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廉政之道

作者
作者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经典博大精深,孔子所倡导的修己以树仁心、尊礼以敬政事的思想,也是中华廉政文化的重要一脉,对于当今廉政文化建设也不失为一重要资源。

守规矩尊法度的法纪观。人类是群居动物。任何文明的圣贤都会教导人们要守规矩尊法度。守规矩尊法度是人得以立身立命的根本之道。中国轴心时代思想家孔子自然也不例外。如孔子所言:「以约失之者鲜矣。」对于「敬事」而言,以礼制法度自我约束的人出现过错的情况是很少见的。身处春秋末期的孔子,在修校《春秋》时深谙春秋僭越礼制的卿大夫等一体官员的奢靡与贪得无厌,同时也深深钦佩像柳下惠等廉能大夫守规矩尊法度的君子品格。

像柳下惠这样的儒士大夫,宁可三度丢官,也不屈从而废法度。在孔子看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也就是说,君子注重是非原则,不会因名利、因得罪君卿而僭越法度;小人则不然,在面对名利时,往往会不顾是非原则而奉迎君卿偏私苟合。在孔子看来:「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往往心态平和而不骄纵,小人却常常骄纵而心态不平和。「骄而不泰」的心态与作为,往往是越规愈矩、践踏法度的始端。

守规矩尊法度的反面,即不守规矩、不尊法度,与喜奢靡纵贪腐在很大程度上是同一品行之人的两个面相。二者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品性的本质上是一致的。俭者未必不致贪,但奢者必致贪。奢者——未谙大道、未固仁人之心的末流士子或贵族纨绔子弟——面对名利必然会义无反顾地追逐,哪还顾得了规矩法度。因而,孔子就告诫弟子:「礼,与其奢也,宁俭。」孔子早就反对形式主义、反对奢靡之风了。吾等岂不汗颜哉!

「忠于职守、克己奉公」的职业伦理观。履职公事必忠于职守、克己奉公,这在孔子的观念中是君子的「天性」所然。对于随时准备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人来说,万不可贪图舒适安逸的生活,入职后更不能贪图享乐。孔子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这是孔子告诫士人说:如果他留恋舒适安逸的生活方式,就不能够算个有出息的士人。因此,戒除贪图安逸、贪图享乐,是知识分子和为政士人的起码品端。所以,孔子还说,君子「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任职后,该何如?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在执政的岗位上,万万不可懈怠、不可滋生厌倦;施政一定要有负责任的态度。有一次学生子路向孔子请教如何从政的问题,孔子说:「先之劳之。」子路继续究问,孔子说:「无倦。」工作走在下属或百姓前面,对下属或百姓要慰劳奖勉;对工作不要厌倦懈怠。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忠于职守,体恤下属。既以身作则,又体恤下属、懂得奖掖,下属自然会尽心尽责工作。这就是孔子的工作态度,对下属、对工作的仁心道义。

「正人先正己,己正民自正」的从政观。严于律己、重道弘德、率先垂范,是为官者之为好官的根本前提。管理者、施政者万不能「屁股上挂镜子」,光能看见别人的毛病,而唯独看不见自己的缺点;万不可只正别人不正自己。否则,丢官、入狱,甚至丧命,就将不期而然。孔子说:「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这里孔子讲的是为官的辩证法。他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符合官位的要求,但他的品德不能保住官位,即使得到了官位,也一定会再失去。聪明才智符合官位的要求,品德能保住官位,但不用严肃的态度管理民众,民众就不会认真谨慎地执行指令。聪明才智符合官位的要求,品德能保住官位,也能用严肃的态度管理民众,但不依据礼度来役使民众,还不能算做得好。

鲁国执政卿(相当于这个诸侯国的宰相)季康子向孔子请教政治治理问题。孔子回答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的大意是说,政治的目标就是正确合理,您用正确合理的行为做出表率,鲁国上下谁的行为敢不正确合理?其实,季康子这个专权的执政卿,想问的是治理贵族和「四民」的技术或者手段。显然,孔子给出的是施政大道,而非治理技艺。孔子有的是政治治理的技艺,只是他的治理技艺都是「吾从周」礼制法度的东西,对于季康子这个僭越礼制的家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在季康子的治理之下,任何治理手段都不会扭转鲁国礼崩乐坏、世风日下的局面。

在孔子看来:「上好礼,则民易使也。」你执政者如果崇尚礼仪,百姓很自然地就容易管理了。当官的只要率先垂范,世风、民风自然趋正。这就是孔子所谓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单位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孔子还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意思是说:当政者如果能端正自己的行为,对于管理政事来说还有什么难的?如果不能端正自己的行为,怎么去端正别人的行为呢?

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我们实在不能埋怨群众成天骂干部,应当反省我们自身。如孔子的意思:我们要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消除人们对自己的不满了。孔子的弟子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有定力勤政为民,勇担当求真务实,重规矩严于律己,这是中华文化传统中儒士为官之道的精华所在。

(韩斌全)


作者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