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发力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重点领域。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需要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情况进一步细化落实,找准切入点、抓住关键点、聚力突破点。结合我省情况,激发新动能的主要发力点在于共享经济、信息经济、创意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经济领域。
以制造能力共享为重点,推动共享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为江苏实体经济应用共享模式提供了潜在的「海量」用户和资源,使得共享经济基于规模优势实现供求精准匹配,实现双赢的特质得以发挥。推动共享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重点要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方面着力培育新型平台企业,拓展共享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广度。加快从产品、空间、资金、知识技能、劳务、生产能力等方面培育新型平台企业,推动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全面对接,通过制造能力的在线发布、协同和交易,打破企业界限,共享技术、设备和服务,提升中小企业快速响应和柔性高效的供给能力。鼓励大型制造企业有效整合企业技术能力、制造能力和制造资源,以搭建生产设备、生产能力、技术能力的共享平台为重点,提高产能的利用效率,降低中小企业的设备购置成本和风险。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优势,汇聚资金、空间、人才等生产和创新要素,搭建知识技能、劳务等共享平台。
另一方面着力深化实体经济各环节应用,提高共享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深度。积极推动共享经济在实体经济各环节的应用,尤其是深入制造企业的设立、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用人等各环节,实现共享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从认知层面上,引导企业家主动拥抱互联网时代,运用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完善企业基本架构和生产流程,合理改造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从技术层面上,强化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将制造业各环节的数据资源进行信息化、数据化处理,促进实体经济产业形态转型升级。从产业层面上,通过共享经济打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线上与线下、生产与消费等环节,促进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开辟产业合作新途径,催生产业发展新模式。
以「互联网 +」为抓手,推动信息经济从价值传递环节向价值创造环节转型
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成为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生产要素。推动江苏信息经济转型发展,重点是以「互联网 +」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和服务化水平。
强化「云 + 网 + 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宽带江苏、无线江苏、高清江苏及三网融合等信息基础网络能力提升工程基础上,重点推进工业信息基础设施提升,进一步统筹完善工业网络建设,积极投入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设施。
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重构产业生态系统。一方面,要以产品智能化推动制造智能化。工信部最近出台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体现了通过培育智能产品来突破核心技术,实现工业设备智能化、生产方式智能化,从而深化发展智能制造的思路。另一方面,要以管理智能化推动制造智能化。依托工业大数据,对全生产过程进行纵向、横向和端对端的集成,及时、完整、精确地获得海量数据,与产业价值链上的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打造产业物联网,形成智能化产业协作系统。
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实现产业升级新路径。着力提高服务性要素在制造业投入中的比重,加大制造业的研发设计、市场调研、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鼓励制造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展在线增值服务,形成「产品 + 服务」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支持直接对接市场需求的生产性服务业及互联网企业或平台整合制造资源,将基于信息技术的市场决策信息、在线增值服务等优势与制造环节相融合,实现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
以创意设计与科技融合为导向,推动创意经济多元化发展
创意经济是生产力发展到较高程度和消费结构达到较高层次的产物,强调文化、科技与经济的相互渗透融合。推动创意经济发展,应以创意设计与科技融合为导向,重点从三个方面强化政策支持。
鼓励工业设计发展,提升产品供给与消费需求的耦合度。鼓励设计创新,提升工业设计市场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能力,提高创新针对性和转化能力。借鉴手机 Design House 整体解决方案的模式,降低制造业企业创新成本、缩短创新周期、快速扩充新产品供给。通过搭建工业设计平台,强化公共技术研发和信息共享、工业设计资源引进、设计成果推广与交易、成果评价与测试、设计人才培养与培训,推动工业设计围绕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开展各种创新活动。
加快会展策划业发展,强化区域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加强会展策划业市场化建设,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和政府统筹规划作用,引入竞争机制,促进现有会展策划业资源整合,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加强会展策划业品牌化建设,以南京为重点城市,围绕我省智能装备制造业、通信电子、智能电网、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依托各功能区产业优势和区位特点,形成若干区域性会展品牌,提高优势产业与会展策划业的对接与互动。
培育「苏」味原创 IP 经济,发挥文化软实力。强化以「内容为王」的创新意识。推动内容上具有创新性和独占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市场潜力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重点推进动漫游戏、演艺娱乐、网络文学及文化旅游等领域的 IP 内容的价值发掘和价值转换。强化「版权为王」的经营策略。从 IP 经济的创意阶段、生产阶段和流通阶段的全过程加强 IP 内容在不同领域的价值流转和多元演绎,强化 IP 价值的「一源多用」。
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追求,拓展绿色经济发展新空间
绿色经济是一种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为主要内容,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附加值高、生产方式集约的一种新经济形态。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拓展绿色经济发展新空间。
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确立「效益型增长」模式。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进一步突出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高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强化以绿色绩效检验绿色发展。
实现增长动力转换,推动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主动力。抓好创新基础平台建设,重点布局和建设一批知识创新平台、技术创新平台和创新服务平台,着力加强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研究,重点开展能源节约、资源利用、新能源开发、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在若干个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绿色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加快生产方式转型,实行以生态技术为支撑的绿色生产。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坚决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从源头上把控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准入关。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积极推动资源节约,坚持节约集约利用水、土地、矿产等各种资源,大幅降低资源消耗强度。
推动消费模式改进,倡导绿色生态消费模式。大力推进绿色生态消费模式建设,进一步完善绿色消费政策法规,引导居民提高绿色生态消费支出比重,加大政府对绿色产品采购比重。
加强绿色产品培育,以品牌引领绿色发展。将农产品品牌创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品牌。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绿色工业产品品牌的创建和培育。
(作者分别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副研究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员)
作者 王树华 顾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