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火」点亮羌乡奔康路

作者
作者

「结亲帮万户」扶贫又扶志

小 年的前一天,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通宝村村民徐德安和工人正忙着清理自己养的第一批「跑山鸡」。「幺妹,很久没看到你兰叔叔了吧,给他打个电话,请他明天来吃团年饭。」看着围网里精神头十足的「跑山鸡」,徐德安高兴地跟小女儿说。

徐德安口中的「兰叔叔」就是北川纪委监委驻通宝村第一书记兰子银,也是徐德安家的帮扶责任人。

「兰叔叔,我家今年养的鸡出栏了。爸爸说请你明天来吃团年饭呢。」「要得,明天忙完村里的事情就来。」

「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摸排检查各组入户路的维护以及村民改厨改厕情况。」第二天一上班,兰子银就带着驻村工作队成员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拍照、登记、入户走访、解决问题……涉及群众生产生活切身利益的问题,兰子银和他的队员们不敢有丝毫马虎。眼看着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想起与徐德安一家人的约定,兰子银与队员们告别后,匆忙赶往徐德安家。

一进门,迎面扑来的热气和饭香味,让忙碌了一天的兰子银感觉特别温馨。徐德安和她的小女儿在灶台前忙碌着。徐德安家里没有什么亲戚,60 多岁的老人独自带着养女生活。「要不是兰书记,我们爷俩还不知道今后会是什么样子呢!」不太会说话的徐德安涨红着脸握着兰子银的手,有些激动地说。

徐德安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妻子患病去世后,备受打击的他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生活邋遢的懒人,身边带着一个捡来的女儿,爷俩守着几间四处透风的老房子,每个月靠着 900 多元的保洁员工资在贫困线下挣扎着,一家人也因此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

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县纪委监委对口帮扶通宝村,兰子银也因此通过「结亲帮万户」活动与徐德安一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县纪委监委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女儿成功申请了助学基金,徐德安也对房屋和家居环境进行了大改造,免息贷款 4000 多元加入了村里的魔芋生产合作社,还修建笼舍,养了 100 多只鸡。「你看,现在家里窗明几净,闺女性格也越来越活泼,这次期末考试成绩排在中上游。今年光魔芋和养鸡的纯收入保守估计也得上 1.5 万左右,前期贷款也已经还了。感谢你啊,兰书记!」说到这里,徐德安声音有些哽咽。

贫困村变为生态文明村

徐德安家的变化村里人看在眼里,乐在心里。通宝村位于北川大山深处的一条河沟里,平均海拔 1000 米以上,居住非常分散,各组之间只有一条宽 2 米左右的泥巴路,一到雨天人陷在里面,拔不出脚,甚至有的路坡度达 45 度,车根本不敢上去。全村就靠着那几亩薄地和退耕还林补贴维持生计,致富更是无从谈起。

要致富,先修路。北川县纪委监委对口帮扶通宝村后,通过走访调研,明确了主攻方向,制定了「三把火」计划。这第一把火就是修路。定方案、招投标、买材料……在县纪委监委和帮扶干部的多方协调和县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一条宽 2.5 米、长 5 公里的水泥路让通宝村分散而居的 171 户群众的心「连」在了一起,也为顺利实施第二把火奠定了基础。

通宝村属于高山村,丰富多样的高山环境给种植白芨、重楼等名贵中药材和饲养「跑山鸡」「跑山猪」等原生态家禽家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县纪委监委帮扶干部将这一资源优势进一步「放大」,动员贫困群众发展多项扶贫产业。2019 年,新发展白芨、重楼等名贵药材种植 8 亩,扩建魔芋生产专业合作社,种植魔芋、猕猴桃等 80 余亩,发展乡村农家乐 3 家……

路通了,产业发展起来了。如何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帮扶干部们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他们利用乡村电商平台、网络直播平台以及第一书记品牌代言的方式,吸引外地买家前来采购。通宝村支部书记母广元说:「光是中药材和猕猴桃这两项的收入,我们村就已经实现了脱贫。」2018 年底,通宝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考虑到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县纪委监委又有了新主意,依托乡村振兴,带领全村男女老少一起修厨改厕、引水改道、文明提升……大家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全村精神面貌一天一个样儿。2019 年,通宝村挂上了生态文明村的牌子。

「兰书记,母书记说了,年后让我去魔芋合作社帮忙,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也不影响我自家活路,还能增加四千多块钱收入。」憧憬着明天更美好的生活,徐德安乐呵呵地跟兰子银说道。

北川纪委监委帮扶干部向群众宣传森林防火和地质灾害紧急避险知识。(孟青亮摄)


作者 孟青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