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创新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作者
作者
互联网人工智能优化效率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思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作为长三角区域的重要增长极,江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美丽江苏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重点,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行动,奋力建设山清、水秀、环境美的新江苏,绿色已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进入拓展期和经济全球化格局深刻调整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基于科技资源聚集、制造业发达、生态要素丰富的现实禀赋,江苏要充分发挥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通过绿色创新引导绿色消费新风尚、支撑产业绿色新发展、打造绿色就业新平台、增添经济增长新动力、助力绿色金融新成长等路径,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坚持以绿色创新支撑绿色发展

实施绿色创新,契合新发展格局下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创新驱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挖掘经济增长新方向、提升经济增长高质量,是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动力。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创新驱动战略赋予了新内涵,提供了新动力,指出了新战场。实施绿色创新,应作为江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内容。

实施绿色创新,符合绿色发展的时代潮流。绿色是江苏发展的鲜明底色,绿色发展与建设美丽中国和建设美丽江苏的方向一致,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必然发展方式。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洁净的空气等生态环境也是稀缺资源,而且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绿色创新可以有效提升生态环境要素的使用效率和市场范围,体现出生态环境要素的内在价值,从而为绿色发展提供硬性支撑。

实施绿色创新,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绿色创新高度融合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有助于深入挖掘绿色发展的生态价值,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通过可感、可知的青山绿水和优美、宜人、宜居的生态环境,绿色创新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人民生活当中,有效增加绿色产品的供给数量和供给类型,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江苏开展绿色创新的优势禀赋

作为长三角区域的重要增长极,江苏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禀赋基础,在以绿色创新支撑美丽江苏建设过程中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和要素优势。

拥有丰富的科教创新资源。江苏是全国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硕的地区之一,汇聚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2 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5 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加一流学科数位居全国第 2 位。江苏人才资源总量和两院院士数量都位居全国前列。截至 2019 年底,在校研究生 21.5 万人,位居全国第 2 位;两院院士 102 人,位居全国第 3 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区域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创新型国家水平。截至 2019 年底,国家级孵化器数量、面积、在孵企业数全国第一;研发经费投入 2779.5 亿元,位列全国第 2;科技进步贡献率 64%;共有 55 个项目获 2019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总数位列全国各省第一。

拥有扎实的制造业体系。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强国之路、财富之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江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务实推行实体经济制造业的发展转型,逐步形成以高端制造业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江苏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制造业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2019 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44270.5 亿元,占全国比重 11.46%,高于广东(43546.4 亿元)、浙江(26566.6 亿元)。2019 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5957 家,总数达 24111 家,比上年增长 33%;高端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已超过 45%,全国超过 20% 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来自于「江苏制造」。

拥有多样的生态资源。江苏海洋资源和湿地资源尤为丰富,为建设充满活力、生态宜居、山清水秀的美丽江苏提供了珍贵的生态基础,已逐步形成了集约高效的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江苏海岸线长 954 公里,管辖海域面积 3.75 万平方公里,共有 26 个海岛;沿海滩涂面积 1000 余万亩,占全国滩涂面积的 25% 以上;湿地面积 282.2 万公顷,位居全国第 6 位;森林面积 156 万公顷,林木覆盖率 23.6%;累计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8 个、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7 个、全国绿化模范县 39 个。

发挥绿色创新的双重正向效应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率先推动生活层面的绿色消费、产业层面的绿色生产、就业层面的绿色创业、动力层面的绿色增长、助力层面的绿色融资,拓宽美丽江苏建设的多维发展路径,发挥绿色创新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的双重正向效应,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美丽江苏建设新路子。

以绿色创新引导绿色消费新风尚。利用互联网平台和 5G 通信技术,让公众了解并认识自身绿色消费状况,从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办公等多方面创新绿色生活方式,促进公众深度参与绿色消费。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剖析影响绿色消费的深层次因素,以此为基础加强宣传教育,为绿色消费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降低居民垃圾分类难度,减少回收处理废弃物环节,引导公众愿意绿色消费、乐于绿色消费、善于绿色消费。

以绿色创新支撑产业绿色新发展。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绿色技术改造和升级。江苏是传统制造业大省,从原料、工艺、生产、回收等环节看,钢铁、纺织、石化等行业的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另一方面,要纵向延展和横向联合相结合,强、延、补、壮绿色产业的创新链和供应链,不断提高绿色产业竞争力,培育绿色产业新优势。

以绿色创新打造绿色创业新平台。以绿色技术创新满足绿色创业新需求,结合美丽江苏建设的发展目标,深入剖析生态资源的市场价值及潜在的发展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绿色技术为支点,以绿色发展为方向,横向拓宽制造业绿色产业面,纵向延伸制造业绿色产业链,创新培育绿色新产品,推广绿色发展新业态和新模式,创新服务绿色新营销,扶持激励绿色创业企业在苏落地,多维度拓展绿色创业、绿色就业新路径。

以绿色创新增添经济增长新动力。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绿色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着力构建绿色发展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探索「环境 + 科技」绿色新型研发机构组织模式。绿色技术创新具有经济层面和环境层面的双重外部性,要将目前江苏的环境政策和创新政策进一步协同,为绿色技术研发、绿色创新企业成长、绿色创新平台培育,提供双倍或「1+1>2」的政策支持。

以绿色创新助力绿色金融新成长。绿色金融是美丽江苏建设的「血液」。无论是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绿色转型,亦或是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都离不开绿色金融的助力。目前,绿色金融执行标准的不同、绿色金融部门与企业之间信息沟通的不畅等都影响了绿色金融作用的发挥。要拓展科技在绿色金融活动中的应用,统一绿色金融执行标准,加强央行、金融企业、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流、信息共享和信息反馈,通过技术变革推动绿色金融体系的蓬勃成长。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苏胜利


作者 岳书敬 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