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 20 年,相信年轻的力量

知名作家许知远开始玩直播了。是的,就是那个经常鄙视「娱乐至死」和「庸俗流行文化」的知识分子,2019 年 12 月,为了卖台历,与网红主播薇娅同框直播。
在美颜模式下,许知远看起来就有点呆傻迂腐。直播刚开始不久,薇娅说已经卖出了 6500 份,许知远瞪着一双「不敢相信」的眼睛,飙出一句表达感叹的粗口。薇娅纠正他:「这是直播啊,您这粗话剪不掉的。」这起直播事件同样引起知识界热议,不断哀叹「娱乐至死」的许知远,终于还是在资本和流量面前低下了头。
所以,重点是什么?技术改变商业模式,技术促进阶层互动、了解,技术推动了社会的整体进步。都没错,其中还有一种令人敬畏的力量——年轻的力量——在创造需求,改进技术,运用技术,并且一步步打破社会对他们的偏见。
未来 20 年,勿再耻于向年轻事物「低头」
同样是玩直播,浑身散发着精英气质的高晓松,就尽显智慧,把身段放得很低。
在许知远直播之前,高晓松也走进了网红李佳琦的直播间,参与公益直播项目,为偏远地区农户与贫困户直播带货。他承诺,直播中带货金额超过 100 万元就涂口红,结果李佳琦全程给高晓松涂了三次口红,烈焰红唇的大胡子将恶搞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2019 年,几百名县长、几十名艺人走入公益直播中,让超过 300 个贫困县的超千种农产品走出农村。新疆乌鲁木齐 90 后大学生「乡村农人小眼哥」直播卖酸奶帮助牧民每月增收 3000 多元。
不管出于什么动机,这一次次向青年领域的投怀送抱,都将成为这个时代颇具黑色幽默却又无比真实的注脚——那些传统老旧的事物,正在尝试赋予新事物更多的意义,同时也在拓展自身与新事物的边界。
过去的 2019 年与我们拥抱的 2020 年,已经见证了太多商业、文化、娱乐、政治事件,被年轻力量推到风口浪尖,其中固然存在轻浮与跟风,但亦有不能再被忽略的精神与价值。
国民熟知的某红罐凉茶企业,请了前卫的青年设计师潘虎设计新产品包装;新晋导演饺子的《哪咤》一飞冲天,占据着中国影视话语权的第五代导演几乎没有在 2019 年的大荧幕上掀起一丝波澜;某白酒企业搞起了说唱比赛、街头涂鸦比赛,靠青年文化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哔哩哔哩股价还在涨,因为一场别开生面的跨年晚会,固化印象中的「二次元小破站」逆袭了,恐怕很多商业精英到现在都还在懵圈中……嘻哈文化、街舞表演登堂入室;官方媒体脱下了庄重的外衣,走上年轻人的直播平台;连续六年保持中国大陆百货和购物中心单店销售的第一名的某商场,举起了鲜明主题——「拥抱年轻、拥抱文化、拥抱潮流」。
20 年前,谁知道腰上的寻唿机会变成现在随时随地可以视频通话的智能手机,县城的旮旯飙进高铁更是天方夜谭……技术进步如此深入而持续地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谁声称能预测未来 20 年我们生活的细节,恐怕都是自欺欺人。只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对年轻人「娱乐至死」的命题,不必再那么忧心忡忡。
波兹曼担心毫无逻辑的杂乱碎片信息会毁掉人类的思考能力,「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是赫胥黎的警告,「文化成为一个监狱」是奥威尔式的担忧。跨越 100 年的警示仍有意义,只是,民族文化的真善美仍在,年轻人也还在努力。对新生事物耐心一点、鼓励一些,亚文化也可转正,而且会带给这个社会无与伦比的活力。
世界的「青春崇拜」
「各大国为了各自的政治与安全利益,增强彼此间的双边多边合作;部分重要的地区冲突和热点问题逐步降温,地区政治形势更加变化莫测。这将对 21 世纪最初十年的国际政治形势产生巨大的影响。」20 年前,一名学者这样概述国际多极格局发展。那时,没有人预料到 20 年后区域性的民族主义回暖乃至极端的民粹主义思潮。
令人鼓舞的画面出现了,年轻人开始以前所未有的热情介入政治。2019 年 12 月 9 日国际反腐败日,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道出了这一年「令人鼓舞」的世界潮流:「在实现公平全球化的过程中,年轻人要求通过问责、正义处理和消除腐败行为。」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同样有过「青年崇拜」的浪潮。晚清民初,在尊西、崇新的激荡之下,「重少」蔚然成风,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特殊的社会风气。鲁迅曾称:「我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而在后来的某些时期,「青春崇拜」和「青年问题」两种对立观念此消彼长,青年甚至被污名化,被贴上「垮掉」「非主流」的标签。
大概 20 年前,社交网络 Facebook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让大学室友乔·格林退学和自己一起干,但格林的教授父亲不同意。在这名教授看来,当初扎克伯格与格林搞出来的评价女大学生身材「是否热辣」的网站纯粹是年轻人干的「蠢事」,然而,有时候「蠢事」也能干出惊世的动静。
不需要 20 年,就是几年前被老前辈们嘲讽为「被商业浸泡和掠夺了青春的一代」的 90 后甚至 00 后,他们有一些在各自的领域,已然成为榜样。
谈何 20 年?未来 20 年,能预测的只有小确信和更大的不确定,这不正是生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最刺激的一点吗?对于年轻人,别高看也别小看,他们总会搞出他们的事情,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 曾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