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子」没有,「面子」也丢了

作者
作者

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说的是,清朝时沧州有一名叫刘士玉的孝廉被一只狐妖占据了家中的书房。狐妖平日里喜欢和人聊天,还时不时地朝人扔石头,但从来没有人见过它的样子,也无法赶走它,刘士玉不堪其扰。

当时被百姓称为良吏的沧州知州董思任知道这件事后,亲自前去捉妖。刚刚走进刘家书房,董思任便听到房檐上传来一个清朗的声音说道:「您为官颇为爱护子民,也不曾中饱私囊,所以我不会扔石头打您。」董思任一听,心里美滋滋的,以为自己深得狐妖尊敬,一定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把狐妖劝走。

然而,他还没来得及开口与狐妖大谈人妖殊途的道理,就又听到狐妖说:「但是呢,您爱民只是为了一个好名声,不贪图钱财只是怕将来被上面查到,不仅不能升官,最终还没个好下场。这么看来,您并不值得我尊敬,因此我也不回避您。您可别再多说了,免得自取尴尬。」

董思任大惊失色,被戳中小心思,竟不敢辩驳一字半言,灰熘熘地落荒而逃。

带有文学色彩的狐妖故事看来荒诞幽默,可故事里董思任这样的「假良吏」在现实中却是普遍存在的。这些「假良吏」最大的特点是大都想图个好名声,万事只为捞取为官资本。要不然董思任怎么会自己把道士的活抢了,去「降妖」呢。

为了捞取资本,这些「假良吏」要么瞎做事,大张旗鼓地带着功利性去办事,为自己营造声势;要么不做事,为了爱惜自己的名声,宁可不做事也不想做错事。看看董思任就知道了,妖没有降成还闹出个笑话,「咄咄不怡者数日」,最后干脆撂挑子,不管了。

这种功夫古人尚且做得隐晦,今天有些人却明目张胆了。国家级贫困县湖南省汝城县斥资 4800 万修建一个广场,广场上的 6 株银杏树就花了 285 万元,舆论热点是造足了的。该县从 2008 年起开始修建各种广场公园、违规建造办公楼十栋,几乎一半的钱都用在大搞城市开发和城市建设上。形象工程是做足了,当地却仍有村民家中没有通电,靠着煤油灯照明,如此「重面子轻里子」令人吃惊。

同是国家级贫困县的湖北省房县,耗资 8000 万元建造形似「世博园中国馆」的新行政中心建筑群;安徽省灵璧县修造了长达 8 公里的景观大道,每月电费就要 20 多万元,以致于电网难以承受,附近农村晚上经常停电……这样荒诞的事情总是不断。

塑造「良吏」形象也好,瞎搞「形象工程」也罢,无非是想借此邀功,沽名钓誉以求取升迁。但带着如此强的功利性去办事,只会变成一个笑话。本来「里子」就虚,最终「面子」也丢了,得不偿失。


作者 邓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