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机关党建融合发展的有效平台

机关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机关党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机关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近年来,泰州城管局党委始终秉持「坚持从党员群众需要出发改进工作」的理念,以打造一「馆」、一「路」、一「家」、一「网」「四个平台」为抓手,着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与强队伍、惠民生等深度融合,有效实现了业务覆盖到哪儿,党的声音、党的温暖就传递到哪儿,为推动「让城市更加美丽」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馆」:突出政治引领,锤炼「从业初心」,着力提升向心力
坚持把加强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紧密结合城管工作特点,针对党员队伍的实际,创新设置泰州市级机关首家「党员组织生活馆」,通过经常性组织党员进馆体验、现场感受,提升党性修养,为坚定从业初心打牢「精神底色」。
优化功能设置,烧旺炉火淬炼真金。整体安排组织生活馆各类设置,重点打造了党性启迪室、廉政静思室、党委议事室、党群联络室、先锋城管工作室、支部书记工作室、党员学习室、先锋讲堂等「七室一堂」,为党员同志过好高质量的组织生活提供了生动形象、鲜活灵动的场所,让大家易于接受、乐于参加,变「被动组织生活」为「要过组织生活」。
规范操作流程,党性教育直抵人心。党员进馆体验须经历学一组典型、历一场警示、温一遍誓词、上一堂党课、读一段党史、看一部视频、留一句感言等「七个一」必修课。同时,对入党宣誓流程做出明确规定,包括奏《国际歌》、宣读新党员名单、新党员宣誓、新老党员代表发言、党组织负责人讲话、奏《国歌》等环节,让党员在严肃而不失活泼、紧张而不失愉悦的氛围下,涵养党员情怀、净化党员灵魂、重塑党员信仰。
注重持续经常,用好用活馆内资源。坚持一月一个主题、一月一个重点,既可集体宣誓、集中上课,也可小规模组织、个性化安排,比如,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先锋讲堂」每月举办 1 期论坛和「微党课」,3 月份专门邀请浙江大学教授现场指导;4 月份邀请了全国劳模、上海工匠胡振球等开展先锋对话;7 月份将举办「不忘初心」汇报演出,进一步凝心聚力,让全系统干部职工始终不忘初心,永葆本色。
一「路」:创新组织建设,构造「红色堡垒」,着力提升组织力
紧紧抓住环卫、广告、渣土、占道等各类管理对象的主要依托载体——路面,针对「域广、难管」的实际,积极创新组织设置,着力把「支部建在路上」,打造坚强战斗堡垒,形成了以路面为主体,服务管理执法全覆盖的一线党支部工作格局。
注重重心下移,让「支部成为一线指挥部」。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在广告协会、渣土协会和垃圾发电、餐厨处置、道路保洁外包、公共自行车等城管业务相关企业建立党支部。强化支部书记职责,做到党内职务、业务职务「一肩挑」,行政工作、党务工作「一把抓」,基层党建、党风廉政、作风效能、业务工作「一起揽」,强化党对业务工作全覆盖、全流程的跟踪监管及指导。
注重综合运用,让「资源成为一线新阵地」。着眼于服务城市社区居民,将城市管理的各类资源升级打造成党员服务阵地。秉持「开放共享」原则,将党员组织生活馆、爱心门诊室、城市书屋等与基层社区、周边单位、群团组织等联动共建;秉持「互惠互利」原则,与邮政公司共建「爱心邮路」,将各邮政网点打造成环卫工人休息站和城管服务驿站;秉持「高效利用」原则,将公共广场、商业街区、城市公园等人流密集处的公共厕所进行功能加载,有效推动了机关党建与基层(社区)党建手拉手,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心贴心。
注重动能激发,让「党员成为一线宣传员」。坚持一线工作格局,动员和引导全系统 278 名党员以路段为战场,依托主城区 26 个社区城管服务站、20 个「爱心邮路」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既喊出好声音,讲出好故事,叫响了「为人民管好城市」的庄严承诺,也把党的温暖体现在工作举措上,真正让党建系列举措在城管业务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家」:实施拴心留人,打造「温馨之家」,着力提升凝聚力
牢固确立服务好群众同时也服务好员工的理念,针对「待遇低、心难安」的实际,持续推进拴心留人工程,着力让党员同志时刻感受到组织的关怀,让每位城管人有自信、有尊严、有梦想,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凝聚最广泛的战斗合力。
完善薪酬制度,调动工作积极性。为环卫工人和协管员缴纳住房公积金,建立一线合同制工人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工资结构,设置岗位工资、工龄工资,解决干不干都是一个样、干长干短一个样的问题,稳定了队伍,调动了积极性。
落实待员举措,提升关爱人文度。系统化实施从优待员八项举措,丰富食堂餐饮品种,提供幼儿托管服务,设立环卫爱心门诊,组建水电维修班组,增设文体活动场所,优化办公区域布局,将城管大家庭建设得更加温馨贴心,让大家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实施分类管理,实现职业发展梦。针对城管系统人员数量多、编制性质杂的实际情况,实施职业规划与分类管理。分性质管理,针对不同职工身份性质,明确不同的管理要求;分阶段规划,每个职工根据自己所处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编制发展规划,努力实现组织意愿与个人诉求的良性互动;分岗位考核,抓住中层干部这个关键,明确职责和考核标准,对一般工作人员按照环卫、市容、广告、渣土、占道、数字化等不同岗位,实施评先评优。
一「网」:线上线下同步,搭建「发力支点」,着力提升覆盖力
突出党建引领,服务为本,针对「社会有误解、评价不够高」的实际,充分利用「有形网」和「无形网」,着力将服务嵌入「网」中,做到执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提升群众满意度与获得感。
创新「网格」管理模式。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新格局,下沉工作力量,有效整合执法队员、协管员、门前三包管理员、数字化监督员、环卫工人、社区保洁员等城管一线人员,以及镇街、村居、物业等力量,以全市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统一划定的网格为基准,分局、片区、中队为单位层层设立「城市管理网格长」,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网格管理格局。
构建「网格」治理体系。针对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户外广告、渣土运输、占道经营、违法建设、暴露垃圾、停车秩序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城市管理「网格长」「社区城管服务站」以及「城管基层党员义工服务站」等主体作用,及时强化有效治理,真正做到「人在网中巡、事在格中办」「小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拓宽「网络」服务渠道。积极搭建信息化党建工作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 + 党建」手段,着力开发「泰州微城管」微信公众号、「先锋城管」、「支部先锋 e 家」等新模式,有效实现了「数据多跑路、党员少走路」。打造「智慧城管」,编制城管便民地图,整合公厕、自行车站点、停车场、疏导点、可回收资源收集点等「五微革命」整治后的公用设施信息,融入手机 APP 软件,方便市民检索使用,努力提供更优、更全、更好的社会公共服务,有效实现了虚拟与实体的有效融合。
(作者系泰州市城管局党委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李佳婧
作者 董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