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晓曦 用美好事物解决问题


从小喜欢打篮球的时晓曦相信「一切皆有可能」。高中时虽是理科生,但是由于对艺术的热爱让他毅然决然参加当时并不被看好的冷门艺考。后来顺利进入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更是在 2006 年加入如日中天的诺基亚。诺基亚 5000 是时晓曦在诺基亚的早期项目,也是他设计的手机中流传度较广的一款。「得益于诺基亚成熟的设计语言体系,在这款设计中我可以在已有设计语言的基础上去延伸更适合诺基亚 5000 的设计细节,让设计的独特性和体验得到更好的展现。」而作为诺基亚 1200 系列手机的主设计师,时晓曦合理的设计很好地平衡了创新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产品自 2007 年发布后,全球连续畅销 3 年,诺基亚 1200 在全球市场共销售 1.5 亿台,1208 全球共销售 1 亿台。2014 年,他离开诺基亚,与来自芬兰的资深工程总监 MattiMaatta 创立了 2-LA 设计事务所,用另一种角度继续「设计」。在对不设限信念的坚持下,他从消费电子产品不断「跨界」,到生活日用品,时晓曦非常强调设计师要善于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技术,并将之用于项目中,更要勤奋地用「腿」跑出好设计。他与团队的作品覆盖了衣、食、住、行、用五大生活场景,他们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始终坚持「用美好事物解决问题」的初心做设计。




产品是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水平的最好表达。在设计中,设计师既要看到整体的 biggerpicture,又要掌控所有的细节。既要看到冰山水面和水下的部分,又要看到整个地球。就是横向要看到产品在公司整个产品体系中、整个产业中的位置和作用;纵向要看到产品过去的变更历程、现在运行状况和将来的发展趋势;深度要看到每一个功能的所有原理和交互细节。2016 年,时晓曦凭借「全球首款 3D 针织鞋」,在生产和用户体验上的创新与思考,斩获全球 4 大顶级设计大奖(设计界奥斯卡)Red dotDesign, IF design, IDEA,G-mark best100。「设计需要更侧重于激发想象力,带给非设计行业的社会大众以想象的灵感。」时晓曦说,运动鞋设计也是如此,单纯解决问题的设计更适合之前的消费需求,而 3D 打印技术的运用与 CMF 设计研究将打破很多设计局限,拥有很多可能性。JS shoe 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改变鞋类制造业的生产流程耗费大量人力,并产生非常巨大的「碳排放」的现状。时晓曦在受到「制袜行业」启发的基础上,将普通针织机器改造为可以 3D 针织的机器,鞋子就用「做袜子」的方式做了出来。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节省了近 80% 的生产流程和近 90% 的人力,「碳排放」也被极大地降低了。JSShoe 是时晓曦对工业 4.0 理念的探索与尝试,这款设计属于针织版的 3D 打印,运用「一体针织成型」技术,一根线可以从鞋头编到鞋尾,从鞋面编至鞋底,没有步骤的限制,整个鞋面一次完成,体现了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的生产过程;鞋的单只购买、不同颜色的拼凑等服务实现了个性化的服务,从订单的生成到成品个性化搭配,实现了精准化、无损的采购和配送。
设计是对人类现状的思考,并提出更适合发展的创新,设计不应该是单一的,是复合而动态的,比如在一个设计上应该是简与繁的相互作用,而不是单一风格的表达。时晓曦在 2010 年设计了第一件概念家具:X-plus。这款设计从 2011 年斩获红点设计大奖,一直到 2017 年与法国顶级家具奢侈品牌罗奇堡(Roche-Bobois)合作开发。这张富有现代感的桌子,是用一块不锈钢做成,在一块不锈钢上去掉三个三角形,经过三次折叠之后将两端焊接,从某个角度看上去像是两个字母「X」。由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以把多张桌子拼到一起。「三角形结构」不仅让桌子十分结实,而且这种几何体造型看上去更像是一件艺术品,给桌子周围的空间增加了艺术感。他说,这就是艺术和设计恰到好处的融合。在设计中他会更注重设计的美学价值,功能和技术会过时,但美学会成为经典并为人类社会提供哲学性的思考。
从入行至今,时晓曦一直专注在工业设计的第一线。他说,设计行业吸引他的是对现状的质疑态度和对未来的探索精神。他认为一位优秀的工业设计师应拥有对技术的沉淀,对美学的敏感,对当下的否定,对未来的想象。未来他依然会与时俱进,保持对美学的敏锐和对创新的热情。
《时尚北京》对话工业设计师 时晓曦
《时尚北京》:您作品的线条都很优美,您的创作灵感一般都来源于哪里?
时晓曦:主要来自对数学和自然的兴趣与观察。
《时尚北京》:您的很多作品都与高科技有关,您平时会有意识地去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吗?
时晓曦:会。虽然我不是一个对科技特别有兴趣的人,但我会从职业的角度去深入了解,科技行业的设计是非常具有挑战和难度的,与科技领域的合作可以让我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与科技,还有很重要的是这个领域的开发人员都是非常聪明与前沿的,与他们的互动经常可以激发一些新的思考与灵感。
《时尚北京》:在设计中,您会如何平衡设计中的理性和感性元素?也就是设计介于艺术创作和用户需求的关系。
时晓曦:两者缺一不可,理性会决定设计的专业程度,功能,成本等商业因素,而感性是作为设计的内核带给消费者精神层面的共鸣。
《时尚北京》:您认为工业设计师在产品生产流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时晓曦:沟通者。工业设计师除了要具备自身设计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必要要对合作伙伴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建立有效专业的沟通机制,同时还要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所以设计师的知识与能力是需要非常多元化的。
《时尚北京》:近年,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您有什么感触?您会在设计中增加更多的中国元素吗?您认为怎样在设计中更好地展现传播中华美学精神?
时晓曦:文化在外在表现一定不能刻意,我觉得作为成长在中国的设计师,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复兴是因为经济复兴带动的,所以我们只需要做出我们心中认为好的设计本身就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时尚北京》:作为设计师,您认为在全球语境下的「中国文化」应如何走向现代,与世界更好地对话?
时晓曦:文化需要与时俱进,当下很前沿的设计,百年后还是传统,所以我们只要顺应当下的需求去做出合理的设计,就是对文化的帮助。自然传承下来的东西说明其本身顺应了时代的价值,比如筷子,我们今天依然觉得是非常厉害的设计。

《时尚北京》:您认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何在工业设计中有所体现,请谈一下您的观点?
时晓曦:我认为可持续应该是设计的一部分,不需要刻意强调,就像设计本身需要形态、材料、色彩组成,可持续应该是这个流程的一部分。同时可持续也应该更多考虑到生产的全流程,而不是一个局部的材料或工艺。从创新本质上来说,创新的可持续性是需要更多依赖先进的设计方法,现在大部分设计师依然是靠灵感求生,而不注重设计的方法,这也是造成设计师灵感枯竭的重要原因。
《时尚北京》:您认为设计行业的市场发展如何,是否有什么新的趋势?当前客户的需求有哪些特点,如何看待和应对这些需求?
时晓曦:设计会随着行业的兴衰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通讯行业兴盛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创新力很强的手机设计,互联网时代我们又刻意看到很多优秀地 App 创意,好的设计师不会局限自己的行业,而好的行业也一定会吸引最优秀的设计师。
《时尚北京》:可否分享一下您目前正在设计的新项目?
时晓曦:计划可以策划更多像 GOOD DESIGNSELECT 这样的设计活动,可以更好地向大众传达设计的价值。
作者 董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