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闲聊」撕开公款旅游的伪装

今 年 1 月至 2 月,资阳市雁江区开展五届第三轮巡察。在每天例行的组务会上,雁江区委第一巡察组的财务人员都会汇报有关情况。在第一巡察组对某部门开展集中进驻巡察期间,财务人员查阅票据时发现蹊跷。
问题票据揭开隐情
「我们发现一张 2014 年 1 月旅行社出具的发票,开具租车、住宿、餐饮费用共计约 3.46 万元。后附两张表,是分两批安排 22 人调研的费用安排,但是没有调研地点,没有调研内容和具体安排。凭以往的经验,这张发票应该有问题。」第一巡察组财务人员回忆当时情形,财务组成员在组务会上表示,这么大笔的开支财务凭证没有附具体的方案,这不符合财经管理要求。

按照常规的安排,调研不可能委托给旅行社来代理,这不符合常理。这张发票后面究竟隐藏了什么?是经办人员的失误还是另有隐情?巡察组决定一探究竟。
巡察组一方面让该单位提供调研方案,一方面开展专题谈话。领导班子提供的调研方案中安排了雅西高速沿线的荥经县、汉源县、石棉县、冕宁县的四家单位,但参加谈话的人员都说只去过冕宁县的一家单位,顺道还去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彝海。
行程一共四天时间,怎么可能只去了这几个地方?为什么这么多谈话人员都记不起去了其他单位?这中间肯定有猫腻。
巡察组决定,再请一名年轻职工进行谈话。一场「智斗」开始了。
「闲聊」攻破心理防线
巡察干部问:「请你回忆一下去西昌调研走了哪些地方?」谈话对象拘谨地看了巡察人员一眼,略显紧张地说:「去了冕宁县一个单位,顺便去了卫星发射中心和彝海。」
巡察干部继续追问:「还有其他地方吗?」谈话对象低声说道:「好像……没有了。」「邛海没去吗?那么漂亮的景点,又不给门票。」巡察干部又问。谈话对象突然抬头,略显惊讶地说:「呃……好像去逛了一圈。」「还去了其他地方吗?」「没有……没有了。」
见谈话对象始终高度紧张,缄默其口,三名巡察干部相互看了看,开始改变策略,自顾闲聊。一名巡察干部说:「泸沽湖真是漂亮,到了凉山,一定要去泸沽湖,我从来没看到过那么清澈的水,那么蓝的天。」另一名巡察干部接着聊:「就是路不太好走,弯道多容易晕车。」谈话氛围越来越轻松。
听到「晕车」,感同身受的年轻职工不再「沉默」,突然插话说:「就是!那次去我们好几个同事都晕车了。」
谈话对象稍微放松了些,巡察干部继续闲谈:「还好啊,我 11 月初刚去了回来,车不多,景色很美。」年轻职工继续激动地说:「我们那年去的时候碰上修路,又堵,车开了好久。」巡察干部接着问:「你们去的时候是 12 月底,应该游客不多了,冷吧?」谈话对象完全放松警惕,脱口而出:「就是冷,我们住在湖边,好冷。」
……
真相浮出水面
在逐渐深入的闲聊中,巡察组揭开了调研伪装的「面纱」,公款旅游的真面目终于水落石出。
巡察组将线索移交至雁江区纪委监委。经过调查核实,2013 年底,该单位班子成员集体研究分赴兄弟学校调研学习,并制定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调研学习方案,由该单位领导班子人员带队,分两批到冕宁县委党校、石棉县委党校、汉源县委党校、荥经县委党校进行调研。
2013 年 12 月 23 日,该单位与四川全球通国际旅行社服务公司签订合同,将此次调研的吃、住、行全部委托给了该公司,合同金额约 3.54 万元(每人 1360 元,每批次 13 人,共计 26 人)。该单位以调研的名义组织职工去凉山州螺髻山、泸沽湖公款旅游的事实已确认,雁江区纪委监委对时任领导班子进行立案审查,并给予相应党纪处分。
通过「红色教育」传承红色精神,本是对党员干部的一次思想洗礼,有的干部却在方案上搞变通、动手脚,借着「红色教育」的名义进行公款旅游。在明知某些行为违纪违规时,却依然侥幸心理作祟,置纪律于不顾,也必然会受到严惩。
作者 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