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文化的全新尝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艺轻骑兵」的重要指示精神,自 2019 年开始,镇江市在数百个乡村与社区全面启动「文艺播种计划」,有计划、有规范、有组织地动员全市文艺工作者投身基层文化建设,探索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创文化」的生态链。「文艺播种计划」实施以来,足迹遍布全市 610 个乡村、社区,志愿服务超 3000 场次,培育了 600 多支业余团队,惠及 5 万基层文艺爱好者。目前,「文艺播种计划」已在镇江深耕两年,我们也积累了一些有效的、可操作的宝贵经验。
「二维式」联动组建队伍。在组织架构方面,成立了由市委宣传部总牵头,市文广旅局、市教育局、市文联为实施主体,各市区条块部门具体承办的工作组,组建以市县(区)两级文艺骨干为主体的「镇江市乡村文艺志愿服务总队」,通过自愿报名、单位推荐和组织选派等方式,集结了来自市艺术剧院等专业机构,以及各级音协、舞协、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近 300 人的专业团队。横向多部门资源整合形成工作领导小组,纵向集结市、县(区)两级文艺家资源形成联动,在工作中打破壁垒,减少沟通损耗。
「点餐式」服务对接需求。以宣传条口、文化条口两线并行的模式,发动乡镇宣传委员、文化站长下沉摸排百姓需求,市级部门统筹调配相关门类师资,做到「零死角、零距离、零疏漏」,将「统一配送」转换为「按需定制」。深入全市 610 个村,摸排 650 项个性化需求,基层志愿者负责培育、市级志愿者负责提升、小众类需求申请省级志愿者教学。带着任务去调研,既了解基层文艺工作存在的问题,又摸清基层群众文艺需求,使文化惠民更加精准化。
KPI 考核强化管理。一是向基层广泛公布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和主要成员;二是建立明确的考核细则,规定每个志愿者对接 1—2 个村、集中辅导不少于 8 次、每次 1.5 课时的量化指标,以图片、视频资料确定工作量;三是建立《「文艺播种计划」服务记录册》,记录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志愿者信息、参加人数、服务时效等;四是年终开展自下而上的展演比拼,根据服务课时、展演效果、百姓满意度对志愿者进行考核。让志愿服务的效果更加量化、更加规范,防止「文件式传达、煳弄式应对」的情况发生。
「搭车式」辅导注重实效。近 3000 场教学活动,充分结合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场馆设施、文广旅局「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六进」活动、文联「乡村文艺提升」活动等一系列本地现有资源和活动形式,利用同类型联合辅导、村镇相对集中辅导等方式解决实际困难。疫情以来还引入了「云课堂」在线一对一辅导等方式。「搭车式」辅导,重内容不重形式,让志愿服务满足基层百姓「刚需」。
「展演式」评比落地成果。以评比和展演作为志愿服务的终端,利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紫金文化艺术节」「金山文化艺术节」群文活动等规定动作,让老百姓走上舞台,与志愿教师一起展示教学成果、展现自我。2019 年,丹徒区 70% 的群文节目都来自于「文艺播种计划」。2020 年,「金山文化艺术节」特别设置了「全民派对——文艺播种计划成果展演」板块,从乡镇、县(区)、市级自下而上举办近 50 场成果展演赛事活动,培育了 600 多支文艺团队,并通过 5G 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方式扩大影响。以演代赛、以赛代评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团队与志愿者的积极性和荣誉感,也让各乡镇、社区、村摸排本地特色、自发形成文艺氛围。
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存在,而当前我国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基层、在乡村最为突出。群众如果不能接受优秀的先进的文化熏陶与精神滋养,没有充实的文化生活与精神世界,则「文化自信」无从谈起。只有通过发掘、引导,激发他们的精神需求,才能在更广大的范围内形成文化氛围与文化气候,给予他们更丰富、更饱满的精神世界。
以播种实现优秀文化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近几年来,富有泥土气息的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逐渐式微,我们通过「文艺播种计划」,培育、扶持一批本土民俗文化与非遗传承人,让南乡田歌、打麦号子、荡湖船、马灯等镇江民俗与传统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以播种助推全民素质提升。文化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我们致力于通过文化力量,「润物细无声」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注重引导基层学习、排演、创作正能量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文艺作品,以传统形式融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道德滋养家风、乡风、民风,构筑起全社会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
以播种启迪文艺队伍反哺。人民需要文艺家,文艺家也需要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我们通过「文艺播种计划」的深入开展,组织文艺家们走进田野乡间,与群众一对一的辅导,潜下心去了解群众的需求和精神生活。这不仅是对文艺人才队伍的一次团建,更是对文艺创作的一次反哺。以志愿服务代替采风,既让文艺工作者更懂民心,更让文艺创作富有泥土气息和时代特色。
以播种强化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阵地更是党和人民的重要阵地,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与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是息息相关的。我们通过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抓总,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广电、文联、作协等部门和团体协同推进,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不断强化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把好文艺方向。
「文艺播种计划」是镇江市在振兴乡村文化方面的一次全新尝试,面对「十四五」新目标、新任务及「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我们将进一步深耕这一项目,争取用 3—4 年时间,实现全市乡村(社区)「零死角、零距离、零疏漏」、有条件的村(社区)有 3 支以上文艺团队等目标,并力争打造「一村(区)一品」「一镇一特」的格局。
(作者系中共镇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陈伟龄
作者 孙晓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