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对话

作者
作者

戴逸:史官要讲道德,从政者要讲官德

省级法检两长大换班,凸显专业化

在刚刚结束的省级「两会季」上,多省法检机构迎来新一轮主官调整。据统计,地方「两会」共补选产生省(市、区)高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 10 余人次。其中,北京、湖北两地的法检两长双双易人。

首先要明确的是,这次被免职的法检两长,或因年龄到限,或因另有任用,并无一人落马。其次,在省级法检主官的选配上,也注重中央空降和异地交流两种模式。

不同于公安系统「央地联动」已成惯例,地方法检大员从中央空降还是新趋势。如日前当选湖北省检察院检察长的王晋,就是最高检案件管理办主任空降而来。而最高法院刑一庭庭长杨万明,则「空降」北京高院任院长。

同时,亦不乏法检系统之间异地交流的。如湖北的检察长敬大力调任北京检察院检察长;青海省高院常务副院长李宁,则升任云南省检察院检察长。

还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法检两长大换班,中央将选人的目光投向了整个政法系统。上海市法制办主任刘华在此轮调整中升任江苏省检察院检察长;浙江省国安厅厅长汪瀚,则获任执掌本省检察院。

事实上,本轮人事调整最突出的特点是,新任省级法检两长全部属于「专业人士」,科班出身、长期从事相关工作、并具有学术功底的人明显增多。有分析称,这体现出全面依法治国和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央对法检两长的选拔更为审慎严格。

如新任浙江高院院长陈国勐,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法律系,此后 20 多年,他一直在厦门市中院工作,从书记员干到了院长。而黑龙江省高院院长石时态,本科、研究生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湘潭大学法学专业,曾出版专着《民事执行权配置研究》。

「把纪律挺在法律前面」后,法检两院亦担负着更繁重的起诉、审判贪腐高官及相关人的任务,而不少新上任者对此驾轻就熟。

如调任浙江的陈国勐,就曾因审理赖昌星案名噪一时;此次执掌北京检方的敬大力,此前曾任最高检反贪总局副局长。调任湖北后,领导当地检方侦办了蒋洁敏、李春城、王永春、郭永祥案。(文_本刊记者 李天锐)


作者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