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汇江苏」品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苏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要按照统一规划和部署,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必须聚集全省科技人才之智,汇合创新驱动发展之源,全力打造「智汇江苏」科技品牌,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持。
聚焦创新驱动战略,助推开放强省建设
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核心是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去年,省政府与中国科协签定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等达成了具体合作条款。要深入落实省会合作协议,积极争取国家级创新资源促进江苏高质量发展和开放强省建设。
以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增强创新引领力。围绕「以智能化、信息化引领长三角一体化」等主题,精心筹备组织 2019 长三角科技论坛、江苏科技论坛。集聚国家级学会学术资源,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等课题,开展学术争鸣与学术碰撞,激荡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全力服务好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全局性重大活动,为学术创新、科技合作、人才交流等搭建平台。
以产业服务计划增强创新驱动力。精准实施第三轮学会服务产业计划,引导各级学会建设双创示范基地、科技服务站等创新平台。针对各类产业园区的需求,联合省发改委组织开展院士专家进百园活动,有序新建院士专家协同创新基地和院士专家工作站。以实绩为导向,完善绩效评价机制,持续做好已建平台的跟踪服务。搭建双创培训实训、评估评价、孵化转化、资源共享的全链条服务平台。
以海智服务计划增强国际影响力。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加大与以色列、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与合作,主动嫁接国际高端创新资源。联合中国科协海智办、有关国家级学会及地方政府持续举办好中国(连云港)国际医药技术大会等活动;建好中国科协(苏州)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在南京市江北新区等 10 家国家级园区试点建设省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出台省级离岸基地评估办法,推动更多海外创新要素向江苏集聚。鼓励和支持在青少年科技教育、青年创新创业培训、现代农业等方面与港澳台地区开展交流与合作。
聚集科技文化资源,夯实「智汇江苏」基础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加快提升全体公众的科学素养。要不断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夯实「智汇江苏」建设的社会基础。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健全完善科普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协调协作和督促评估。实施 2019 年江苏省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做好调查数据分析和结果应用,为全面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养提供依据。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乘数效应,辐射带动全社会科学素质的提升。健全高端科普资源供需对接机制,建立完善校园科技教育服务清单,持续开展院士专家进百校活动。以全省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答等重大活动为依托,积极营造人人关注科普、人人参与科普的浓烈氛围。
强化科普信息化建设。用好江苏「科普云」信息服务系统,促进高校院所、企业、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资源开发开放。强化「科普中国」等优质科普资源落地应用,增强江苏有线云媒体「科普中国」频道、全省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科普江苏」栏目等科普品牌传播实效。推进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建设和传播分享工作,以社区、学校、农村为重点持续建设科普 e 站。
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积极引导市场力量从事科普产品研发设计和科普作品创作。服务跟进省级科普场馆的立项及建设,推动现代科技场馆体系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推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所属的科普场馆面向社会常态化开放。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编辑出版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科普读本。加快推进科技志愿队伍建设,推动科技志愿服务工作取得实效。
聚力科技智库建设,解决「交汇点」建设难题
紧紧围绕「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科技创新重点、转型升级难点、民生关注热点等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和决策咨询。
集聚高水平智库成果。集聚国内外高端学术资源,不断拓宽科技智库建设渠道。加强对科技创新前沿的战略研判,主动把握发展趋势,广谋改革之策、力行创新之举。顺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探索构建长三角智库联盟。聚焦「提升长三角科创资源一体化」主题,形成高质量智库成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围绕「一带一路」交汇点、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等重大课题,开展前瞻性战略性课题研究。集聚全省专家智慧,围绕「一中心一基地」等全局重点开展建言献策。充分发挥科协常委、委员、代表作用,畅通科技智库建设渠道,持续建设《科技工作者建议》《科技智库专报》品牌,为建设「智汇江苏」科技品牌贡献力量。
促进沿线交流合作。更好地开展全省双创示范基地评审工作,充分发挥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第三方作用,推出更多科研项目。积极参与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和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进一步发挥对外民间科技交流的作用,做好国家政策、产业诉求和企业声音之间的对话沟通,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作出贡献。
聚合科技人才力量,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科技工作者为「本」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创新服务科技人才的方法和手段。
建设科技工作者「有形之家」。健全完善院士专家服务功能,努力为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科技合作、协同创新、权益维护等提供服务。引导省级学会、地方科协更好服务科技工作者,在党委政府与科技工作者之间建立有力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
建设「智慧科协」。主动对接中国科协「智慧科协」平台,推动科技人才数据库、院士专家数据库、科技成果数据库、学会数据库、海外项目库、国际交流数据库上线并发挥作用。建好用好「苏科家园」网上平台,打造「线上 + 线下」大服务体系,为建设「网上科协」提供支撑。
营造良好创新氛围。持续开展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认真做好中国女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工程师奖、求是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成果转化奖评选推荐工作。跟踪服务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推动青年科技人才在国际学术交流、科技培训、技术合作等方面取得实效。强化针对院士专家的个性化服务,做深做实联系服务工作,聚合高端人才。
(作者系江苏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责任编辑:张宁
作者 孙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