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力量本田汽车(上)

作者
作者
创新性能技术改进深入

日本有很多以创始人名字命名的企业,日本三大汽车企业之一的本田也不例外,这个在日本战后废墟上迅速崛起的品牌,有着很浓的传奇色彩,就如同它的缔造者——本田宗一郎。他一生特立独行,对于梦想执着追求,对于激情偏执爱好。研读本田宗一郎,其实就是在研读本田这个品牌。

为机械而生

本田宗一郎 1906 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滨松镇,是一个穷苦铁匠的儿子,本田宗一郎从小就对机械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小的他看到了福特 T 型汽车,这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

小学毕业后,本田宗一郎在东京「技术商会」修车行当起了学徒,一直对机械感兴趣的他在这里一呆就是 6 年。修理汽车时,他认真总结,不断琢磨,反复实验,终于对车辆的性能、特点、常出现问题的部位及原因有了深入的了解。22 岁时,本田宗一郎精湛的修车技术得到了老板的赏识,老板让他使用同一店号回到家乡另立门户。之后他回到故乡,办起「技术商会滨松分店」,凭借在机械工程方面的创造天赋,宗一郎发明了替代木质轮圈的金属轮圈,并在 1931 年获得了专利。尽管宗一郎脾气火爆,但由于技术精湛,还能够对汽车进行创新改造,慕名而来的人很多,很快这家修理店就发展成了一家综合性汽车修理工厂。但宗一郎很快发现,单靠汽车修理,很难有新的突破,于是转而想进入汽车产品制造业。

1933 年 2 月 24 日,日本退出联合国,在世界上更加孤立。在这种情形下,日本政府开始鼓励本国的汽车制造业,并通过加强外汇管理的政策来进一步挤压、限制外国车的进口,这给日本国内汽车业一个发展的良机。这一年,日产汽车公司的前身——丰田自动织机汽车部几乎同时诞生。本田宗一郎于 1934 年创办了生产活塞环的「东海精机公司」。当时,丰田公司向东海精机订购了 5 万个活塞环,但送检的 50 个样品中只有 3 个达到了丰田的检测标准。之后几年,宗一郎不断改进活塞环的质量,并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产品终于得到了丰田的认可。

1942 年,丰田取得东海精机 40% 的股份,公司改名为东海精机重工。个性较强的宗一郎不甘受制于人,1945 年将自己拥有的股份以 45 万日元价格转让给丰田,自己彻底撤出了东海精机公司。他在 1946 年 10 月成立一家纺织机生产公司——「本田技术研究所」,宗一郎在自家的土地上建了临时的木板房,挂出了招牌,着手改良织布机。但是企业很快陷入了僵局,因资金短缺,企业无法维持下去了。

再次创业一举成功

之后,年近 40 岁的本田宗一郎再次创业。战后的日本资源非常紧缺,汽车没有燃油上路,火车被迫超载运行并且经常停车,而崎岖不平的山路又使骑车人感到十分费力。看到商机的本田宗一郎,收购了一批军方剩下的东发发电机,并将其改装成辅助发动机安装在自行车上,能让出行变得更加轻松。这种助动车根据发动机的响声取名为「吧嗒吧嗒」,「吧嗒吧嗒」一问世就博得好评,很快就成为了热销品。

工人们加班工作,「吧嗒吧嗒」的产量不断增加,最初月产 300 辆,后来到 500 辆、700 辆,大批购进的微型发动机已经不够用了。「市场需要发动机」这个声音催促着宗一郎。于是,整理出破旧的厂房,修理损坏的机床,宗一郎准备大干一场。

这时,刚从滨松工专毕业的河岛喜好(后来本田的第二任社长)幕名拜访宗一郎,两位志向相同的年轻人一拍即合。1947 年,宗一郎与河岛喜好成功研制出了 A 型自行车用辅助发动机,这也是第一款带有本田 LOGO 的发动机。虽然这只是 50 毫升的微型发动机,但它是宗一郎开启成功之门的一把钥匙。为扩大生产和市场,1948 年 9 月,本田宗一郎把本田技术研究所法人化,正式取名「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并自任社长,资本总额为 100 万日元。这也就是本田汽车的前身。

A 型发动机的问世,使「吧哒吧哒」的产量激增,装有 A 型发动机的车十分畅销。宗一郎并不满足于此,继续研制出了性能更好的 B 型、C 型发动机。接着,他又研发了 D 型发动机,功率比 A 型大了一倍,宗一郎开始设计能与这种发动机相称的车架,于是摩托车诞生了。之后本田又相继推出了很多摩托车型,1952 年 4 月,本田因多项发明被日本政府授予蓝授褒章。同年,本田技研工业本部从滨松搬到了东京,形成了现在「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的基本格局。经过 12 年的发展,到 1959 年,本田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

然而,本田宗一郎并不满足于仅仅制造摩托车,他认为制造摩托车只是作为生产发动机的一种应用,而制造汽车才能发挥他的全部才能。不过,当时的日本通商产业省(政府机构)却以日本汽车产业不需要再增加制造商为由,阻止本田开展汽车业务。尽管如此,本田宗一郎仍然没有放弃,他无视通商产业省要求停产的禁令,坚持进行汽车生产。为了准备造车,本田在 1957 年到 1958 年期间建起了新的研发机构,并聘请近 50 名工程师进行了长达数年的原型车开发及测试。

本田宗一郎的多元化产品战略路线显然是正确的,他利用在摩托车开发、经营中获得的丰富经验及大量资金,不顾一切地投入汽车开发,结果获得极大成功。

性格决定命运

本田宗一郎对工作的要求非常严格,每逢部属稍有疏失,轻者吃耳光、挨拳头,重者被丢掷扳手、钳子甚至铁锤。有一段时期,公司因为扩张太快而造成资金不足,导致公司发不出工会所要求的薪资数目,劳资冲突一触即发。这时,本田宗一郎对全体员工说:「请大家谅解,公司实在没钱。我一定拼命工作还大家的钱,如果做不到,我将切腹自杀。」说到最后,竟然跪下来恳求大家鼎力相助,这样的性格决定了他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成功后的本田宗一郎是无数中小企业家学习的榜样,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有着极高的声望,但他却极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和发表演说。一年冬天,日本一家培训公司发布消息,称将在温泉度假村举办一个经营管理培训班,其中有半天的培训课是由本田宗一郎亲授的。虽然培训班的收费很贵,但想着能零距离获得他的真传,学习和分享到他的成功经验,大家都觉得值,纷纷报名参加。

等到授课的那天下午,数百名参加者都提前在温泉里泡好了澡,穿着舒适、干净的浴袍,呆在一个温暖如春的大会议室里,怀着崇拜的心情等待着偶像的到来。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本田宗一郎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并不是西装革履,甚至没穿干净的浴袍,只是穿着一件脏兮兮的工作服,并且满手都是没洗净的油污,原来他刚从自己的工厂赶过来。

更让大家没想到的是,他进来后并没有跟大家友好地打招唿,而是开口就训斥:「你们都在干什么?居然丢下自己的公司,独自在这享受?经营管理岂是泡泡温泉、吃吃喝喝、胡侃闲聊就能学会的?我从没向任何人学习过经营管理,既然像我这样一般资质的人也能经营管理好公司,就表明你们现在该做的事情只有一件,立刻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训斥完后,他还不忘挖苦大家一番:「居然有这么多人,笨到交这么多钱来参加这样的培训班……」说完,他扭头离开了会场,一刻都不耽误地乘车赶回了公司。从另一个角度看,本田宗一郎还真的算给企业家们上了一堂极其短暂却非常有效的培训课。


作者 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