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规矩,「傻」点好

规矩是人定的,破坏规矩的也是人。破坏源有两个:不守规矩的和监督规矩执行的。
这个小故事可能会让一些人不大舒服:
几 年前,某课题组在国内一所大学搞了一场小测试。他们选中了学生公寓外的电话亭,先后贴上男士专用和女士专用的醒目标识。结果,来打电话的大学生们对标识都视而不见,「越界使用」。随后,课题组又在留学生公寓外做了相同测试。那些留学生有盯着标识看的,有摇着头离开的,却没人「越界」。
事后,课题组采访了那些「越界」者:没看见那个标识?回答是看见了。又问:既然看见了,为何还越界?学生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不明就里的:电话亭还分男女?怪事!有辩解以为是恶作剧的。还有称有急事,顾不上的。那些「守规矩」的留学生在接受采访时,有对这种标识表示不可理解的,有扬言要投诉的。但问及为何不越界使用时,他们的回答一样:既然有那个标识,就要遵守。
不要一边乱穿马路,一边破口大骂「那是别有用心」。差距就是差距,承不承认都在那儿。此类不守规矩的现象,我们见得还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古人的教诲。正是靠这个,我们的老祖宗才能创造出悠久的文明。所谓循规蹈矩、不越雷池半步等等,都出自老祖宗之口。作为后人,我们缺的就是这个。或者说,「规矩意识」淡薄。
规和矩虽缘于木匠的工具,但早引申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依法治国是讲规矩的最高形式,道亦有道则是最低要求。大到国家,小到家庭,想有秩序、和谐,一言蔽之,得按规矩来。在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的当下,守规矩已成为基本素质。
可惜,我们很多人讲的「守规矩」,多是希望别人遵守。或只遵守对自己有利的。一句「事出有因」,便有人息事宁人:改了就好。那句「法不治众」,则让规矩形同虚设。
规矩是人定的,破坏规矩的也是人。破坏源有两个:不守规矩的和监督规矩执行的。中国足球「烂」成现在这个样子,说白了就是「都不守规矩」。
再举个例子:人车各行其道是最起码的规矩,但有多少人遵守?行人或「电摩」跑到快车道上来了,一旦出事,有关部门「通行」的处理方式是牺牲机动车利益,且简便易行:汽车都买了保险,不「认栽」还可以扣照扣车;对「电摩」之类的却没办法,人家大不了将车扔了。有关部门的这种抹平了事的处理方式虽然「办结率」高,却既践踏了规矩,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违章,还「激活」了一个行当:碰瓷。
与此如出一辙的,还有广场舞。跳广场舞没有错,错在噪音不能超标。有关方面曾干涉过,面对大妈们的一哄二闹,据说担心「影响稳定」,妥协了,相关法规也成了摆设。曾有报道称,一些中国大妈将广场舞跳到美国去,同样噪音扰民,还不听劝。结果,遭到处罚。人家只认法规,既不怕无理取闹,更不怕、也不会担什么责任。而有法不依,纵容违法,这才是真正的不稳定!
说回那场测试。那个男女标识实际上是使用电话亭的规矩。电话亭分男女,荒唐。你可以不解、投诉,甚至抗议。相关人员该担什么责任,另说,先遵守。那些看似很「傻」的留学生规矩意识更强,也更受尊敬。而遵守和维护规矩不需要「聪明」,「傻」点好。
作者 詹继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