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工程」:一场决定江苏未来的攻坚战

全面创新提升构建标准
2011年10月17日,省政府发布《转型升级工程推进计划》,提出了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需求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两型”社会建设等“五大行动”。
这只是我省全力实施“八项工程”最新动作之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提出了“六个注重”的新要求,殷切期望江苏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确定了我省“十二五”时期重点实施的“八项工程”——转型升级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农业现代化工程、文化建设工程、民生幸福工程、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一场决定江苏未来的攻坚战由此打响。
新共识寻求新定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共识是行动的指南。如今,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成为各地的新共识。
“两个率先”带好头、转型升级作示范。这是南京市喊出的新口号。上任伊始,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就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提出了这样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作为省会城市的南京,如何抢抓战略机遇,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
在10月16日召开的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杨卫泽在报告中给出了明确解答。“南京将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率先化为美好现实,南京一定会是一个全市人民引以为骄傲的城市,一个全省综合素质最好的城市,一个国内外有很强竞争力的城市,一个更加宜居、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城市!”
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南京将大力度推进“富民工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就业层次提升,大幅度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推出“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突出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到2015年最低工资标准实现翻番,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达98%。
“两个率先”,昆山一直是排头兵。“如今,我们正肩负着‘第二个率先’先行军的重任。”昆山市委如此为昆山重新定位——省委要求我们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当好示范,我们一定把握“科学发展引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主题,弘扬“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新昆山精神,努力建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昆山,确保2012年初步形成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形态,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样本和现实模样。
新共识树立新目标
今年的两会期间,当央视主持人撒贝宁请省委书记罗志军对“2011+?=幸福”填空时,罗书记不假思索地写出他的幸福公式:2011+人民群众收入增加+分配公平+大学生找到理想工作=幸福。
短短5个月后,我省就推出了“幸福公式”的“加长升级版”:2011+实施“一个计划”+构建“六大体系”+贯穿“两个率先”=幸福。省政府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肖泉对此的“权威解读”是,“把增进民生幸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定位为落实‘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推进‘两个率先’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民生幸福也正成为各地奋斗的新目标。最近,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将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提升为省级战略。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表示,全力落实“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幸福指数同步提升”总体要求和“总量翻一番、财政超千亿、建成生态市、全面达小康”奋斗目标,全力打造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富庶美丽幸福新淮安。
地处苏南的常州,同样把民生幸福当作头等大事。在住房保障上,常州就曾有三个全省第一,即第一个出台住房保障五年规划,第一个将房屋补贴由“补砖头”转为“补人口”,第一个将保障房重点放在公租房上。今后五年,常州提出在利益多元中共同顾全大局,让大家一起过上美好的幸福生活。加快提高居民收入,重点突出农村居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积极拓宽创业、就业、社保、投资和帮扶“五大增收渠道”,实现“四个全覆盖”,即城乡医疗保障、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全覆盖,困难群众经济救助、需要司法救助的全覆盖,多元化的城乡老年事业全覆盖,政府购买岗位特殊人群就业全覆盖。
扬中市委书记凌苏则这样概括未来发展的新目标:扬中在第一个率先中走在了全省前列,在第二个率先中,更要以舍我其谁的魄力和胆识,紧紧围绕“实力扬中、活力扬中、生态扬中、幸福扬中”的總体定位,努力使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发展速度都走在全省前列。
新共识形成新合力
“两个率先”是全省人民共同的事业,“八项工程”是全省人民共同的工程,必须唤起民众千百万、同心干。
凝聚信心,进发合力,一个尤为生动的例子是,最近以来,无论是在网络或现实生活中,“江苏精神”都是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这源于省委宣传部在全省范围内征集“江苏精神”活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这成为全力实施“八项工程”,提升推进“两个率先”的“精气神”。
谈及精神,江阴市的同志深有感触。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阴人正是靠着“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江阴精神,咬紧发展不放松,不断攀高比强,始终走在前列。今后,江阴还要继续弘扬这种精神,围绕人的素质全面提升、城市精神的培育加快文化建设,动员全市上下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合力推进“两个率先”。
凝聚共识,集聚合力,泰州提出了建设“三个名城”这一鼓舞人心的目标。在9月15日开幕的泰州市第四次党代会上,泰州市委书记张雷指出,今后5年,是泰州充分彰显特色和优势的5年,我们要在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基础上,基本建成三个‘名城’。”即基本建成产城一体的医药名城、形神兼备的文化名城和富有魅力的生态名城。
“三创三先”,作为次发达地区的宿迁也不甘人后,提出要争当全省改革创新的先行区、排头兵。9月7日召开的宿迁市第四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缪瑞林在主题报告中提出,通过5年努力,确保2015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把宿迁建设得更加富裕文明和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宿迁今后5年的工作思路很明确,就是大力推进“七化进程”,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民生改善常态化、社会管理科学化、文化建设特色化、改革创新制度化。
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跨越发展的接力棒历史性地交到了7800万江苏人民的手中。战略机遇期,改革攻坚期,黄金发展期。我们必须以更加奋发进取的精神、更加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新业绩。
作者 翟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