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纪检的开门反腐路

作者作者

「都说是老虎苍蝇一起打,怎么打了那么多,还有那么多呢?」1 月 23 日 13 时 30 分,四川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怀臣在「廉洁四川」网站与网民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话题进行在线交流,网民提出了类似这样的一些尖锐问题,但王怀臣没有回避,而是耐心细致地一一作答。

在为网友解疑释惑前,王怀臣首先向网友们宣讲了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访谈持续了 30 分钟,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网站点击率达到 18 万次。有网友表示,王书记与网友面对面、零距离交流,本身就是贴近群众、走群众路线的表现,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纪检监察机关所作的工作,也对反腐败前景充满了信心。

第二天,四川省纪委十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四川省纪检监察干部公开承诺书》,在会上,省纪委委员带头集体承诺。会后,全省 4 万多名纪检监察干部职工将 100% 签订承诺书。「廉洁四川」网站随即全文公布了这六项承诺。

这些,是四川纪检「开门反腐」的缩影。

去神秘:打造网上纪检

在 2 个月内连续及时公布 8 名省内厅级官员的查处情况,让一度弥漫在民间的种种猜测很快烟消云散,这得益于「廉洁四川」网站的建立。

就在两个月前的 2013 年 11 月 6 日,经过精心准备,四川省纪委全新打造的互联网政务平台——「廉洁四川」网站闪亮登台。

依托这个平台,四川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动态都在网站首先发布。四川省纪委一方面及时将相关政策法规、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工作动态以及运行程序一一「晒」给公众,并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另一方面建立完善了「五位一体、五级覆盖」的信访举报受理体系,对每一件网络举报,及时下载,导入内网信访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办理,并按照规定向实名举报人反馈处理结果。

王怀臣表示:「政务平台的开通,标志着纪检监察工作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迈入了『开门反腐』的新阶段。」

网站开通首日,点击率破百万,当天就收到举报件 72 件。在接下来的运行中,每月点击率近千万次,截至 1 月上旬,接到网络举报近 3000 件。

「廉洁四川」互联网政务平台的建立,相当于再造了一个「网上纪检」,显示出一种开放透明的政治生态,让四川纪检从以往的神秘变得透明起来,在开门反腐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请进来:让群众助力

要实现开门反腐的目标,就得让广大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让群众的眼睛紧紧盯住政府,才能让政府不懈怠,让官员们不敢轻易越轨。让群众给「衙门」打分、评价其工作,自 2011 年起在四川开展的党风廉政社会评价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这样的目的。而社会评价的重点均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反腐倡廉热点、重点问题开展,比如干部选拔任用、作风建设、厉行节约等。调查的方式则是「背靠背」:通过不记名电话访问和信函访问,这使群众反映问题更加真实直接。

如此一来,各地党政一把手备感压力,更让地方紧张的是,每半年四川省纪委还要进行排名通报。但社会评价结果的运用还不仅限于此,四川省纪委会同省委组织部等建立了社会评价结果综合运用机制,将其作为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整改突出问题的重要依据以及领导干部管理使用的重要参考。比如规定:年度评价结果连续两年排在最后一名的市(州)和最后 3 名的县(市、区),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诫勉期内不得提拔任用。

这使得责任制考核的刚性约束力大大提升,各地党政主要领导的主体责任意识被迅速激发出来。

达州市通川区曾经排名倒数第一,党政一把手被取消了当年的评先评优资格。痛定思痛,改进工作后,去年上半年,他们排名上升了 27 名。通川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陈定明说:「党风廉政社会评价活动虽然让干部的压力增大了,但群众参与的热情很高,利于促进党委政府工作的改进。」

去年,四川省纪委在对全省 21 个市(州)、183 个县(市、区)同步开展党风廉政社会评价活动的同时,还对 48 个省直部门和 18 个公共服务行业开展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测评。自此,「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全面覆盖」的党风政风行风社会评价体系全部建立。

群众的参与,倒逼效应逐步显现。去年,四川省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度指数从 2011 年的 81.71 上升到 83.67,群众对部门和行业满意度测评结果分别为 83.98 和 81.37。

要让广大群众参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得让其了解认识主抓这项工作的各级纪委。而长期以来,在不少人眼里,纪委显得很神秘。纪委的职能是什么?纪委工作与百姓生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为此,近年来四川纪检敞开大门,举行「纪委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党员、市民、学校师生、媒体记者等组成嘉宾团,到纪委机关近距离、零距离参观,了解纪检工作。

把群众请进来,让群众了解纪委,并收集群众意见,也让纪委的工作在开放中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不少人表示,以前认为纪委的工作就是查处腐败分子,但参观后,才知道纪委做的许多工作其实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今后会主动支持配合纪委的工作。有人还在「纪委开放日」向纪委举报一些官员不作为以及涉嫌违纪违法的线索。

借助各类新媒体让群众与纪委面对面,这是四川纪检将群众「请进来」的又一创新举措。各地纪委的政务微博不断涌现,如德阳市纪委的「效能微博」、眉山市东坡区纪委微博等,与群众直接对话互动交流,接受群众举报,并及时公布查办结果;巴中市纪委去年率先在全省举办全媒体「阳光问政」活动,在电视网络直播现场请各界人士组成的考评团以无记名投票评判政府部门工作,对反映的问题,纪委还要进行跟踪督查乃至问责。

将群众「请进来」使得四川纪检开门反腐的道路越走越宽,对各地党委政府的反腐倡廉工作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去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接受群众信访总量同比上升了近四成;立案近万件,同比上升了 26.7%。

走出去:主动作为

把群众请进来,表明了四川纪检反腐倡廉的姿态和决心,而主动走出去,则让四川纪检在开门反腐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

去年 9 月,四川省纪委建立了一项制度:使「纪委书记下基层活动」常态化。而此前,从 2012 年岁末到 2013 年的 6 月底,这项活动在四川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实施了整整半年。将其常态化,是因为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一线的纪检监察干部们在实践中收获颇丰:体验了群众疾苦,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锻炼磨炼了坚强意志,坚定了理想信念,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

王怀臣率先垂范,把成都市和眉山市作为联系片区,将新津县和仁寿县作为联系点,并亲自选取疑难信访案件包案化解。

全省 21 个市(州)、183 个县(市、区)以及省市县直部门的纪检监察机构很快行动起来,精心组织具体活动方案,实现了基层的全覆盖。

「到县进乡走村入户」,「调研走访、定点接访、带案下访、明察暗访」,按照这样的要求,纪检干部们把足迹延伸到边远偏僻、问题多、困难多的地方。以「场镇接访」、「廉情夜访」、「坝坝会」为载体,纪检干部与群众面对面。

为了不让活动「走过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用分片巡察、暗访巡察、现场巡察、重点巡察、专项巡察等方式,对活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抓铁有痕,实效顿显。据不完全统计,活动期间,全省共接待群众 6 万多人次,处理信访举报 2 万多件,共查处基层干部违法违纪案件近 4 千件,百余名老信访户表示息诉息访。

下基层,除了做好纪检监察的主业外,干部们还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解决了群众实际困难 6000 多个。北川县纪委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公开听证会处理拖了 10 余年的供销社体制改革遗留问题,当事人满意地说:「以前追着找干部,现在纪检干部上门为我们解难题,有理公开摆出来,是是非非大家说出来,我的这口气顺了!」

去年 4 月,纪检干部走出去的活动升级:四川省纪委监察厅作出了一项决定,要求委厅机关的 60 多名中层干部轮流到省纪委监察厅信访接待窗口接待来访群众。

接访时,干部们以真诚的态度和良好的业务素质,让来访群众怒气冲冲来、高高兴兴走,满怀怨气来、充满感激走,郁郁寡欢来、心情舒畅走。接访两个月,干部们共调查处理信访举报 218 件,协调督促有关职能部门解决群众诉求 290 件。

接访群众,倾听了民声,解决了群众困难,增强了自己的服务意识,也提升了自己的本领。这是接访中层干部们的共同感受。四川省纪委监察厅下一步将使委厅机关中层干部接访活动制度化,让其成为常态。


作者 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