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新样板

作者
作者
全面创新标准经验部署

穿玉屏而过的舞阳河水汇入长江,在江尾海头的太仓奔流入海,悠远连线的两城在新时代又缔结了一段扶贫共富的传奇佳话。太仓市派驻贵州省铜仁市玉屏县前方工作组自 2017 年成立以来,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各项决策,高标准完成规定动作,创造性推进自选动作,开创了扶贫协作的崭新局面。

强基础、抓症结,激发内生动能

高举旗帜构筑引领力。坚持基层党建与扶贫工作同部署、党建责任与扶贫责任同落实、党建考核与扶贫考核同推进,推动党建与脱贫攻坚融合互促,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最大优势。准确把握党建工作新要求,创新「帮扶 + 党建」工作途径,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干部人才支撑。为充实一线力量,借鉴太仓的村干部「头雁工程」经验,针对性强化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精准选派熟悉农村工作、富有基层经验、善做群众工作的驻村帮扶干部。用足用好「三项机制」,树立鲜明导向,积极选树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和担当作为好干部。

引才培智增强助推力。突出人才交流,实施「三支工作」。在卫生领域,突出紧缺医疗人才支医帮扶,强化重点科室建设;在教育领域,深化双向挂职、「一对一结对」,借力提升师资力量;在农业领域,做精「订单农业」,实现市场无缝对接。率先引进太仓市教育管理团队,组建玉屏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开展「组团式」帮扶,实现太仓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师资力量在玉屏的「复制粘贴」,教学质量实现大幅跃升。聚焦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积极开展双向挂职、两地培训,每年组织村党组织书记、派驻「第一书记」等超 150 人次赴太仓及苏州进行培训,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脱贫攻坚队伍。

优先扶志塑造源动力。坚持扶贫先扶志,强化思想文化教育、典型引导,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全面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通过深入细致宣传引导,扩大对口帮扶工作社会影响,把各级脱贫攻坚政策举措讲清楚、说明白、落到位,让贫困群众切身感受党和国家的关怀帮助,有效破除少数贫困人口的「等、靠、要」思想。深入开展文化、教育、科技全方位、立体化帮扶,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变「输血」为「造血」,贫困户实现了由关心「政府能给我多少钱」向「我该怎么做才能赚钱脱贫」的质变。

强产业、抓市场,释放强大动力

项目领动发展。坚持把项目作为关键支撑,围绕玉屏四大主导产业,实施油茶抚育、田坪食用菌、黄桃种植、生态养猪等重点项目,近三年,分别投入财政性帮扶资金 1100 万元、2222.67 万元、5552.56 万元,惠及群众 1.82 万人次。同时,着眼带动性强、示范性强的企业和项目,深入开展招商推介活动。2018 年引进江苏、上海等地项目 4 个,实际投资额 1.9 亿元,2019 年引进硅美仕绿色能源、伟建实业智能家具、「千亩白芨」种植和宿联中国精品民宿等项目 5 个,企业实际投资额达 2.337 亿元。瞄准农业项目痛点,每年选派 10 名左右太仓技术专家到玉屏挂职,围绕四大主导产业组建专家组,全面实施农技推广特聘计划,建设现代农业科技馆,提供精准决策咨询和生产技术指导。

流通带动发展。依托玉屏「中国油茶之乡」「中国黄桃之乡」金字招牌,培育农特产品品牌 6 个,创建「玉水屏山」县域电商公共品牌,策划「侗米坊」「贵圆龙」等多个网络促销案例。建设农特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大兴祥瑞黄桃、圆龙野山鸡、侗嘎珍蜂蜜等县域农特产品实现可溯源。组织太仓电商走进玉屏,组织玉屏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加苏州「梵净山珍」展销推介会、贵州农产品招商对接会等各类展销活动,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推广特色农产品,拓宽产销渠道,破解「果丰伤农」堵点。建成总容积为 18380 立方米的县级电子商务物流分拣配送中心,4 家物流快递公司入驻运营,形成县、乡、村三级高效物流配送体系。

消费拉动发展。抓住两地互访、节庆活动等契机宣传推荐玉屏农产品。强化政策激励,设立专项补贴,给予「玉货出山」10%—30% 物流及包装补贴,对太仓乃至江苏农副产品购销企业在玉屏定向采购、基地认领定销等给予 5%—20% 货款补贴。在太仓、苏州建立「玉屏农产品直销中心」3 个,推动企业、商会、协会「以购代捐」「以买代帮」,近两年「玉货出山」呈现出几何级增长的态势。发展旅游助推消费,支持田坪侗乡风情园成功申报 3A 景区,茶花泉农业园获评「贵州省十佳农业旅游景区」,大湾村贵里·侗房民宿成为侗族民宿目的地。举办「与你一起从太仓出发去玉屏」主题推介,对太仓游客全免景区门票,每年吸引超千人次观光旅游。

重长效、谋长远,展现动人魅力

为民谋利纾解发展痛点。针对发展痛点,加强统筹谋划,全面推进「123456」立体式精准帮扶工程,即围绕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样板的目标,致力补齐劳务输出、「玉货出山」两大短板,用好「支医支农支教」三支队伍,探索形成支教「组团式」帮扶、携手奔小康乡镇「村村结对帮扶」、深度贫困村「五位一体」全面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微工厂」帮扶四个样板,突出产业协作、乡村振兴等五大重点,完善部门攻坚、镇村携手等六项机制,助推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解困。2019 年底,玉屏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清零」,全县 44 个贫困村 6280 户 22501 人稳定脱贫,乡镇街道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从 2014 年的 17% 下降到 1.46%。太仓·玉屏教育「组团式」帮扶入选 2019 年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典型案例,国家发改委将其作为第二批新型城镇化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江苏太仓助推贵州玉屏主导产业由弱变强」入选全国消费扶贫典型案例,在 2019 年 11 月举行的全国消费扶贫市长论坛上正式发布。

劳务协作释放发展源点。建成太仓·玉屏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太仓·玉屏跨地区人力资源一体化就业平台」,每年初举办现场招聘会,累计提供定制就业岗位 12900 个,其中成功推介到太仓稳定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320 余人,实现了两地用、务工需求精准对接。开展「千人技能提升培训」「劳务输出及就近就地就业」活动,每年组织百名致富带头人赴太仓及苏州开展专业培训。借力太仓「中德双元制」教育,组织学生赴太仓培训 400 余人次,选派 200 名学生赴太仓企业跟岗实习。协调太仓企业到玉屏职校开办「订制班」订单式培养专业人才。为玉屏籍学生就读太仓健雄学院免除全部学费,贫困生还享受每年 4000 元补助。建成田坪移民安置区「必登高」、双桥移民安置区「伟建家庭用品」等微工厂,实现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脱贫。

环境优先打造发展亮点。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玉屏的产业发展基础和特色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努力实现生态保护、环境美化、群众增收、区域发展的「多赢」。借鉴太仓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经验做法,深入开展环境治理提质行动,推动厕所革命,加大植绿复绿力度,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建立健全村容村貌长效管理机制,为激活农村农业资源打下坚实基础。深入挖掘、传承、保护和利用玉屏绿色文化资源,激活玉屏在旅游观光、现代农业、健康养生等方面的发展潜能,持续擦亮玉屏生态产业品牌。

未来,江南丝竹的发源地太仓,享誉中外的箫笛之乡玉屏,将进一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论述精神,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关键指引,琴瑟和鸣,协作共赢,高质量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新样板。

(作者系太仓市政府党组成员,中共玉屏县委常委、副县长)

责任编辑:尤 展


作者 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