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攀登江苏文艺新「高峰」

作者
作者
强大提升改进研究项目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文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文艺工作点亮了航标。一年多来,文艺领域呈现出令人欣喜的新变化、新气象,关心支持文艺繁荣发展的氛围日渐浓厚,文艺工作的方向导向更加鲜明,文艺领域难点问题得到逐步破解,优秀文艺作品异彩纷呈,文艺「苏军」崭露头角,全省文艺事业呈现出团结繁荣、生机勃勃的良好局面。

当今时代,瑰丽壮美,文艺事业空间广阔,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和省委《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江苏文艺由「高原」向「高峰」攀登,必须紧紧抓住创作这一中心环节,大力推进重点题材创作,提高文艺精品创作组织化水平,搭建优秀文艺成果展示平台,让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奔涌而出。

抓科学规划强引导。规划是创作生产的龙头。文艺创作生产有其自身的规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要重规划、强引导、多扶持。做好题材规划,研究制定《2015—2017 年度重点文艺创作项目题材规划》,明确全省艺术创作生产主攻方向,突出抓好四大题材: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现实题材、以江苏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地域题材、以历史节点为契机的重大题材、以百姓生活为视角的民生题材。确保创作生产有目标、有步骤、有底气。目前,全力推进歌剧《郑和下西洋》、《鉴真东渡》等重点作品创作。做好主题规划,2015 年,重点围绕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等重大主题,策划组织文学、影视、纪录片、舞台剧等项目 53 个,连续推出话剧《雨花台》、舞剧《烽烟桃花飞》、柳琴戏《血色秋风》、扬剧《完节堂 1937》,《胜利之歌》、《烽火记忆·文心照亮中国》和《烽火记忆·铁血扣响东方》三个文学专刊等,其中「胜利之歌」大型主题诗歌朗诵音乐会被纳入省委纪念系列活动,凝聚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正能量。2016 年,围绕建党 95 周年、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等重大主题,将策划、组织创作一批重点文艺作品,打造一批重点出版项目,推出一批重点文艺活动,形成声势、形成影响。做好区域规划,充分挖掘地域优势和地方特色,确定话剧、歌剧、电视剧、交响乐、芭蕾等一批专业化的生产主体和特色创作区域,完善扶持南京的话剧、越剧、民乐,苏州的昆曲、滑稽戏,无锡的舞剧,常州的儿童剧,盐城的杂技等政策措施。

抓组织生产强创作。提高文艺创作生产组织化水平,是可持续推出精品的内在要求。注重原创,充分发挥省剧本中心作用,每年面向省内外开展两次剧本征集评选活动,以征集带动创作,以评选促进生产。2015 年,先后两次征集影视剧、舞台剧剧本 800 多个,遴选出 82 个重点项目进行扶持。上演锡剧《紫砂梦》、话剧《无处安放》、舞剧《英雄玛纳斯》、儿童剧《田梦儿》等新创剧目,展示了江苏不同类型题材创作的深厚实力。注重打磨,对「五个一工程」评选中的获奖作品、省文化艺术节中崭露头角的新创作品以及一批经典作品,通过组织作品研讨会、论证会等方式,组织专家与创作人员一起对作品进行再次研讨、深度创作,不断改进不足、打磨出新、提升亮点。推出京剧《太真外传》、昆曲《南柯梦》、越剧《八女投江》等传统剧目,让经典焕发出新的光彩。注重转化,对省剧本中心评选出的重点项目进行重点跟踪扶持,精密组织、动态管理、跟踪督查、考核问责,合力攻关攻坚,把优势资源集中配置到这些作品的创作生产中,努力推动剧本尽快搬上舞台和荧屏。2015 年,电视剧《于无声处》、《雪域雄鹰》、《草帽警察》、《大清盐商》、《白云飘飘的年代》、《舰在亚丁湾》、《劫中劫》等分别在央视一套和八套黄金时间播出,推出纪录片《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永远的恽代英》等,形成电视界「江苏现象」,充分展示了江苏在组织生产方面的强大实力。

抓品牌建设强宣介。品牌活动是文艺迈上新高峰的一面旗帜,是宣传推介优秀文艺作品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近年来,我省着力打造「苏派」文艺活动品牌,逐步形成江苏文化艺术节、艺术展演月、百家金陵画展等一批有质量、有影响、有声誉的重大品牌,江苏文艺攀登新高峰的步伐更加坚实。江苏紫金合唱节围绕提升和引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搭建群众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文化舞台,不仅展示了江苏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更提升了江苏合唱艺术水平,已成功举办两届,树立起江苏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靓丽品牌。《童心里的诗篇》全国少儿诗会,瞄准打造立足江苏、面向全国的少儿文化活动品牌,首次举办即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少儿诗歌作品 4 万 5 千余首,评选出的 120 首优秀作品结集出版,赠送全国 31 个省市图书馆、1 万多所希望小学和江苏省内 7000 所中小学收藏,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南京森林音乐会以「南京,让世界倾听」为主题,通过倡导音乐普及,彰显青春活力,以原创性、国际性为特色,呈现交响、民谣、摇滚、流行、民族、电声等音乐类型以及跨界融合,打造了一场音乐盛宴,创建了独具南京特色的国际性文化活动新品牌。2016 年,还将承办中国歌剧节、中国京剧艺术节和中国昆剧艺术节,举办首届紫金京昆艺术节,继续办好江苏文化艺术节、「苏风艺韵」优秀文艺作品轮展轮演系列活动,加大优秀文艺作品推介力度。

抓社会效益强惠民。文艺的繁荣发展必须坚持社会效益首位原则,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采、创、送、种」让基层得实惠,百姓得实惠,让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灵感活了、创作视野宽了、创作素材多了,艺术作品生活气息浓了、「泥土味」重了,和老百姓的心贴得更近了。仅省文联就组建了 13 支文艺家队伍,确立了 12 个文艺调研课题,对接了 27 个基层联络点。11 个省文艺家协会分别重点打造了属于本艺术门类的拳头文艺产品,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巡展、巡演,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深入开展「百名专家千场文艺欣赏讲座」,围绕文学、戏剧、影视、书画、音乐、曲艺、舞蹈、摄影、民间工艺等文艺体裁,按照「思想性、通俗性、趣味性」原则,在全省 100 个县(市、区)开展 1000 场文艺欣赏讲座,并以此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各省辖市、各县通过百姓大课堂、文化讲坛、市民讲堂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知识普及活动,提升群众文化素养。重点开展系列文艺活动,组织大型原创歌剧《运之河》在欧洲三国四市和运河沿岸 11 个城市巡演,以中国元素国际表达精彩亮相,成为近年来江苏文化走出去的生动范例,为欧洲人民了解中国、认识江苏架起桥梁和纽带。举办首届全省非职业管乐大赛,从全省 100 多支非职业管乐队中遴选出 30 支参加复赛和决赛,充分展示了江苏群众管乐的艺术水准,为提升交响乐整体水平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陈伟龄


作者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文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