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内生发展的「白塔样本」

激发内生动力是促进乡村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不等不靠,内部挖潜,自主发展,从昔日的贫穷村一跃成为全省乡村振兴「明星村」,2020 年全村村集体可支配收入 805 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5 万元,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江苏省生态村」等荣誉称号,走出了一条内生发展的成功道路。
从「扶贫村」到「文明村」的美丽蝶变
西渚镇白塔村地处宜兴市与溧阳市交界处,面积 7.6 平方公里,人口 3020 人,地理位置偏僻,工业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来,白塔村大体经历了两次大的飞跃。
从「靠扶贫」到「富口袋」,实现村强民富。「西渚元上,特殊情况,电话一响,不是要钱就是要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白塔村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村,村民穷得连电费都交不起,只能守着蜡烛、煤油灯过日子。1992 年,已经小有名气的富裕户欧阳华关掉年收入 20 多万元的五金店,回村担任支部书记。自掏腰包 15 万元交清村里所欠的电费后,欧阳华带领白塔村摒弃「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尝试种植南天竹等经济作物,亩均经济效益比之前高出 10 倍左右。看到了良好经济效益,村里种植的农户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几亩发展到几千亩。到 2014 年,集体收入达到 172 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3150 元,村集体、村民的口袋终于鼓了起来。
从「富口袋」到「富脑袋」,建成美丽乡村。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白塔村更加注重「两手抓、两手硬」。2013 年,白塔村开始探索高效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新路,先后打造牵稼园、兴望农牧园、甲有农林生态园三大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建成「亚洲第一、中国最大」的「猪文化馆」等。同时,深入挖掘宋窑、星云大师、戏剧家于伶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党建展示馆、古窑展示厅、于伶纪念馆等展馆,力求从更高层次提升村民幸福感,更好满足村民「富脑袋」的精神需求,探索并形成了「为民服务是乐、苦干奉献是甜、守好方圆是美、强村富民是荣」的白塔精神。
白塔村激发内生动力的探索实践
回顾白塔的发展历程,最难能可贵的是始终坚持自力更生,充分激发内生动力,依靠自身努力不断探索前行。具体做法是:
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第一工程,激发政治「领导力」。白塔村始终坚持「党建为核」,打造乡村建设的坚强堡垒。支部领航发展。在宜兴率先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先后成立南天竹党支部、乡村旅游党支部、高效农业党支部和南天竹支部书记工作室。成立南天竹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帮社员解决苗木销售难的问题。党员联动发展。创新建立「四邻联动」制度,每名党员带领四户群众开展环境整治、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工作,带领群众共同致富。阵地聚焦发展。充分挖掘党建资源、红色要素等,按照「全省一流、全国知名」标准,2019 年投资 200 万元建成村级党建展示馆,展现在党组织领导下的白塔村几十年来的发展成果和村民爱党爱国爱家的良好形象。2020 年以来,共接待全国各地 800 多个党政代表团、旅游团,成为知名党员教育新阵地。
坚持把产业融合作为第一动力,激发发展「持久力」。做大高效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南天竹、特色瓜果种植等第一产业,现已形成 5000 多亩的八大高效农业基地,3000 多亩南天竹亩净收益 3 万多元。通过素博会、「白塔乡村旅游季」等活动打造「白塔味道」农产品品牌,累计销售农产品 1 亿多元,带动就业 1800 多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创业致富 2000 多家。做强绿色工业。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对村内保温材料、纺织、合金制造等 20 多家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提升,始终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不仅第二产业产值在 2013 年就达到 1.52 亿元,2020 年工业应税销售收入 6.11 亿元,良好的生态资源还吸引了 3.8 亿元的民间资金投入。做活文化产业。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田园观光采摘等第三产业品牌的同时,发掘保护白塔寺旧址,建设于伶故居和于伶纪念馆,吸引投资商投资 2 亿元打造千年铁花项目,把文化变成故事、把故事变成产业,让村级发展在文化中受益。
坚持把环境提升作为第一牵引,激发生态「吸引力」。坚持全域统一规划。以打造全域景区为目标,2007 年对全村土地利用进行统一规划,划定了生态保护区、村民住宅区、现代农业发展区、乡村旅游观光区和文化产业区。2012 年对规划进一步细化,2018 年完善了中远期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3 亿多元完成 27 个自然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村庄主要道路绿化、公共绿化、农户房前屋后绿化和河道绿化全方位实施,村内主干道路全部硬化到位。按照人口分布,科学设置垃圾分类亭,分片区配备垃圾清扫、转运人员。鼓励村民种植花卉等绿色植物,形成名副其实的千亩花园。凸显田园特色风貌。把自然环境与村庄建设有机结合,对村域空间布局、风貌色彩、公共配套设施进行总体设计和整体包装,保护传统村落肌理、空间形态和山区建筑。建成窑山千年古窑文化特色古村落、横塘干三星级康居示范村。
坚持把文明乡村作为第一特色,激发文化「感召力」。倡导文明新风。建立「道德讲堂」,定期组织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等讲座活动。开展「党员示范户」「文明乡风沐农家」和好媳妇好婆婆、敬老标兵等活动,推动形成更好村风民风。2020 年,全村捐赠新冠疫情防控物资折价 150 余万元,806 户村民向武汉捐款 11.4 万元。建设文化阵地。创建「江苏省妇女微家示范点」「江苏省五星农家书屋」,建设宜人书院,修复薛家桥,建成「乡村记忆展示馆」「乡贤文化廊」「文明乡风廊」,积极推进「微电影基地」项目落地,文化阵地建设如火如荼。丰富文化活动。利用乡村书屋开展读书活动,利用「妇女微家」组织广大妇女参与社会文明建设,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进「白塔志青春」志愿服务成为全市亮点。与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扬州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开展党支部共建,各类活动一场接着一场。
坚持把自治协商作为第一手段,激发群众「凝聚力」。健全自治制度。严格执行「五务公开」制度,成立村务监督机构,实行每月审计,凡涉及民生的实事工程,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建立村民自治制度,订立村规民约,成立全国人大代表欧阳华调解工作室,有效协调解决土地纠纷等问题。创新民主协商。建立重大决策由村民代表在村会议室建言献策,家长里短由村委工作人员坐在村民家门口慢慢聊的「大事大圆桌,小事小板凳」议事方式,引导广大群众依法民主协商。农房建设一直是矛盾突出的难点问题,横塘干自然村农房改造项目开展以来,村委会引入议事模式,顺利推进项目开展。细化网格管理。全村 27 个自然村分成一个大网格、六个小网格,明确网格员和网格辅助员职责和任务,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自治新格局。全村 80 多名党员和 200 名爱心村民义务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人口较多的自然村实行全民防控,形成群防群控良好氛围。
坚持把人才培育作为第一支撑,激发核心「竞争力」。建强干部队伍。通过制定培养方案、举办青年干部培训班等,做好名校优生驻村工作。结合基层党建、征地拆迁、矛盾调处等重点工作压担子助成长。2021 年,7 名村「两委」班子成员中,35 周岁以下的 3 名,占比 42.9%,本科学历以上 3 名。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同志入选全省首批「百名示范村书记」。密切联系乡贤。开展回乡乡贤走访慰问,听取发展建议,争取关心支持,动员回乡投资。兴望文化园涂海龙、行香竹苑谢慧珍、云芯生态园蒋文君就是其中乡贤典范。作为白塔的儿媳妇,谢慧珍 2014 年投资建设行香竹苑度假民宿,并发起白塔民宿联盟,累计提供近 300 个就业岗位。吸引青年创业。引进「白塔春天」文化餐厅、「白塔星巴克」咖啡馆等一批颇受好评的「网红店」,吸纳本地年轻人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有 300 余名年轻人回村创业就业,为白塔注入了新鲜活力。80 后品牌设计师张永红创办的无锡贵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现有生态观光茶园 130 亩,葡萄实验园和采摘园 25 亩,「贵菲葡萄」通过抖音直播销往全国各地。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经验启示
白塔的创新实践,为更好地解决乡村振兴中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带来有益启示。
启示之一:推动乡村内生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筑牢坚强组织保障。白塔村十分注重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支部书记率先垂范,党员同志「四邻联动」,汇聚起发展的强大合力。实践表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必须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健全党领导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力量和优势,全面促进乡村振兴工作与农村基层党建深度融合。
启示之二:推动乡村内生发展,必须坚持促进自治,巩固农民主体地位。白塔村通过典型示范引路和「大事大圆桌,小事小板凳」议事方式,产业发展自主经营,环境治理村民表决,邻里矛盾自我化解,无论大事小事都充分讨论民主协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竞相迸发。实践表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完善村民自治各项制度,创新村民议事形式,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软法」的「硬约束」功能,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真正实现农民当家做主。
启示之三:推动乡村内生发展,必须坚持自力更生,强化不竭精神动力。白塔村坚持「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拼命干」,不向贫困低头,不被艰难压倒,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用汗水打造出「有根有味,有品有戏,有富有美,有新有魂」的新白塔,并形成了「白塔精神」宝贵精神财富。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级政府财政资金针对面广量大的乡村振兴需求,只能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白塔实践启示我们,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只有农村干部群众彻底破除「等靠要」思想,大力弘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充分激发「我能发展」的自信,凝聚「我敢发展」的勇气,提升「我会发展」的能力,才能形成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
(作者单位:江苏省政府研究室)
责任编辑:张宁
作者 肖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