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恩来精神 育「四气」良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 120 周年诞辰时指出,「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周恩来同志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诞生于中国江苏的世界伟人周恩来,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是我们永远爱戴景仰和学习的杰出楷模。周恩来总理身上展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中,担负着培育时代新人重任的教育工作者,要用心用情学习传承恩来精神,涵育「四气」,做「四有」好老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践行教育报国使命。
学习恩来精神涵养志气。人生志气立,所贵功业昌。志气集中体现出理想信念,一个人的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一个人有无成就,决定于他青年时期是不是有志气,决定于他在本职岗位上能否做到志存高远。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师肩负着人民和时代的重托,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教师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职业,也是最伟大的职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周恩来同志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周恩来总理 12 岁时就怀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远志向,青年时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周恩来总理一生「不忘初心、坚守信仰;勇于担当、鞠躬尽瘁」,做到了他书信中所写道的「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作为培养未来师资的高等院校,要坚持把学习传承周恩来「不忘初心、坚守信仰」「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精神,涵育学生志气作为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的必修课,引导涵育学生立教育报国之志,成为「为中华之崛起教书育人」的有志之师。作为一名教师或准教师,要学习恩来精神涵养志气,确立和坚定教育报国的理想信念,立志担当「为民族复兴,育时代新人」责任使命,把教育工作作为终身奉献的事业,把立德树人作为终身信仰和追求。
学习恩来精神涵养正气。「吾善养浩然之正气」,正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中国人为人处世最重要的道德情操,为人类文明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周恩来同志「是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周恩来总理身居高位,但从不搞特殊化,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操守和优良作风,始终对党绝对忠诚,把维护和巩固党内团结、维护和巩固党的政治大局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周恩来总理毕生「对党忠诚、维护大局;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德的集中写照,体现出「浩然之正气」的实质就是要有大局至上的政治境界,奉献至上的思想境界,事业至上的工作境界,精神至上的生活境界。高尚师德是社会文明进步和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作为培养未来师资的高等院校,要坚持把学习传承周恩来「对党忠诚、维护大局」「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精神,涵育学生正气作为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的必修课,引导涵育学生良善道德品质,立高尚师德,成为「为中华之崛起教书育人」的有德之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作为一名教师或准教师,要自觉学习恩来精神涵养正气,从选择做教师的第一天起就要树立正气、保养正气,保持阳光心态和昂扬气概,涵养厚德载物、光明磊落、正气凛然的道德情操和教育情怀。
学习恩来精神涵养才气。今天我们正处在新一轮的技术变革时代,未来社会的竞争,是创造力、想象力的竞争,是智慧和体验的竞争,是领导力、担当力、责任的竞争,是独立思考的竞争。未来是智慧驱动,是体验驱动,以创造为中心;过去追求的是标准化、规模化,未来讲究的是个性化、特色化。每一个学校都需要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每一个教师都需要终身学习持续积累,才能克服知识不足带来的「本领恐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周恩来同志是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杰出楷模」。周恩来总理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周恩来总理一直坚持认为「领导威信不是从掩饰错误中而是从改正错误中提高起来的;不是从自吹自擂中而是从埋头苦干中培养起来的。」作为培养未来师资的高等院校,要坚持把学习传承周恩来「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精神,涵育学生才气作为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的必修课,引导涵育学生丰富学识才干,筑专业根基,成为「为中华之崛起教书育人」的有才之师。作为一名教师或准教师,要自觉学习恩来精神涵养才气,珍惜光阴、坚持学习,积累扎实学识,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跟上「学为人师」的教育变革时代要求。
学习恩来精神涵养仁气。师者仁心,仁者爱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机器只有芯片,而人类有伟大的心和爱。面对未来的孩子,除了智商、情商以外,我们更需要培养爱商。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不会被机器所取代,才不会在变革中被淘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周恩来同志是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周恩来总理一生始终怀着一颗爱民为民的赤诚之心,「俯首甘为孺子牛」,「甘为人民公仆,甘做人民勤务员」。周恩来总理告诫我们「下山不忘山,进城不忘乡」,「我们是从人民中来的,我们过去的胜利都是在人民的支援下取得的,不能忘本」,要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心系人民,对人民群众保持高度热爱,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作为培养未来师资的高等院校,要坚持把学习传承周恩来「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精神,涵育学生仁气作为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的必修课,引导涵育学生真挚爱心,怀仁爱之心,成为「为中华之崛起教书育人」的有爱之师。「爱满天下,知行合一。」作为一名教师或准教师,要自觉学习恩来精神涵养仁气,学会怀有一颗仁爱之心、乐学善教,努力成长为充满爱心的好老师。
(作者系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段培华
作者 王仁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