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新:「亲商」市长的「不清白」结局

2014 年 2 月,47 岁的刘文新当选贵阳市长。作为贵州的省会城市,贵阳在时隔近二十年后,迎来了一名「本土市长」。刘文新祖籍江西,但生长在贵阳,此前仕途履历也一直在贵阳。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主要官员异地任职已成常态,像刘文新这样的「本土市长」并不多见。
刘文新的「特例」还不止于此。今年 3 月,刘文新由黔西南州委书记调任贵州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他仕途上的一次重挫,而且他极有可能成为近几十年来唯一一个曾担任贵阳市长却无法晋升副省级的官员。贵阳市长的级别是正厅,但由于省会城市的特殊地位,在刘文新前后的多任市长,全部晋升副省。
到了年底,外界猜测成真。刘文新黯然落马。
刘文新虽离开贵阳数载,但他的落马,依旧在贵阳官场泛起一阵涟漪。一名当地人士介绍,贵阳人对刘文新印象深刻,不仅因为他是「本土市长」,更因为他在贵阳的一个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个时期,令千万贵阳人记忆犹新,爱恨难诉,其影响延续至今。」
仕途快车道
刘文新是 1967 年生人,祖籍江西萍乡,但他的父辈已来到贵州,因此刘文新幼时即生活在贵阳,说一口地道的贵阳话。
15 岁时,刘文新进入修文师范学校师范专业学习,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学教师。1989 年,22 岁的刘文新调入修文县司法局工作,此后用了十年时间,在基层政法系统摸爬滚打,成为正科级的修文县法院副院长。
在贵阳市的一个下辖县,32 岁的刘文新成为正科级干部,已是体制内的佼佼者,但日后几年,他的仕途更加顺遂,屡次经历火箭式提拔。
从 1999 年开始,刘文新由修文县法院副院长调任镇党委书记,在乡镇工作一年多,即进入县委常委班子。一年多后,他又被提拔为共青团贵阳市委书记。三年后,刘文新到贵阳市委组织部短暂工作,此后任南明区区长。2006 年,担任区长仅几个月的刘文新,跻身贵阳市委常委。
从正科到副厅,刘文新只用了 7 年。在这段时间,他经常在某个岗位任职几个月便获得提拔,让周围人羡慕不已。
刘文新不到四十岁即成为贵阳市领导,除了自身工作能力,也在于一名重要领导的赏识与提拔。一名熟悉当地政情的人士介绍,这名领导与刘文新有老乡关系,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刘文新并没能进入这名领导视野。直到一桩轰动贵州的大案发生,这名领导受到波及,一时处境尴尬,很多人甚至以为,他的政治生命将就此终结。老乡刘文新却不离不弃,经常跑去领导家中嘘寒问暖。在许多人疏远自己时,刘文新的表现多少令人感动与意外。不久之后,这名领导从风波中走了出来,组织明确他与腐败案件无关,还官升一级。此后,刘文新官运亨通。
担任贵阳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后,刘文新与民营企业家的交往增多,政商关系处理得「游刃有余」。当时的贵阳市主要领导曾问刘文新:「你们非公企业、民主党派能不能帮市委、市政府解决一些社会遗留问题?」不久,刘文新给出了答案——由统战部牵头,建立一个以非公经济人士为主体,整合社会各界力量的组织,帮助政府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一名贵阳商界人士介绍,当时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很多。面对一些棘手问题,政府想尽快解决,但苦于没有政策依据,更拿不出太多钱。所谓「整合社会各界力量」,重要一条就是建立一个组织,发动非公经济人士捐款,有了钱才好办事。
牵头成立和谐贵阳促进会,正是刘文新在统战部长任上的业绩之一。短短几个月,和谐贵阳促进会就从贵阳商界筹到捐款 3000 余万元。一名贵阳市退休公务员介绍,当时的贵阳市主要领导对和谐贵阳促进会抱着尝试态度,筹到这么多捐款,令不少人大感意外。和谐贵阳促进会成立时,贵阳主要领导亲自出席。

当年曾有媒体报道,一名老上访户,境遇很悲惨,但他的诉求政府无法满足,属于「于法无据、于情有理」的难题。后来,和谐贵阳促进会向这名上访户捐赠 20 万元,改善其生活,上访户也承诺不再上访。
和谐贵阳促进会的牵头单位是贵阳市委统战部,另有几名发起人是当地企业家。借此,刘文新与贵阳市的多名企业家建立了联系。
2011 年,刘文新的岗位迎来调整,他卸任统战部长,转任市委常委、副市长。作为新任副市长,刘文新的分管领域为国土建设。此前即与刘文新交好的几名商人,此刻正在贵阳房地产市场大展拳脚。偏居西南的贵阳,更以独特的房地产发展模式,令诸多大城为之侧目。
「贵阳的丁义珍」
在众多省会城市中,贵阳的发达程度并不靠前。然而,贵阳独特的房地产发展模式却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独树一帜。
当年的贵阳房地产市场,最令人瞠目结舌的就是「超级大盘」层出不穷。「全亚洲最大的楼盘在贵阳,全亚洲前三大的楼盘也在贵阳,全亚洲前十大的楼盘,贵阳占一半。」这不是段子,而是客观描述。当年号称「中国第一神盘」的「宏立城花果园」,建筑面积达到 1830 万平方米,拥有 268 栋建筑楼。开盘后,该楼盘的月销量连续 23 个月位居中国第一。如今,这个楼盘居住有 50 万常住人口,每天流动人口超过百万。毫不夸张地说,这样的人口规模足以比肩一座县城。
一名房地产业内人士介绍,即便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也找不出建筑面积超千万平方米的楼盘,能够达到几百万平方米已是罕见。然而在贵阳,面积超千万平方米的楼盘不止花果园一个,甚至出现了「四大天王」的说法。
贵阳房地产市场不断出现的「超级大盘」,在那个全国房地产一片红火的时代,赚足了眼球。不少学者、专家都撰文分析,看似不合常理的「超级大盘」,为何会在一座欠发达的省会城市出现?这个问题的解答很多,其中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原因。
在贵阳「超级大盘」最疯狂的年代,刘文新正是这座城市分管建设、国土的副市长。一名贵阳房地产人士用三个词形容那时的刘文新:日理万机、风光无限、毁誉参半。
先说日理万机。到建设工地现场办公,出席各种房产会议、论坛、签约仪式,陪同上级领导与外地客人参观贵阳房地产项目,这些都是刘文新的日常。据一名当地企业家介绍,贵阳曾招引一家外地企业,要修建一个面积超千万平方米的大盘,刘文新参与了招商全过程,并出席了签约仪式。可是,开工几个月,项目就出问题,刘文新到处联络,最后找到贵阳本地一家企业来接盘这个项目,重新进行开发。刘文新事后说:「为了这个烂项目,我喝醉了十多场。」
再说风光无限。当年的贵阳,房地产可谓支柱产业,刘文新身为分管建设的副市长,走到哪里都是众星捧月。贵阳的房地产商想方设法讨刘文新欢心。一家房地产公司开盘时,重金邀请当时人气超高的女星到现场。刘文新身为官员,不便出席开盘活动,但活动结束后,开发商安排了晚宴,刘文新坐在主位,身旁围坐了好几个女明星,主动向领导敬酒。
商人对刘文新恭敬有加,领导对刘文新的能力也颇为赏识。刘文新任市委常委、副市长时,在他前面还有一名常务副市长。两年后,刘文新再进一步,成了常务副市长,照理应当把之前分管的国土建设工作交出去。最终的分工安排,刘文新的确不再分管建设局、国土局,但几家重要的国有地产投资公司依旧由他分管。同时,建设国土工作也没有交给排名第二的副市长,而是由一名排名靠后的新提拔副市长分管。当时的班子成员中有人有意见,说分管国土建设的副市长管不了国有地产投资公司,简直是光杆司令。
关于毁誉参半,就更是如此。有人说,刘文新是贵阳地产繁荣的重要推手,有企业家对刘感恩戴德。不过也有人说,刘文新就是「贵阳的丁义珍」,在与地产商人的交往中,存在太多权钱交易。早在当年就有人举报,地产商的夫人、女友们,周末陪着刘文新的家人去香港购物,还有不少商人陪刘文新打通宵麻将,输赢往往几十万元起。
不少普通市民对刘文新也印象不佳。贵阳一些楼盘出现问题,购房者维权,许多时候也是刘文新出面解决。因为楼盘不能按时交房,群众到市政府扯横幅上访。刘文新出现在群众面前,勒令上访群众马上从政府离开。「你们回售楼部等着,我上午不来,下午也一定来,解决你们的问题。如果你们聚在这里,我没法解决任何问题。」
当初贵阳有记者报道了某楼盘的质量问题,刘文新直接打电话去报社,把负责人骂了一顿。后来,有人说刘文新作风太霸道,手伸太长,为此他还在市委常委会上和其他人争论起来。
商场「朋友圈」
2014 年,刘文新接任贵阳市长。当时,官员异地任职已成常态,刘文新晋升为这座省会城市的市长,被视为特例。还有不少人以为,这与刘文新在当地政商两界多年深耕有关。
隔年,一个高层次的交流论坛在美国举行,多国政要出席。就任市长一年的刘文新,迎来了一个高光时刻,他率领贵阳多名房地产大亨远赴大洋彼岸,向国际社会介绍贵阳的城市发展理念。然而,变化也在此时到来。贵阳市的一把手换将,政府对于出让土地的思路陡然转变,那个无比疯狂的「超级大盘」时代戛然而止。
一名资深房地产人士评价,「超级大盘」的终结,未必全因主政者交替,而是支撑「超级大盘」的几个主要条件——低廉土地成本、尚未健全的土地出让制度、刚需购房者对房价上涨的信心——都已经不存在了。
从 2015 年左右起,「超级大盘」不再是贵阳的名片,这座城市转而拥抱大数据产业。2016 年,「房住不炒」提出,不仅贵阳,对于整个中国来说,一个时代终结了。
2017 年,刘文新离开贵阳,调任黔西南州委书记,这是他第一次离开贵阳工作。此后曾有媒体报道,贵州省委把富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刘文新调到了黔西南州,此时正值黔西南州脱贫攻坚形势最复杂、任务最繁重的时期。
一名熟悉当地政情的人士介绍,刘文新工作作风大刀阔斧,素有实干家之名,他到了黔西南,的确有力推动了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刘文新还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但另一方面,刘文新对于来黔西南是有一定情绪的,在这里待的时间越久,抱怨就越多。在刘文新之前的多任贵阳市长全部晋升副省了,甚至在刘文新之后担任贵阳市长的也提拔副省了,刘文新却在黔西南待了整整 5 年。「外界关于刘文新的反映太多,主要说他和一些商人之间的利益往来,还有他家人从事工程建设领域的生意。这无疑影响了他的仕途。」
一名黔西南州的公务员介绍,刘文新在当地工作时,最为人诟病的是和一些富商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他确实有魄力,对于相关企业敢给政策,敢开口子,帮助了企业发展。比如说,黔西南一家很有实力的企业,要去外地设立运营中心,当地领导多持否定态度,生怕人家跑了。刘文新说:「关键是把心留住,他自然会在黔西南扎根;强留下来适得其反,根也会烂在土里,结不出果。」此外,刘文新还首创了公务员去民营企业挂职锻炼的制度,不拿企业的薪水与报酬,帮助企业发展,也提升自己的视野能力。但另一方面,刘文新与一些富商确实没能做到「清」。在刘文新落马前后,贵阳、黔西南多名重量级商界人士被相关部门叫去谈话。
今年 3 月,刘文新调任贵州省委政法委副书记。以他的资历,这样的任职难说重用,关于他「将要出事」的传闻四起。10 月 14 日,刘文新被罢免了贵州省人大代表职务。10 月 26 日,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发布消息,刘文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刘文新黯然落马之际,他的好几名商界老友,那些曾经在贵阳房地产市场叱咤风云的大亨,一个个也深陷危机中。一个曾上榜福布斯的贵阳富豪,如今债台高筑,成为失信被执行人,有人说他远遁海外,有人说他仍在贵阳,坐困愁城;另一个富豪曾被誉为「半城」,富甲一方,如今负债千亿……遥想当年,他们与刘文新坐在头等舱,远赴海外,风光一时无两。
一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作者 张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