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立德树人 推进「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推进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变革的重大命题。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新时代高校的重要使命。作为全省两所「三全育人」试点高校之一和首批全国 88 所重点大学之一,江苏大学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紧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抓好「学生、教师」两大群体,强化「学生成人成才、教师成名成家」两个导向,培养「肯干、能干、实干」三大人才品质,已在工科特色一流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江大特色」,构建起具有区域性示范影响力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三全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抓手
「三全育人」是新时期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抓手。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体系性探索,推进这一工作对于全国高校、对于江苏大学来说,非常切题、非常及时、非常必要。
推进「三全育人」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这个时候阳光、水分、管理跟不上,就会耽误一季的「庄稼」。更重要的是,大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往往影响一代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我们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在育人工作的首要位置,引导学生自觉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推进「三全育人」是破解高校思政新挑战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许多深层次的社会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以及互联网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许多新挑战。面对这些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我们不能止步不前,更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开拓新思路、创设新方法、凝聚新力量。推进「三全育人」有利于挖掘高校内部各环节、各方位的育人元素,聚焦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构建一个立体化、多时态、交互式的育人新格局。
推进「三全育人」是创建「双一流」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必然要求。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学科和大学,才能成为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江苏大学第四次党代会首次提出中长期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研究型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培育一流人才是创建一流大学的基石,也是难点和重点。一流的人才,首先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要始终坚持为党育人的初心和为国育才的立场,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办学治校的全过程,落实到全体教职工的工作职责中,这样才能打牢「双一流」建设的办学根基,才能不断开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局面。
努力构建人人有责、个个尽责的「大思政」格局
自 2019 年获批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以来,江苏大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挖掘整合全校育人力量,将思想政治工作贯通融入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各方面,奋力开创「三全育人」工作新局面。实施了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工程、师德师风铸魂工程、「以文育人」工程等思想政治工作「八项工程」,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一个格局、两个理念、三个重点」的总体思路,充分挖掘每一名教职员工、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工作岗位的育人潜力,努力构建人人有责、个个尽责的「大思政」格局,共同构筑育人同心圆。
所谓「一个格局」,就是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先进、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着的「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
所谓「两个理念」,就是争创一流理念和人人有责的理念。每一位教职工都要树立创一流的意识,让一流的基因根植于每一位江大人的内心,让崇尚一流、追求一流成为每一位江大人的自觉行动。各学院、各部门、各学科专业、每门课程以及每一位教职工都要负起责任。
抓好「三个重点」。一是要抓好综合。「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工作基础是「十大育人」体系。要打破条块分割的藩篱,一体化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形成长效机制,构建起教学、科研、学科、学生工作等支撑育人这一核心任务的同心圆,形成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生动局面。二要抓好改革。按照新时代育人新要求,深入挖掘不同条线、不同岗位的育人元素,综合推进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改革,主动配合,有效衔接,提升工作合力。三要抓好示范。努力探索出一批具有江大特色的示范性育人项目和品牌,让农业工程、国际化和「三全育人」成为学校创建「双一流」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三根支柱。
按照「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要求,江苏大学逐步构建并实施了「全员化参与、全过程教育、全媒体跟进、全方位引导」的服务学生成才的「四全」引导体系,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育人工作形态。
着力实现环环相扣、处处有力的育人新样态
我们认为,开展「三全育人」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把握好「全」字,学校的每一名教职员工、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工作岗位都要担负起学生教育的职责和义务;二是要把握好「育」字,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三是要把握好「实」字,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效果作为考量育人成效的依据。
「三全育人」的难点在于,如何协同育人主体的力量,提升育人主体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打通育人各环节,克服育人中存在的盲区、断点和脱节问题,实现人人尽责、环环相扣、处处有力的育人新样态。
围绕这些重难点,江苏大学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深化育人综合改革,构建「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树牢一流育人理念,完善「大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党委把「三全育人」工作作为学校办学三根支柱之一,写好「综合」奋进之笔。实施一流育人工程,构筑「全贯通」育人高地。学校发挥「工中有农,以工支农」的办学特色,以点带面,将特色化育人工程贯通至教育教学体系全过程,谋划「改革」创新之篇。统筹一流育人元素,汇聚「强融合」育人合力。学校深入挖掘不同领域、不同环节、不同岗位育人元素,凝聚「三全育人」合力。
江苏大学从每时、每处、每人、每事四个维度加强全面协同,着力集聚全校各个部门与院系、全体教职员工的力量,初步构建了育人资源统筹整合的基本框架;从宏观制度、中观执行、微观评价三个层次逐级贯通,推进「思政 +」的叠加与协同向「思政 ×(乘)」的贯通与融入发展,初步构建了思政工作深入实施的基本路径;从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个方面集聚要素,融合发展,确立育人工作为各条线、各单位的核心点,初步构建了「三全育人」全要素融入的基本格局。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学校探索形成「大协同·全贯通·强融合·高质量」一体化育人「江大范式」,「三全育人」良好氛围基本形成,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作者系江苏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宁
作者 袁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