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装名牌登陆北京对本土品牌消费影响

作者
产品快速研究策略项目

《国际时装名牌登陆北京对本土品牌消费影响研究》是由北京服装学院承担2009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课题。该课题基于中国入世后,以普通消费群体为目标的国际平价时装名牌,如H&M;、ZARA、UNIQLO和C&A;等,纷纷登陆北京,在京繁花商业街区密集布局,店铺数量迅速增加,由此对国内本土服装品牌及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
自2007年以来,世界著名平价时装品牌,除了美国的GAP之外,ZARA、H&M;、UNIQLO(优衣库)和C&A;均已进入北京市场。这些平价时装品牌,不仅在第一时间占领了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还“以最优惠的价格,提供时尚与品质”的战略,在京中低档服装消费市场开始了与本土品牌之间的市场争夺大战。
国际时装名牌登陆北京,表现为以下特征:
1、纷纷抢占北京中心商业街区,如王府井、西单、前门等有利的地理位置开店,店铺面积和资金投入是本土品牌难以效仿和承受;
2、以其低廉的价格,单件服装为百元的价位,向消费者提供时尚和高品质的服装,与本土品牌争夺大众消费者群体;
3、以平价时尚为攻略,店铺占地面积大,服装款式与号型丰富,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的大众消费群体的需求;
4、国际平价时装品牌以其独特的快速、时尚、低价等营销策略,迅速在大眾消费者群体中渗透。ZARA每年提供12000种不同的产品供顾客选择,从设计理念到成品上架仅需15天,每星期两次的频率更换店内服装,这种营销策略对本土品牌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因此,国际时装名牌已对本土品牌服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2009年4月23日H&M;前门店开业第一天,细雨中上千人排队等候开张的场面足以说明。
本刊以连载文章,对国际时装名牌H&M;、ZARA、UNIQLO和C&A;在京发展特征、营销模式、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等方面加以分析,以期对国内本土服装品牌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挑战提供参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