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过节

作者
不亦乐乎在意档期这部非同寻常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是一年春来到,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时尚人群早已厌倦了传统的过节方式,他们拥有不同的创意,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新鲜想法,让自己的每个节日都能过的更有新意。那么让我们在崭新的一年,用自己创意的过节方式来度过不一样的节日吧!
黄小蕾 过节是由头 相聚才是真
她喜欢像鱼儿一样自由自在的在水里游来游去;也喜欢骑上高大的骏马在宽阔的草原上奔跑。因为这让她感到这一时刻的天地间只有自己。
过节就是相聚时光
身为演员,总是要因为拍作品而四处奔波,只有在过节时才可以适当的放松一下,对于黄小蕾来说也是如此。“过节是件特别‘俗气’的事儿,可是这种俗气的事儿是个俗人都喜欢,当然我也不例外。我喜欢过节,啥节都喜欢过,因为每次过节都比平时热闹,我喜欢热闹。从事演员这个行业,就像一颗小杂草的种子,风把你吹到哪里就可以在哪里生根发芽,一年到头都辗转在全国各地,或者拍戏、或者做宣传、或者录节目,忙得四脚朝天,根本没有一个空闲的时间跟自己的‘狐朋狗友’相聚。所以说过节可能就是一个最好的机会,让我们暂时忘记工作,给自己一个放松和休憩的时间。我想无论是什么节日,对于我们来说,这只是一个由头,只要我们能够相聚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时光。”
黄小蕾最在意过节,尤其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即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清明”、“端午”、“中秋”和“除夕”。她说:“清明节是为了缅怀故人,祭奠他们曾陪伴我走过的年华,也让自己想起一些已经逝去的日子,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端午节,可以与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粽子,看龙舟,热热闹闹不亦乐乎;中秋节,顾名思义就是家人团聚,当我们长年工作在外的时候,才明白家人的惦念与关爱是何等珍贵;而除夕,辞旧迎新,总结过去一年的成功与失败,展望新的一年,规划自己的人生。所以说,这四大传统节日对我来说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也是我最在意的。”
中国中秋 西方万圣
黄小蕾最喜欢的节日就是中秋节。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太喜欢吃月饼了。”因为有了中秋节,让她每年都能够有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品尝各式月饼,大饱口福。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家人可以飞到北京来陪伴她一起过节,跟妈妈一起闲话家常,心里很温暖。
除了中秋节,她也喜欢西方的万圣节和圣诞节。因为2010年黄小蕾去洛杉矶出席了中美电影节。“我们正巧赶上了西方的万圣节,也切身感受了一回西方人过节的气氛,非常热闹。我本身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所以觉得我的气场跟西方节日融合得恰到好处。并且我比较喜欢一些有创意性的东西,而万圣节恰恰如此,它让每个人都毫无忌惮地装扮成各种各样的形象,奔走在街头上,那种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的碰撞和热情很有感召力。”
对于过节,黄小蕾总有一些奇思妙想,她举了个例子,“拿中秋节来说,我希望用月饼做个床,这样吃饱就能睡,睡醒又能吃,能够充分显示出生活的安逸感,这也是我们作为演员最奢望的东西了。”
礼物是纪念,是回忆
节日时互赠礼物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而对于黄小蕾来说,在完成一年的工作之后,买份礼物犒劳自己是必须的。“我会亲自挑选诸如手表、包或者各式各样的鲜花这类礼品来犒劳自己,或者我会给自己放个假,去国外旅游。如果档期太满,我就只能去购物了,挥霍一下,减减压,放松自己的心情。”
“我一般会选择具有地域特点的礼物送给自己或者朋友。比如,我一年四季可能奔波在全国各地,每到一个地方,我会购买当地的特色礼品。前不久,我在西安拍摄《岳父也是爹》,在戏里扮演的是一个青年画家,而且我们拍摄景地旁边正好有一个画室,于是我就买了几幅油画作品带回北京。当看到这些画时,我就能想起西安的古色古香,也能想起在那里度过的美好时光。以前我还曾经在岫岩买过玉,这次又在美国买了一些西方风格的礼品,这些礼物留给我的是回忆,也是纪念。”
《皇家刺青》是黄小蕾首部自己制作的电影,对她来说意义非凡,因此她为了纪念,并珍藏这一时刻,她特意送给自己一份礼物——刺在自己脚面上的“刺青”,上面刺的是“930”,意思就是2009年9月30日《皇家刺青》首映的留念。黄小蕾感慨道:“《皇家刺青》这部电影带给了我太多的故事,同时帮助我成长,所以我送给自己这份特殊的礼物,想永远铭记这部电影的意义。”
转眼间,时间飞逝,旧的一页翻过,新的一年又拉开了序幕,黄小蕾也将迎来属于她的新一年。
邓超予 旅行感受节日味道
超予出生在屈原、王昭君等多位历史名人的故乡——荆楚之地。地灵出人杰,水秀生天仙。超予除了拥有一副好嗓子,山青水秀的荆楚之地更是给了她清秀甜美的容貌。先天的优厚加之文化上的修为和沉淀,熟悉超予的人都赞叹她“人如其歌”。
作为蒋大为、德德玛最小的师妹,在音乐大师的点拨下,邓超予在音乐造诣上的进步与日俱增。传承了中国古典文化的超予,同时将个人对时尚的理解融入到了音乐当中,形成了自己音乐作品的独特风格。她先后推出的歌曲深受业内老师好评和民歌乐迷朋友的喜爱,获得了“民歌小甜后、时尚民歌代表”等诸多赞誉。邓超予本人长相清甜,一笑嘴角翘起一个月亮弯弯,一双凤眼会把人顷刻媚倒,好多熟知她的人都称她“小宋祖英”。
土家族过节有讲究
身为土家族的超予,对节日总是有那么几分兴奋。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染成红、绿色,晾干而成,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猪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间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大菜。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要吃社饭。端阳节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重阳节打粑粑,女儿“坐月”送粑粑,修房上梁抛粑粑。节日里馈赠亲友,一般也都是互送粑粑。除糯米粑粑外,还有高梁粑粑、小米粑粑、包谷粑粑等。腊肉是土家族的上等大菜。冬至一过,将大块的猪肉用盐、花椒、五香粉腌制好,吊挂在火炕上,下烧柏树枝,烟熏而成。逢年过节或亲朋临门,满桌的菜肴中,正上方必摆腊肉。土家族十分好客,平时粗茶淡饭,若有客至,夏天先喝一碗糯米甜酒,冬天就先吃一碗开水泡团馓,然后再以美酒佳肴待客。一般说请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阴米或汤圆、荷包蛋等。土家族置办酒席分水席(只有一碗水煮肉,其余均为素菜,多系正期前或过后办的席桌)、参席(有海味)、酥扣席(有一碗米面或油炸面而成的酥肉)和五品四衬(4个盘子、5个碗,均为荤菜)。入席时座位分辈份老少,上菜先后有序。土家族的饮酒,特别是在节日或待客时,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梁酿制的甜酒和咂酒,度数不高,味道纯正。
超予说现在能回家乡度过的节日也只有是春节了。北京的生活在影响和改变着邓超予,她喜欢北京,因为这里已经成为她第二个家。超予发现自己也开始注重西方节日的来临了。“中国的传统节日能够让我们感受祖国的传统习俗,西方的节日更能够让我们感受家庭的温暖,像母亲节,父亲节,无论身在何处,都会想起给远方的父母送上祝福。哪怕是短短的一句话,都能给父母莫大的欣慰。”
过年过节讲究传统是中国人的美德,作为新时代的创意时尚达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去策划一个属于自己,或者是能够给家人一个惊喜难忘的节日。超予也是一样。超予总是盘算着自己闲下来的日子,能够策划一次旅行,当然旅行一定是在节日中。超予说:“每次从电视中,或者是从朋友口中发现世界各国有特色的节日很有意思。有的也是国家中传统的节日,也有着和中国一样的习俗,有的节日也很国际化。我想每年都能与家人一起去不同的国家感受敲响新年的钟声,留下美好的记忆。自己的假期也会过得有意义。”
用心去感受世界
了解邓超予的人都知道她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她平日里喜欢山水画、名人墨迹,常身穿旗袍、土家族服饰,喜欢摆工夫茶、弹古筝、研读古典诗词,就连家里的装饰品都满是中国传统的瓷器、刺绣、同心结等,举手投足间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化气息。
歌与诗,乐和曲,她都有割舍不掉的情结。上善若水,她愿是水中静静开放的莲花。生活中的每一点点的感动,她都轻轻的哼成歌,淡淡的写成词句。
超予在追求自己的音乐理想同时,一直热心并投身于环保事业。从06年开始,超予便在长江黄河文化交流中心的组织下加入到了保护长江、黄河的环保队伍。201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长江黄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将“长江黄河——保护母亲河公益大使”的称号授予了邓超予。
杜晓婷 与家人一起享受节日
飘逸的长发,大大的眼睛,纤细的身材,眼前的杜晓婷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好似画中走出来的美人儿,梨花落雨,晶莹剔透。
因为在《铁梨花》中饰演了“胖丫”赵嫣然这一角色,杜晓婷一夜间被广大观众熟知。在新戏中,她彻底摆脱“败家女”的形象,变身烽火军中一枝花蔡秀琴。杜晓婷说:“我扮演的蔡秀琴是一名文艺兵,因能歌善舞,被称为‘蔡百灵’,是典型的军中一枝花,队伍里有很多人都暗恋她。”为了扮演好能歌善舞的军中一枝花,杜晓婷还进行了一个月的特训,其中就包括学习河北梆子和“拉花”。一提到“拉花”杜晓婷就神采奕奕起来,她眉飞色舞地说:“‘拉花’是一种很难练的舞蹈,它舞姿健美、舒展大方,有一种刚柔并济,粗犷念蓄的美。现在的都市小女生很难跳出它的味道。虽然我本身的舞蹈功底很扎实,芭蕾、民族、现代舞样样精通,但是一个月下来,还是满身的淤青。”她笑称,等《烽火长城》播映时,大家就能看到“拉花”演员杜晓婷的表演了。
为了拍戏,杜晓婷总是在全国各地来往奔波,很是辛苦。所以过节时能与家人团聚就成了杜晓婷最高兴和最盼望的日子了。
《时尚北京》:你对每个节日的看法是什么?最在意的节日是?
杜晓婷:我觉得节日就是给平常的日子里找个合理的理由休假,庆祝,找快乐吧!我最在意父亲节、母亲节、中秋节,还有我爱的人们的生日。
《时尚北京》:最喜欢哪个节日?
杜晓婷:春节。春节呢,顾名思义也是我们国家最传统、最重视的一个节日,每年也就是这个时候,剧组才会给我们放假,让我们这些忙忙碌碌的演戏“疯子”能够回一趟家,探望家人,跟全家人一起吃顿年夜饭,看看春晚。如果时间充裕,有时候能过完正月十五再离开。所以说,我对春节有一份特殊的情怀,甚至会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觉。
《时尚北京》:中西方的节日比较偏重于哪个?
杜晓婷:圣诞节吧。
《时尚北京》:喜欢西方的节日还是喜欢中国的节日?
杜晓婷:我比较传统,更喜欢中国的节日。以前刚接触国外节日的时候真的挺喜欢过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比较偏重于自己国家的节日。中国人还是要过自己的节日,这是我们从小潜移默化的一个概念,而且与我的生活圈子息息相关。也许现在大家对于过节的概念已经淡化了,但是每当除夕、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国庆、中秋等节日将要来临的时候,大家还是保留着过节的观念,哪怕是在剧组吃个元宵、包个粽子,这个传统都没有摒弃掉。
《时尚北京》:你身边的朋友中有采用创意过节这种方式吗?他(她)的创意体现在哪儿?
杜晓婷:有,比如一个人跑到异地他乡,陌生的环境,和一群陌生的人庆祝节日,感觉真的很新奇、新鲜。
《时尚北京》:一般的节日你是怎样过的?如果是创意过节,你的设想是怎样的?
杜晓婷:一般情况下,只要没有工作我都会和家人一起度过。至于怎样创意,我想和家人在一起就好。但是要给家人一些惊喜,比如一起出去旅游,到南方的海边城市,穿着夏装过春节,别具一格。
《时尚北京》:构想中(最奢望的)过节方式是什么?
杜晓婷:请我们一大家子人包机去三亚游玩,可以租个别墅,请几个厨师,开Party,看春节晚会……哈哈!
《时尚北京》:一般在节日的时候,会用礼物来犒劳自己么?如果会,你选择什么样的礼物?如果不会,那选择什么其他方式来犒劳自己?
杜晓婷:有!比如我一直想买,又觉得有点奢侈的东西,就会在特别的节日里,说服自己去买,也是犒劳自己一年工作的礼物。哈哈,理由充分,过节嘛!
《时尚北京》:礼物的选择会有不一样的纪念意义么?
杜晓婷:有时候会啊。给家人我一般会选最实用的,这样才不会被家人骂瞎买东西!呵呵!给朋友的礼物就要投其所好了。但我会奉上自己亲自写的寄语卡片,这样会感觉亲切!
《时尚北京》:至今为止,你珍藏的一件节日礼物是什么?为什么值得珍藏?
杜晓婷:小时候每年生日妈妈送我的娃娃我都一直留着不舍得丢掉。还有就是所有亲人送给我的东西,我都一直珍藏着,可能我的亲情观念很强吧,也是我年少成长的记忆,偶尔拿出来看看会有很多回忆浮现。我是个很愿意回忆的人,因为回忆能使我看清许多现实,也让我发现自己原来是那么的幸福!人需要有美好的回忆,这样心里才健康!
谭洋 传统节日伴我行
近几年来,实力演员谭洋的名字逐渐浮出水面,熟悉他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他在《亲兄热弟》里“痞老三”的形象,自私自利、胡搅蛮缠,有点“欠抽”,却又像是一道菜里最不可少的作料,缺他不可。正是《亲兄热弟》的走红让从艺多年的谭洋彻底走进了观众的视线,而亦正亦邪的形象却让他成为了荧幕上的“反派”专业户,《江阴要塞》、《想爱都难》、《杜鹃山》、《命运》……一系列精彩大戏粉墨登场,谭洋可以说是一次比一次“坏”,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他竟“坏”得有些让人欲罢不能,甚至有人曾评价说,喜欢谭洋的反角胜过他的正角,这在演艺圈里也算是个例外。
四十不惑 精彩纷呈
常言道四十不惑,在演艺圈里,男人越“老”越有味道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定律。谭洋事业的上升期恰恰也在不惑之年开启。随着谭洋的名字逐渐深入人心,不少观众也记住了他的面貌和荧幕形象,这张不失帅气的脸孔甚至还有几分似曾相识,仔细一想,原来他就是当年《青衣》里让徐帆“心动”的那个“乔炳章”!
当问到谭洋学的是戏剧为何又会投入到影视事业中时,谭洋笑着透露,“因为自己喜欢演戏的感觉吧,但是进入这一行以后,对我打击也挺大的,年轻时还算有点小英俊,记得当时有人跟我说,‘你长的太漂亮,唐国强都没戏演,你还有什么戏?’因为没有戏演,为了生活迫于无奈还曾去空运公司当业务员,最后《青衣》这部戏对我演绎生涯算是‘命运’的轉折点吧!”
喜欢中国传统节日
对于谭洋来说,中国的节日还是他最喜欢过的。他笑言西方的节日还是让年轻人过吧。谭洋说:“中国的节日有很多,像元旦、春节、元宵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着自己的寓意。身在异乡奋斗的朋友们可能更能体会‘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的含义,我衷心的希望所有的节日大家都能够和家人团聚,和亲朋好友相会。”谭洋最在意、最喜欢春节。因为春节象征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开始。而且春节的时候,很多在各个城市工作,一年都见不到的朋友,也通过春节这个媒介大家在一起聚聚,互相沟通沟通。
由于工作比较繁忙,谭洋说他基本上已经没有了节日的概念,大多数的节日都是在剧组中度过,与剧组中的朋友一起共度佳节。“现如今的通讯、交通都很发达,沟通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时候我会选择几种适宜的方式给亲朋好友带去惊喜与喜悦。”对于忙碌之后是否犒劳自己,谭洋笑笑,“很少这样做。剧组在拍摄的过程中有些时候是很枯燥的,我们会经常开些小玩笑,讲点小笑话,适当的调节现场气氛。我认为,助人为乐乃快乐之本,能够给大家带来欢乐,使之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之中,这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奖励。虽然我不会给自己买礼物,但是经常会买礼物送给大家。”按他的说法,礼物没有贵贱之分,关键在于所能表达出来的对同事、对他人的那份心情和敬意,这才是礼物带来的情感上的纪念意义。
对话谭洋
《时尚北京》:中西方的节日比较偏重于哪个?
谭洋:从小都一直在过中国的节日,西方的节日也是最近才在大城市中开始流行起来,中国的节日对我的影响还是比较深远的。
《时尚北京》:喜欢西方的节日还是喜欢中国的节日?
谭洋:我是一个中国人,非常在意和注重中国的传统节日。
《时尚北京》:你身边的朋友中有采用创意过节这种方式吗?他(她)的创意体现在哪儿?
谭洋:有,利用现在多种多样的传媒手段,并非传统的方式来表达。过节的时候亲朋好友间更注重于情感的表达,而不在于某种方式。只要能传达情感,我觉得可以不限任何方式。
《时尚北京》:构想中(最奢望的)过节方式是什么?
谭洋:工作日渐繁忙,常年在外奔波,与此同时留给家人的时间越来越少。对于我来说,非常渴望能够安安稳稳的在家中与家人吃上一顿家常便饭,就是我现在最大的奢望。
《时尚北京》:至今为止,你珍藏的一件节日礼物是什么?为什么值得珍藏?
谭洋:一套书。在我上学的时候,那一年春节,父亲出差回来,送给了我一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表演全集。这套书激励着我的同时,也陪伴着我在演艺道路上越行越远。这本书我珍藏至今。
作者 刘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