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汇聚爱心的「残疾人之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助残领域,「共建」意味着政府与社会各方协同配合,合力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着力发展嵌入城乡社区内部的「残疾人之家」,是优化助残社会组织建设,提高残疾人服务水平,促进助残服务便利化、精准化、均等化、多元化供给,改变助残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状的创新之举。2016 年以来,省残联统一部署,无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无锡市残联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残疾人之家」建设与标准化运行,构建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功能,打通助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目前,无锡市已运行 153 个「残疾人之家」,实现街道(乡镇)的全覆盖。全市「残疾人之家」日间照料残疾人 2000 多名,累计帮助 1500 多名残疾人实现了辅助性就业,极大提升了残疾人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无锡「残疾人之家」建设以「共建」为途径,以「协同」为特色,以「共享」为目标,形成了「党建引领、政府推进、社区嵌入、专业驱动、市场参与」的「精品」发展道路。
党建引领。无锡「残疾人之家」建设与运行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打造「党建助残」特色。2019 年无锡市残联成立 12 家党建助残基地,其中包括 7 家「残疾人之家」。通过党建引领,将基层党建与基层助残工作者的素质提升有机结合。强化基层助残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与综合业务素质,提升「残疾人之家」等基层助残组织的服务能力。以基层党组织为阵地,加强与外部党组织的联系,塑造以党员为骨干核心,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参与的「基层党建 + 志愿助残」特色服务品牌。如无锡马山街道「残疾人之家」与 8 个党支部、2 个社会组织结队帮扶,打造「幸福和缘」党建助残品牌,将党建优势转化为组织与服务优势,通过各类公益活动推动党员党性提升,助推「残疾人之家」的发展。
政府推进。无锡市将「残疾人之家」列入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切实推进并保障「残疾人之家」的规范化建设与运营。无锡市残联强化统筹协调、监督管理职能,及时解决「残疾人之家」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与困难,民政、卫生等其他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残疾人之家」的有序发展与良性运营,充分发挥了政府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2017 年,无锡市政府出台《「残疾人之家」建设实施意见》,明确了针对「残疾人之家」的「一次性建设补贴」「运行补贴」以及「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补贴」等资金保障机制。无锡市残联相继出台了《「残疾人之家」建设评估验收办法》和《「残疾人之家」基本公共服务评估考核办法》等文件,以监督保障「残疾人之家」常态化运行。同时无锡市以「横向府际合作」推动助残服务发展。如无锡市残联与无锡市卫健委开展「残疾人之家」与「心灵家园」合作共建,以「残疾人之家」为依托,以完善的设施及专业的人员为保障,为精神残障者开展健康建档、定期随访、公疗农疗等优质高效的社区康复服务。
社区嵌入。社区是给予残疾人支持的基石,在国外,针对身心障碍者的社区照护是给予残疾人支持的重要形式。比如美国波士顿的「社区日间支持」项目,注重通过社区为心智障碍者提供发展性能力维持与就业参与机会。社区可视为包含地理、文化、服务等多重要素的残疾人服务「场域」。无锡市「残疾人之家」整合了街道、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等社区服务资源。「残疾人之家」作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嵌入社区,依托社区,服务社区,将机构式服务融入社区,充分发挥了社区在残疾人支持中的基础性平台性支撑性功能,实现了助残服务的便利化供给,使得残疾人能够在「正常化」的社区环境中接受多元化的服务。
专业驱动。专业化的助残社会组织是承接「残疾人之家」运营的重要社会力量。根据省市残联的相关要求,无锡市「残疾人之家」须经由企业、社会组织等合法的法人登记注册,民间性、志愿性、公益性、专业性、专门性的助残社会组织是递送残疾人「服务性福利」的主体。专业助残社会组织的介入有助于实现助残服务的精准化、高效化与高质量供给。比如无锡新吴区旺庄街道「残疾人之家」,实行第三方托管的运作机制,由专业助残社会组织——「乐益工坊」负责日常的运营。该机构设置工疗车间、培训学习、康复训练、乐咖啡等功能项目,同时通过各类辅助性就业项目,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减负增收,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市场参与。无锡市残联与爱心企业开展合作,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良性协同支持机制。「残疾人之家」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辅助性就业,目前无锡市「残疾人之家」采取「托养 + 就业」的模式,已基本实现了丝网花、环保袋、水蜜桃遮阳袋、电子零件等辅助性就业项目的全覆盖。辅助性就业技能的培训、就业项目的来源、就业产品的调配、就业中的劳动关系等,均与市场化主体——企业密切关联。无锡市部分「残疾人之家」还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协同关系,爱心企业深度参与到助残服务中。如惠山区玉祁街道「玉润残疾人之家」与无锡某包装印刷企业合作,将「残疾人之家」发展为该企业的外挂车间,引进了简单易学、劳动强度低、安全系数高的劳动项目,与残疾人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每月按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劳动报酬,并缴纳「五险」,在促进残障人士就业的同时,切实保障了其合法权益。
总体看,无锡市「残疾人之家」的建设运营充分整合并协同了党员、基层党组织等政治性资源,街道、残联、卫健委等行政性资源,社区等社会化资源,助残社会组织等专业性资源,爱心企业等市场化资源。「残疾人之家」以日间照料、社区康复、辅助性就业等多元化的助残服务,精准满足残疾人个性化需求,帮助残疾人增能增收,通过挖掘潜能,增进独立意识,提升了他们的尊严感。「残疾人之家」的建设与运行,减轻了残疾人家属的照护压力,营造出接纳、平等的友好社区氛围。各方协同共建,多元资源配合,各界爱心汇聚,「残疾人之家」已成为残障人士的「爱之家园」。
(作者分别系无锡市残联理事长、副理事长)
责任编辑:刘卫东
作者 金卓青 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