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度」字见真功

作者
作者
党员工作干部日常标准

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经常会遇到如何把握「度」的问题。「度也,法制也」,其意指标准、限度、幅度、法则等。《国语·周语》有言:「用物过度妨于财。」贾谊《论积贮疏》有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儒家心传秘诀「允执厥中」的「中」就有「度」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庸之道」。把握不好「度」,事情的发展往往会走向反面,有利的事情就可能变成有害的,所谓「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把握好「度」很重要。度是分寸,是好与坏、对与错、利与害的分水岭。把握好「度」,既是认识上的要求,又是实践上的要求,党员干部需要不断修炼。

一要有敬畏法度、挺纪在前的意识。当前,在正风反腐的高压态势下,权力的「任性」大为收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有一些人还很难做到敬畏之心常存,很难做到把纪律挺在前面,还存在「当官不摆谱,就算白当官;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的腐朽思想。归根结底,是这些人对法律无敬畏之心、对人民无敬畏之心、对权力无敬畏之心,一旦把握不好「度」,这些人就难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必须时刻警醒,只有修身克己、内敛谦逊,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戒,才会行之有矩、动之有规。

二要有权力越大、责任越重的思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这「两个责任」的提出,进一步强化了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权力越大,责任就越重,只有放低「身架」、稳住「重心」,才能负重前行;只有权力为民所用,对人民负责,才能赢得民心。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把握好权力与责任之间的「度」,努力做到克己奉公、一心为民。唯其清纯心境,才能淡泊明志;唯其作风踏实,方能成就事业。

三要有洞明练达的智慧。「非知之难,行之惟难」。把握好「度」,既是一种学问,也是一种智慧。把握好「度」,没有太多的捷径可走,它是人的学问、实践、悟性等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人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积淀和磨练而成的习惯,是对失败和挫折不断反思而获得的彻悟。

总之,「度」就是恰到好处。古人云:「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党员干部都应该学会把「度」字当作处事做人的「金钥匙」、从政为官的「防火墙」。□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雨花台区委常委、纪委书记)


作者 仲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