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品牌带来满分视觉

生活中我们每天不仅在穿搭上花费时间,也会在相应的配饰上做足功夫,打造别致的个人风格。 本期《时尚北京》杂志推荐两位年轻设计师,他们向大众展示态度鲜明的时装形象,作品打造实用与艺术的结合,以设计为载体注入青年的非凡力量,让我们一同欣赏。


CALVIN LUO 95 后新锐设计师登上国际时装周
巴黎时间 10 月 3 日晚 19 时,CALVINLUO 通过「云看秀」发布品牌 2021 年春夏女装系列,这也是 CALVINLUO 在巴黎时装周官方日程中的正式亮相。本季,品牌设计师罗禹城(Calvin Luo)将时装视为关照社会发展变化的媒介,从罗伯特·马瑟韦尔创作的系列绘画作品《西班牙共和国挽歌》中汲取灵感,运用于 2021 春夏女装系列的设计中,呈现出态度鲜明而又兼具柔美细腻的时装形象。这是设计师罗禹城在疫情冲击下表现出的决心:当整个时尚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都笼罩在一种忧郁而沉寂的氛围情况下,面对时间片刻不停的流逝,必须重新振作勇气,在现实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力量的元素,寻找情感的寄托,怀抱对未来的希望。

从重庆到香港
虽然 CALVINLUO 已经在巴黎时装周上完成了自己的正式亮相,但品牌设计师罗禹城还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 95 后,出生于重庆的他在山城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中学时期,先后两次搬到深圳、香港的生活,以及转入英国制高中就读的经历,使他在青春期时就感受到了不同地域,特别是香港与重庆展现出了巨大的差异,为罗禹城励志进入时尚行业埋下伏笔。
16 岁时,罗禹城收到了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在争得了家人的同意后,踏进了时装设计的世界。
大三暑假,正值帕森斯设计学院与 IMG 集团(国际领先的体育、娱乐媒体集团)联合举办设计比赛,满怀热情的罗禹城抱着试试的心态开始准备参赛作品。在时间和资源都很有限的情况下,罗禹城还是联系了国内的工厂制作自己的参赛作品,虽然最终成品仅有 10 款左右,但被环球文化嘉年华负责人 Linyao 看中了其中的潜力,并邀请其参加次年 2 月的纽约时装周。以此为契机,罗禹城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 CALVIN LUO,并正式拉开了品牌在纽约时装周的序幕。
有意为之的「加减法」
多年的留学经历,给罗禹城带来丰富的体验。不仅是专业知识上的提升,在文化和审美层面也提升了更多地了解与包容。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创意人及新锐艺术家的共事,使其在创造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更多可能性,也铸就了 CALVIN LUO 多元包容的独特风格。
「有意为之的加减法」是 CALVIN LUO 在设计上的特色。从「减」的角度,尽可能呈现在面料选择上的质感,同时在男装与女装的设计上会抹去传统的性别属性。而从「加」的角度,男装中有意做更多装饰,女装上故意减少女性元素的使用,以颠覆元素来展现对比反差的魅力。「加」与「减」合二为一,这就是意为之的「加减法」。

以 2021 年春夏女装系列为例。「我们希望我们品牌能够呈现出摩登独立女性的形象,但是在设计上我们会经常避免过度使用或加入过于女性的元素,在面料选择、剪裁上我们也会加入很多男装里常见的工艺与细节,我们不希望女性展示美丽的方式是需要靠传统的方式来呈现。」罗禹城如是说。
CALVIN LUO 未来可期
除了成立个人时装品牌,罗禹城还创办了时尚杂志,经营着咖啡馆,这些乍看起来毫无联系的项目实际上形成了互惠互助的联系,都是他挥洒创意的一部分。无论是杂志、咖啡厅还是品牌,罗禹城打通了这些看似不同领域之间的关联,在共事的过程中,不断吸纳着新鲜的人才和血液,为 CALVINLUO 的未来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今,CALVINLUO 品牌已经登上巴黎时装周官方日程,品牌的定位和发展路线也越发趋于国际化。罗禹城希望品牌未来可以一直保持国际视野,不仅仅是在国际时装周日程上进行发布发声,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还期待着对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洞察,以期为品牌开拓一个更完善健康的商业模式。
A CODE LAB 实用艺术的理念注入作品设计
A CODE LAB 创立于 2018 年,由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珠宝设计系的 Amber 创立,其作为年轻一代的新锐设计师,作品深受各大媒体及明星的喜爱。她认为珠宝是每个人自我的表达,透过珠宝首饰解读与表达美好的愿望和情感,将未来的憧憬寄托其中,传递精致生活的理念和对生活的热爱。小小的配饰点缀在身上,就能让人展现不一样的面貌。
品牌探索「心」与「人」与「世界」之间的联系。以自由趣味的手法在首饰上深入浅出地表达与「我」意识相关的创意概念。设计师致力于探索艺术设计更多的可能性,塑造独属品牌的生活美学。A CODE LAB 祈愿以珠宝为载体,将祝福和希望给予佩戴者以铭刻在精神的力量。
A CODE LAB 最新系列名为「燚」。这是设计师想创造的充满好奇、幻想、自由、勇敢、野性的未来世界。崭新的燚中世界,是满载异想天开的宇宙。这里应运而生了一批独特的玩伴,火精灵正是诞生在燚世界万顷星河火海之中。他没有名字,只知道是个头顶烈焰的火孩子,充满野性的眼神俏皮地藏在墨镜后,低调又不经意地露出张扬亦绚烂耀眼的目光。以「火」为主体,进行提取、抽离再具象化。以烈焰生出一场燃烧,熔铸锻造成固态的火,点缀瑰丽的锆石、珍珠创生成怪诞离奇的燚中世界。令佩戴的饰品无声烙刻印记,从无形中生出真实的力量。
通过这个系列,将不流俗于大众审美,向惊奇的更深处探寻和摸索;不拘泥于固化思想,在传统的精神冥思中重新铸起信念,守卫信仰;愿每个人即使身着烈焰也可一往无前地披荆斩棘;愿你对这个世界永远保持好奇、童趣、自由的心传递大众。


这些凝聚了精湛工艺与品牌内涵的珠宝,意义远超装饰和材料价值的本身。A CODE LAB 倡导人们正确的消费与环保理念,提倡物尽其用。对每一件设计作品的生产过程和品质要求都严格对待,支持终身维护,希望力所能及地减少快时尚消费带来的资源浪费情况。
《时尚北京》对话 A CODE LAB 品牌创始人 Amber
《时尚北京》:品牌现在已经有「燚」、「幻」、「梦」、「镜花水月」四个系列,他们在设计上或者材质等方面有何共同的联系吗?
Amber:四个系列在设计风格上,都保持了银色中性的基调,但在此基础上每个系列又增加了一些不同的梦幻神秘的元素。用最近流行的词语「可盐可甜」来形容我觉得比较适合。高精度高质感的亮光面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工艺特点,产品基本都使用 925 银来制作,用最纯粹传统的金属工艺来制作我们的现代首饰。
《时尚北京》:您作为一名配饰独立设计师,平时的生活状态一定和上班族不同,有什么有趣的经历?
Amber:其实对我而言,生活和我的工作已经很难分割开了,他们是相互融合支持的状态。比较独特的经历是我经常会去和完全不认识的客人聊天,听听他们的烦恼和故事。就像前面说的很多人会将购买首饰作为一种精神寄托,比如镜花水月系列中的上弦月戒指和下弦月戒指,所传达地跟爱情有关;比如梦系列的勇气十字架耳环,所传达地跟自我成长有关。人们被我们传达的这些设计理念所触动,就愿意向我们倾诉他们对于首饰中蕴含的情感的感悟,在倾诉与倾听中互相理解,是我觉得平时作为设计师这个身份非常独特的经历。
《时尚北京》:工作之余,会喜欢做什么事情调节生活的压力?
Amber:我会比较喜欢跟朋友找一些特别又安静的地方旅游,脱离一会儿事务性的工作。安静放空就是调节压力最好的方式。


作者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