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厚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


发展之道,惟在得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建成人才强国的奋斗远景。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拿出「真金白银」、使出「真招实措」、付出「真情实意」,围绕招才引智、载体支撑、生态涵养等创新创业全链条持续发力,匠心打造创新创业的优质土壤,努力以创新创业的好生态擎起未来发展的新高度。
躬逢「天时地利」,把握创新创业的最大机遇。时代的发展,总会在一些关键节点发出独特的光芒。今天,厚积薄发的姜堰欣逢天时、地利。讲「天时」,是因为「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带来的利好机遇,占得高质量发展的风口先机。姜堰区提升发展站位、紧扣功能定位、瞄准目标方位,积极承接周边先进地区溢出资源特别是科技人才资源,在融入一体化、服务一体化、推动一体化中演好自身角色、贡献应有份额,最大程度释放国家战略的杠杆效应。讲「地利」,姜堰南倚扬子江城市群、北邻江淮生态经济区,具有连贯东西、沟通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加之北沿江高铁、沪苏通大桥等战略性工程的推进实施,姜堰已经站上了长三角经济地理格局重塑的潮头,「枢纽效应」「同城效应」正在进一步放大。此外,姜堰兼具「人和」。古时江水、海水、淮水在此交汇,历史变迁中一代代先民从八方到此交融汇集,水乡的滋润涵养了务实的作风,交汇的优势塑造了包容的气质。水乡灵韵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哺育了众多的名人贤才,「泰州学派」创始人之一的王栋在此讲学,清代棋圣黄龙士、「当代草圣」高二适皆出生于此。如今姜堰崇文重教,教育美名远近闻名,培养了很多知名的专家学者和高层次人才。
聚焦「产才融合」,探寻创新创业的最优路径。姜堰自古万商云集,有「金姜堰」之称。经过多年的发展,农业有特色、旅游业有亮点,工业门类齐全,但大而不强、全而不优。对此,姜堰区牢固树立产业人才「一盘棋」思维,坚持把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有机融合到全区产业体系之中,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经纬交织、纵横交错。精准布局驻外「觅才点」。依托重点城市姜堰商会、高校校友会等,先后在北京、西安、深圳等创新资源腹地设立一批引才直通站、校园人才驿站,编制区内企业「需求清单」及大院大所「供给清单」,以「引才直通站」为窗口,定期宣传发布全区发展规划、产业布局、人才政策和人才需求等方面信息,有针对性地与区域范围内高校院所合作洽谈,推动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跨「城」流动。抓牢人才回流「乡情线」。深挖「教育之乡」资源富矿,以「飞燕归来即是春」为喻,塑造「堰归来」人才回乡品牌,实施「智归、资归、技归、身归」四大「归巢行动」,通过「同城英才汇」「院士家乡行」「姜堰人才日」「青年学子四季歌」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构筑便捷高效的人才资智回归「快车道」。开创「双招双引」好局面。绘制「产业图谱」和「人才图谱」,定向瞄准新能源、机械制造、大健康、电子信息等姜堰「2+2」产业领域,集全区之力举办「姜堰杯」双创大赛,与清华校友总会签订「合作备忘录」,打造「人才 + 项目 + 技术 + 资本」四位一体资智高效对接的创新创业生态圈,唱响「双招双引」精彩「二重奏」。产业与人才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姜堰创新创业的黏性,近年来中来光电、易华录华东数据湖产业园、华脉光电、华芯半导体等高成长性项目相继落户姜堰,并带动一大批行业领域领军人才选择来姜堰创新创造。
坚持「内建外引」,筑牢创新创业的最强支撑。高质量的创新创业,需要优质广阔的承载空间。针对企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现实瓶颈,姜堰区启动实施工业企业培大育强「111」三年行动计划,并以大视野、大手笔、大格局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推动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统筹布局做好「筑巢引凤」。统筹布局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智谷软件园、科技大厦等高规格创业平台,建成运营扬帆科创园、昆姜工业园、智能应急产业园等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专业园区,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有高层次人才支撑、在行业内处领先水平的高端项目,提供投融资、厂房优惠、税收奖补、市场拓展等多重服务支持,以产业集群催生人才集群。深化合作实施「借梯登高」。驰而不息靶向对接大院大所,推动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好戏连台」,全区创新载体布局版图不断完善,先后建成赛宝工业技术研究院、烯泰石墨烯应用技术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泰州智能制造产业园、上海大学新材料(泰州)研究院等一批集成创新融合体,带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市场链向中高端攀升,成为产业转型发展「动力源」。品牌叠加释放「磁吸效应」。先后创成全市首家「省人才促进会姜堰代表处」、全省首家「江苏海智专家联合会姜堰双创基地」及全市唯一「江苏高层次人才(溱湖)休养活动基地」三块「金字招牌」,加强与省人才促进会、苏商会等人才社团组织联系联动,策划开展了高端人才智汇姜堰、「苏商·书记区长面对面」等活动,释放出「机构 + 平台」聚才引智的磁吸效应。
始终「尊才爱才」,打造创新创业的最美沃土。多做松土、施肥、浇水的「园丁」,致力打造降成本、可预期、更「亲清」的一流创新创业环境,是姜堰区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制定「最贴身」的政策。在姜堰,众多政策利好叠加,包括国家层面支持长江经济带建设、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国家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试点等,省级层面支持泰州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以及市级层面的一系列政策。姜堰区突出重点,梳理集成政策 60 条,并创新推出重点企业「人才奖补配额」、企业「人才储备金」、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等一揽子具有姜堰特色、实效性强的专项激励政策,让人才一册在手、一目了然,确保政策红利应享尽享,有效激活人才创新创业「一池春水」。构建「最贴近」的关系。启动实施政企互动专题培训,创设「政企融通学院」,把企业人才与党政干部按层级分类组班,搭建互讲互学、互诊互促、互挂互炼、互通互信的学习交流平台,实现政企双向赋能、互进共赢。从本土杰出企业家、返乡创业人才、外来创业人才中聘任 3 名代表为首批「姜堰人才形象代言人」,精心打造「三水英才大讲堂」、「赢在人才」企业家主题沙龙等特色人才交流平台,以高频次、深层次的团结凝聚增进人才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提供「最贴心」的服务。聚焦「最多跑一次」改革,设立商事审批服务虚拟办公室,开设企业开办专区、项目审批专区,最快可在 1.5 个工作日内开办企业、2.5 个工作日内获得不动产登记、24 个工作日内取得施工许可证;在全省率先创设「堰归来」人才服务联盟,集成人才创业服务、生活服务等百余项服务资源,细化服务流程,构建以常设部门、轮值部门、社会组织为一体的服务架构体系,设立以助创专员、会计师、税务师、律师、创业导师为主体的「一员四师」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人才强企服务直通车」活动,通过政府尽心尽力办好「墙外事」,让人才专心专注做好「墙内事」。
随着通沪铁路的投入运营和北沿江高铁的加快推进,姜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区位优势、空间优势、生态优势、政策优势越发彰显。未来,姜堰区将始终把尊重人才创新、支持人才创业、鼓励人才创富贯穿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沿着「打造最优沃土」的目标指引阔步向前,让创新创业之火在三水大地燃成「燎原之势」。
(作者系中共泰州市姜堰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责任编辑:丁和平
作者 毛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