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常态思维推进绿色交通发展

作者
作者
全面创新开发标准系统

在「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建设新江苏」的新形势下,苏北交通如何更好更快发展是一个重要命题。

回眸 2014 年,盐城市坚持以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服务江苏沿海开发为主线,全力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牢记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由过去的偏重公路建设向铁路、航空、航道、枢纽、物流并重转变;在惠民实事工程上,由传统的修桥铺路向统筹城乡交通发展、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并重转变;在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上,由传统的客货运输向绿色交通、低碳交通、智慧交通并重转变。

全面升级绿色通道,打造秀美路域环境。抢抓盐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契机,按照「四季见绿、季季有景」的总要求,重点实施环市区高速圈绿化改造提升、临海高等级公路等 11 条国省干线绿色长廊、重要通道连接线节点公园及农村道路农田林网等建设工程,将绿色通道建设与道路沿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有机融合。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助力群众绿色出行。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盐城大市区新增绿色环保型公交车 557 辆,新开通公交线路 26 条。开通市开发区公交「微循环」,大市区基本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开通市区至 4A 景区的定制公交。市区公共交通分担率由 2012 年的 12% 上升至去年的 20%,全年运载旅客量首次突破 1 亿人次。新建市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成 250 个站点,投放公共自行车 6000 辆。

着力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行业节能减排。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去年共推广新能源汽车 1237 辆。全面完成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工作,完成老旧船舶拆解 576 艘,发放补贴资金 4339 万元。启动内河船型标准化,拆解老旧船舶 162 艘。组建甩挂联盟,大丰港物流、盐城捷顺物流企业已投入牵引车 34 辆、挂车 54 辆。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东台 333 省道南沈灶至弶港一级公路建成国内最长的太阳能 LED 路灯环保公路。

2015 年,我们将坚持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指针,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转型升级,努力开创绿色交通发展新境界。

一是突破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放大高铁「第一效应」。抢抓国家铁路新一轮建设和规划修编的重大机遇,加快构建「东进出海、西联徐州、南接上海、北达青岛」的对外快速交通体系,推动盐城早日迈进「高铁时代」。同时,高标准建设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加强高铁与市域航空、公路等公共交通的衔接,力争实现与城市公共交通「零换乘」。

二是突破体制机制壁垒,打造交通旅游「第一品牌」。坚持把发展交通旅游业作为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牢固确立「交通环境就是竞争力和生产力」的理念。丰富交通旅游内涵,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友人来盐城休闲观光,拉动盐城对外快速通道沿线经济带的建设。

三是突破城乡二元结构,致力民生幸福「第一追求」。在完善大市区联系各县(市、区)县城快速通道的同时,全面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黑色化改造,加速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市区今年再更新公交车 100 辆,其中节能环保型汽车 65 辆、纯电动车 35 辆。再增加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 100 个,再投放车辆 4000 辆。

四是突破人才短缺制约,着力储备发展「第一资源」。针对盐城目前在铁路建设、港口建设、交通物流、交通旅游等方面高层次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短缺,进一步牢固确立「人才为本」意识,不断打造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成长的优良环境,让更多的人才进得来、干得好、留得住。

(作者系盐城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尤 展


作者 管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