.60 公里,面积 244.7km2,水深 31.7m,湖水湛蓝,湖心透明度达 7.2m。这一带可以看到非常多的藏羚羊。
双湖特别区
双湖是藏文「两个湖」的意译,因在成立办事处时所在地东南及北面分别有康木如湖和惹角湖而得名。双湖特别区的前身是双湖办事处,它是为开发藏北「无人区」于 1976 年新建的行政区域。所管辖的面积有 12 万 km2。藏北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大部分就分布在此,平均海拔 4800 米,这里湖泊众多,气候寒冷、四季不明、多风雪,是一个不大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但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有野驴、黑颈鹤、藏羚羊、岩羊、獐等珍贵的野生动物,一路上常碰见。
D15 双湖-冰川-双湖
普若岗日冰川
普若岗日冰川
位于 89°00』—89°20’E,33°44』-34°03’N,冰川区向周围溢出 50 多条分支,面积 423km2,顶部平坦区面积 150km2,整个冰川区雪线在海拔 5620-5860m,从几十里外远眺,起伏延绵,一望无际的冰原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恰如横空出世。平均厚度 400 米以上。这是除南北极外地球上最大的冰川。
D16 双湖-多玛-班戈
色林错、班戈错
色林错
西藏第二大湖,藏语意为「威光映复的魔鬼湖」。东西长 72km,南北宽约 22.8km,面积 1640km2,最大水深超过 33m。色林错的湖盆地带全是松软而不坚实的黑灰色砂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颈鹤自然保护区。该湖有 7 条主要河流注入与湖泊互相串通,组成了一个封闭内陆湖泊群,除色林错外,还有格仁错、吴如错、错鄂等,滨湖平原开阔,连同两岸草滩、草场,形成一派藏北优美草原风光。
色林错至班戈
过 382 大桥后的一段路大坑很多,路分成几条并排而行。此后进入一片平原,相伴而行的几条路慢慢分成两股,一股向前爬上一座不高的山,一股消失在右侧远处山嵴的背后。走直行上山的路近些,但坑洼不平,下山时到班戈错东岸。
班戈错 4522m
由三个小湖组成,古时候与色林错原为一体,面积共 54km2。过班戈错后需要不停涉水过河,还要冲过一些烂泥塘,接着继续爬山。坡虽然不是太陡,但爬得比较辛苦。翻过几个大坡之后路边有加油站,就是班戈城外了。
班戈 4750m
班戈,藏语意为「吉祥保护神」,因班戈错而得名。县城只有一条街,商品比较齐全,菜果也算丰富。
D17 班戈-纳木错
纳木错
班戈至纳木错
出班戈县城往东是平坦的黑阿公路。30min 后过了一座大桥后离开黑阿公路走右边小路,途中会看到许多大小不等的高原湖泊,各有特色。草原与村庄交相辉映,非常美丽。经过巴木错,走到湖的尽头向南过河翻山。穿过一个村庄,翻过一个雪山垭口后,就能到达纳木错。
纳木错 4730m
位于拉萨西北 240km,纳木错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西藏最美丽的自然景观之一。湖面东西长 70km,南北宽 30km,最深处达 35m。每年四月末封冻结束时,湖水会露出醉人的蔚蓝,周围帐篷点点,和雪山一道构成瑰丽的风景。海拔超过 7000m 的念青唐古拉雪峰耸立在纳木错之南。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在历史文献上记载,此湖像蓝天降到地面,故称「天湖」;而湖滨牧民说因湖面海拔很高如同位于空中,故称「天湖」。
D18 纳木错-拉萨
纳木错日出
作者 沉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