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

作者作者

【两会议题当分清「大」「小」】

@凤凰网:两会本身就是议论国家大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讨论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小」该怎么界定?可供参考的一个标准,是看言说对象到底是谁。需要政府或相关权力机构解决的,或可称为「大」;只是个体或企业的问题,或可称为「小」。「小」问题当然也是问题,也需要关注,但没必要浪费两会的宝贵时间。

【诊疗合理分级才是真「幸运」】

@新京报:美国有一家非常有名的医疗机构叫梅奥诊所。有一份调研结果显示,很多被调查者都认为自己的疾病还没有到必须去梅奥诊所就诊时,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这与我国无论疾病大小,一定要到大医院就诊才感觉「幸运」,是完全不同的就诊理念。应该说,一些发达国家能够有条不紊地实施分级诊疗,与这样一种以不去大医院就诊为幸运的理念非常吻合。

【「网红」是社会心理的折射】

@中国青年报:「被需要」和「被嫌弃」作为「网红」文化的两个不可分割的心理面向,深刻地折射出了当下中国社会的种种结构性现状带给人们的焦虑感。在这种情况下,「网红」同时承受了人们对于挫败感与无力感、自卑感与自负感、虚无感和不安全感等多种复杂情绪的宣泄。

【「爆炸受损车」再上路 于法不容】

@季鸿褚:去年 8 月天津港爆炸事故后,超两万辆车严重受损,多家车企承诺不会允许受损车辆流向市场。但近日媒体调查发现,有些未销毁的受损车却通过拍卖翻新后流向市场。可以说,每一辆非法爆炸受损车重新上路,都是对相关行政法规的突破,背后必然存在着法治权威的隐秘泄露。有的受损车可能安全隐患并不大,但毋庸置疑,以非法身份而获得合法路权,暴露的是法治社会的安全风险。


作者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