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劳教一年

劳教取消后,通过司法解释,原来的劳教对象被二元分流,一部分归于治安处罚,一部分归于刑事处罚。

2013 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劳教制度废止。这一实施了 56 年、饱受诟病的制度走向终结。
在此之前,「如果没有劳教管,社会就乱了」等关于劳教的争论此起彼伏。在此之后,「留下的空白如何填补」、「拿什么来『善后』」等担忧仍不时被提及。
没有了劳动教养,这一年,中国还好吗?
小偷多了吗?
劳教制度原来的对象,很大一部分是屡教不改的小偷。有学者曾对我国 1991 年到 2012 年劳教案例进行梳理,其中盗窃屡教不改的比例位列第二,占了 15.8%。
「如果没有劳教管,社会就乱了。」曾有学者对废除劳教表示担忧。
他举了一个例子:对小额偷盗行为,以前的处理方法是,第一次被抓获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罚款,第二次被抓就要被处以劳动教养,「但现在(废劳教后)第二次抓到还是得罚款,第三次还是罚款,那第四次呢?」
这其实是杞人忧天。
2013 年,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就发布司法解释,对于 1 年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 3 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今年 8 月,北京的岳某在公交车上盗窃,被现场抓获。岳某 2012 年曾因盗窃罪被判处拘役 4 个月。出狱他
后并没有悔改。这次他虽然只偷到了 2 元钱,北京东城法院仍判处其有期徒刑半年并处罚金 1000 元。
劳教取消后,原来的劳教对象被二元分流,一部分归于刑事处罚,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出台了诸多降低犯罪门槛的司法解释,如《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一部分归于治安处罚,拘留或者罚款。
比如嫖娼卖淫。取消劳教后,可以进行拘留、罚款,或者进行收容教育。5 月,演员黄海波就因嫖娼被北京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15 日。
吸毒复吸者,则被要求强制戒毒。自 2013 年起,各地劳教所都在低调转型,其中最普遍的是转为戒毒所,向收治强制隔离戒毒对象转变。
成都市青白江区司法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改造仿真玩具枪,如果只有一支,之前多是劳教,如今则要判刑。年初,他们就接收了一名因为改造仿真玩具枪而被判刑的人员。「考虑到他情节不严重,就在社区服刑。」
非正常上访人员呢?一名分管信访工作的乡镇党委副书记告诉记者,他们现在已经「不再接上访人员了」。对其中情节恶劣且严重的,面临的可能是寻衅滋事罪。
今年 1 月,浙江诸暨市阮某到北京联合国开发署门口非访,被行政拘留 5 日。之后,她又 3 次前往北京中南
海周边地区、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等地起哄闹事。9 月,因寻衅滋事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
刑法修正案也拟作相应修改,「将多次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处罚后仍不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和多次组织、资助他人非法聚集,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如何惩处「老油条」?
劳教废除后,随着劳教所转型为戒毒所或拘役所,原劳教所人员也纷纷转型为戒毒民警,或分流为社区矫正民警。
「其实变化不大。最近几年劳教人员逐渐减少,我们早就在转型了。无论怎么变,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不会变。」一名劳教所工作人员说。
受劳教废除影响比较大的还有基层民警。
对于有的基层一线的民警而言,劳教制度废止后在执法工作上的过渡难以「顺理成章」、无缝衔接,甚至可能会经历一段「阵痛期」。
劳教废除后,如何惩处「老油条」,成了基层民警的一个难题。
一名在刑侦一线奋战多年的资深警探就曾说,公安机关遇到一个最为普遍也是十分头疼的问题是:有些
嫌疑人,其违法犯罪行为没有达到刑事立案的标准,却又屡教屡犯、屡罚不改。
「没有劳教制度后,这些人只能治安拘留,最多也就拘留 15 天,对一些『老油条』来说,他们根本不怕。」该民警说。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邹雨桐通过在唿伦贝尔市调研还发现,「随着边缘人群、边缘犯罪行为控制的减弱和转移,公安民警案件处置能力、社会治安防范能力与警民关系建设能力等均受到限制。」
在之前,劳教制度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公安机关行使治安、侦查权力的制度性便利,减小了执法成本,是民警寻找案件线索、掌控治安和侦查全局的重要支持条件。
群体性维稳压力也在增加,比如邪教势力问题。2013 年前,该市每年劳教的邪教分子达到总人员的 1/4 以上,有力地震慑了邪教蔓延势头。2013 年停止劳教审批后全年仅判处 1 起邪教案件,涉案人员仅给予了监外执行处罚。
邹雨桐在研究中称,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公安机关对边缘人群、轻微犯罪行为的管控能力尤其是人身强制能力降低,当地民众日常生活的安宁感、社会交往的安定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于此,得出公安工作效率不彰的印象。
「在一定程度上,民众的这种印象并非错觉。从唿伦贝尔市调查数据也能看出,自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该市刑事拘留人数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行政拘留起数、人数均有较大幅度的变化。」邹雨桐写道。
有基层民警告诉记者称,劳教废除后肯定需要调整,不存在「打击疲软」的问题。
但也多名警界人士认为,要防止可能出现的「打击疲软」问题,当务之急是加快完善、健全社区矫正制度,效仿国外的「社区服刑」制度,让一些屡屡轻微违法的嫌疑人到社区做义工。
社区矫正与轻刑快审
2013 年 10 月,最高法院院长周强称,「配合劳教制度改革,探索完善轻微刑事案件快审快结机制,大力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广州「轻刑快审」试点的案件包括:危险驾驶、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等六类案件。
这其中,危险驾驶、抢夺、盗窃、寻衅滋事等都属于原劳教范围的违法行为。
7 月 25 日,成都市新都区法院对被告王某发、刘某鑫涉嫌盗窃罪一案运用「轻刑快审」机制进行了审理。
整个庭审仅用时 11 分钟,被告王某发和刘某鑫当庭认罪。
在「轻刑快审」启动之前,当地司法局会进行案件社区影响调查评估;审结之后,这些案件的当事人也部分会进入社区矫正。完善社区矫正,就显得尤为必要。
成都市青白江区从 2006 年开始试点社区矫正以来,接收社区服刑人员近 700 人,再犯罪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还面临着执法保障不足等难题。
「因为没有执法主体身份,在矫正对象有违法行为时,如果需要强制带离,我们不能采取措施,只能联系警局协助。」青白江区司法局一名社区矫正人员告诉记者,「有时我们去进行判前社会调查,当事人不让我们进门,还问我们是干什么的」。
专业人员不足也是一大难题。
最近青白江区就接收了一名故意杀人的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她每次一来就哭,一看就有精神疾病,但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司法鉴定。我们自己进行了一个简易的测试,又测不出什么问题。」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要想对她有针对性的矫正,几乎很难。
社区矫正肩负着监管、教育和矫正的职能。在采访中,数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称,现有的条件下,「只能说做好监管,矫正几乎谈不上」。
2011 年,刑法修正案(八)通过后,社区矫正服刑人员以每个月以 8000 至 1 万人速度增长。轻刑快审如果推广,增长速度将会更快。社区矫正亟待进一步规范完善。
作者 徐浩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