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改革在何方?


20 年前,改革的春风因小平谈话而激荡神州。2012 年的今天,我们又一次站在改革的岔路口。
近日,李克强还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改革是发展的最大红利,现阶段推进改革要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很大程度上要触动利益。
知名报人周瑞金说得好:「何以解忧,唯有改革。」改革,是向往;改革,是唿声;改革,是共识。那么,在十八大报告精神下,改革下一站到底将在哪里?记者采访了多名专家学者,试图寻找答案。
关键词:改革「深水区」
十八大报告提到,深化改革开放任务艰巨。此前的一个共识是,改革进入深水区。
什么是深水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成言认为,改革初期,「人人皆受益」的环境令人振奋,改革的阻力因此比较小。如今,当改革进入深水区,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已很难再出现「无损被改革者利益」的现象。现在,「『肉』已经吃完了,剩下难啃的『骨头』」,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就必须调整现有利益格局。这也符合大多数人对当下改革困境的判断。
《求是》杂志研究员、《红旗》出版社原副总编辑黄苇町说,在当前格局下,形成了三个比较突出的坚硬问题。第一,造成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企业、政府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日趋上升。第二,造成了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失衡,这既与目前的增长方式有关,也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有关。第三,权力运行与权力约束失衡,部门利益、地区利益、行业利益都很突出。
黄苇町认为,长期以来「公平」问题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核心。而按照官方的统计数据,最富有的 10% 和最贫穷的 10% 收入差距已经达到 23 倍。「这导致内需跛脚,社会矛盾尖锐」。
深水区的另一个特征是,单项的改革难以推进,即便有些领域的改革方案确定了,但却很难推行,久推不决,决而不做,做而不力。李成言说,现在各种矛盾纠结在一起,牵一发动全身,一个环节卡住,其他改革也进行不下去。
不同社会阶层形成共识的难度也在增加,举例说,原来在某个地方上个项目,都很欢迎,现在民众可能会因为环境问题而反对。在异地高考问题上,有的地方还没改革,就有很多家长反对。可见改革有多难。
「破除这些阻力,光靠领导人的决心和勇气还不够,还需要形成共识,更需要智慧。」李成言认为。
关键词:民生
十八大报告关于改善民生的阐述尤为瞩目,包括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这五个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现实问题,其突出地位如同习近平率中共政治局新常委与中外记者的见面时的讲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受访专家认为,十八大关于民生的改革将不回避现实问题,同时为百姓勾勒出了未来生活新图景,给民生问题加上了「制度化」保险锁,让人看到了社会体制改革的完整设计,比如「全覆盖」,就是给全体人民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再比如「同步」,就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时需要同步,「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即是这个道理。还比如「倾斜」,财政、政策向欠发达地区倾斜,而不是一碗水端平,或借口市场调节而放弃政府责任。
盘点十八大报告,「公平」、「共享」成为高频词。不少学者认为,这是我们党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升华,也是党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的明确信号。特别是将收入分配改革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双同步」第一次被提出,具备公平、共享的内涵。
「在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中,做大国民收入这块蛋糕和切好国民收入这块蛋糕是一块硬币的两面。一般说来,做好蛋糕与切好蛋糕同等重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说。但是,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当收入分配水平比较低和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小的时候,做好蛋糕更加重要;当这种差距比较大的时候,切好蛋糕就更加重要。李成言指出,今后收入分配的改革将培育中等收入群体,我们目前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太低,不利于消费需求的释放。2020 年中等收入群体将提升到 40% 左右,而实体经济、中小企业将成为培育中等收入阶层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基层民主
除了为改革确定方向和原则,十八大报告还对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作出安排,回答了改革「怎么改」的问题。
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解读说,报告从人大制度、政治协商、基层民主、依法治国、行政体制、权力运行和统一战线等 7 个方面设计了改革的目标,每一项都在保护老百姓的民主和自由。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前红认为,报告提出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新的民主形式,在黄苇町看来,这次的突破不仅在于将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还打破了党派限制,进行界别协商,基层也要进行民主协商。
报告在提到制约权力时提出「新两个凡是」: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秦前红认为,这既是回归「以人为本」的共识,也是遵循民主潮流。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
十八大报告在谈到政治体制改革时,章节标题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对于政治体制改革,谢春涛认为,十八大报告的态度有两层:一个是积极,一个是稳妥。报告中对这种取向的体现是清楚的。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对记者表示,改革既要积极稳妥,又要尽快推行。这个前提是,对改革的目标形成共识。
报告提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专家认为,这为改革划定了方向。
谢春涛说,「封闭僵化的老路」就是改革开放之前走过的路,特别是「文革」时期的路,这条路没走通。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指的是不能走西方的资本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路子。
「有些人很希望改革有大的突破。」黄苇町说,一个正常的体制是逐渐修修补补,不断改进更新,不走老路,不走邪路,也不能停步。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在坚持基本政治制度前提下的改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分,这个肯定是不会改变的。他说,「改革的方向丝毫没有问题,但是改革决不是一帆风顺,还要有耐心。」
关键词:法治与反腐
「腐败不除将致『亡党亡国』」的警讯出现在前后两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讲话中,引发高度关注。新领导层甫上任便屡提反腐关系存亡,展示出对廉洁的高度重视。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反腐要「标本兼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一项重要共识。治标是发现一个抓一个,治本就是要通过制度,制度最重要的就是法律。再就是预防和惩治。现在我们出台了这么多制度、规范,但大部分都是政策。因此,出台一部反腐败法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反腐败体系化的重要标志。
黄苇町说,目前重政策、重批示、重关系、轻法律的现象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也比较突出。因此,在十八大报告布局中,法治的身影随处可见:「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等。尊重法治,就可以做到邓小平所说的「不以领导的改变而改变,不以领导人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作者 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