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而行,行「稳」致远

作者
作者

当下,在高通胀、高债务、高利率制约下,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增长动能趋弱、国际贸易下滑、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概率不低。相比之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继续保持。

国家统计局 1 月 17 日公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3 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260582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5.2%。我国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

各个省份 2023 年经济统计数据也纷纷于近日出炉,晒出「量」点。1 月 23 日,上海「官宣」2023 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4.72 万亿元,增长 5%。1 月 21 日,北京市发布消息称,2023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5.2%,约 4.4 万亿元。同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统计数据,2023 年全区生产总值 27202.39 亿元,比上年增长 4.1%。

至此,已有北京、上海、天津、河北等十余个省区市公布 2023 年「成绩单」。

从总量上看,已经「交卷」的省份中,有多个省份 GDP 迈上新台阶。其中,山东、四川、湖南年度 GDP 分别实现首次突破 9 万亿元、6 万亿元、5 万亿元,重庆、辽宁年度 GDP 迈入「3 万亿元俱乐部」。与各自 2023 年前三季度相比,湖南、河北、北京、重庆、内蒙古、吉林全年 GDP 增速加快,山东、辽宁全年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

更值得注意的是指标背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转变和成效。比如,2023 年北京全市重点行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7.9%,五大装备制造业增长 10.6%,汽车制造业增长 5.2%,高端或新兴领域产品生产快速增长。2023 年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43.9%,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 1.6 万亿元。山东 2023 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7.1%,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增速较快。

面对各方面压力、困难,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专家指出,从全年来看,一季度增长超出预期,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同比增速反弹,环比有所放缓;下半年政策集中发力,经济筑底回升,整体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特征。能在外部压力和内部困难均有加剧的情况下保持恢复势头,实现年度目标,并不容易。

当前,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世界经济复苏脆弱乏力,面临高度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我国为世界经济带来的稳定性和确定性,更显难能可贵。

按可比价计算,2023 年我国经济增量超过 6 万亿元。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据统计,我国经济 2023 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 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着眼于我国经济的稳定表现和巨大潜力,日前多个国际组织纷纷调高 2024 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为世界经济未来发展增添了信心。

有专家分析称,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的增长最为醒目,是 2023 年需求增长的主力军。进一步扩大消费,最重要的还是就业,让就业形势全面好转,最重要的是让企业生产形势全面好转,保持足够的力度和规模。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作为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当前在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方面均居全球首位,各类新兴技术加快应用,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发展新动能持续形成与壮大。应该看到,我国经济依然具备长期向好的基础。


作者 曾那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