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文化沃土 书写时代风采

作者作者
互联网全面创新方法项目

文化,积淀着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一个地方独特的精神标识。如东因海而生、傍海而长,在这片有着千年文化积淀的土地上,厚德笃行的如东儿女以奋力拼抢的狼性精神、坚韧不拔的牛劲品格,深耕脚下的文化沃土,使古老的如东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

赓续红色血脉,永葆不忘初心的革命情怀。如东是一片具有光荣传统的红色热土,这里曾诞生了南通第一位党员吴亚鲁、皋东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下漫灶支部、中共第一个海上抗日根据地何家灶,这里有火烧竹篱笆遗址、耙齿凌战役遗迹、中国人民海军发祥地旧址等。如东充分用好用活「家门口」的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砥砺初心使命。一是打造红色阵地。如东形成了以县革命烈士陵园为中心,马塘革命烈士纪念馆、耙齿凌烈士陵园、「反清乡」纪念馆等纪念设施为支点,覆盖城乡的红色教育基地。红色阵地每年承办大型烈士公祭、现场教学、微型党课活动等,年均接待人数超过 10 万人次。二是讲好红色故事。通过组织开展「百年辉煌百人讲」、红色故事宣讲比赛、百姓名嘴说党史等活动,把红色故事讲好讲活。推出「老兵故事汇」50 多场,先后邀请 20 多名老兵讲述革命故事,重温峥嵘岁月,赞颂革命先烈,讲述红色故事。三是拓展红色实践。运用「红色教育 + 拓展训练」模式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实践活动,把「追寻红色足迹」「红领巾寻访」「扶海书香·红阅读」等主题实践活动与户外体能训练、跨越高空断桥、半程马拉松赛等拓展活动有机融合,让广大干群在实践中触摸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擦亮金色招牌,焕发向海图强的蓬勃朝气。如东拥有一百多公里黄金海岸线,百万亩金色滩涂,小洋口「黄金汤」温泉、海鲜「小黄鱼」等宝贵的「金色」资源。如东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教育之乡、中国建筑之乡、中国海鲜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魔术、杂技、非遗抖空竹、农民画等屡获国际金奖等。一张张金字招牌,闪耀着这座城市夺目的光辉。一是打造「金色」生态旅游。如东是「中国最佳海滨旅游城市」「最美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每年组织举办海鲜美食节、文化旅游节,海洽会、国际风筝节等特色文化活动,「看大港观大潮」「海上迪斯科」「泡氧吧沐温泉」等一批品牌项目引领着乡村休闲旅游新热潮。二是闪耀「金牛」璀璨光芒。如东连续三年举办企业「金牛奖」评选活动,隆重举行颁奖典礼。推出大型新闻采访行动,各大媒体开辟专题专版专栏,通过现场采访、跟踪报道、名家访谈等方式,广泛宣传全县企业家披荆斩棘、艰辛打拼、勇立潮头的创业故事,不断丰富「金牛奖」内涵。三是擦亮「金字」荣誉招牌。辉煌的荣誉背后折射出的是「辟我草莱,勇立潮头」的围垦精神,是「科学、开拓、拼搏、奉献」的洋口港精神,是「自主创新,追求卓越」的中天精神,这些已深深镌刻在如东人骨子里。通过举办大型图片展,组织百姓宣讲、主题摄影展、大讨论活动等,激励如东人向海图强、奋发作为。

倡导绿色发展,彰显低碳环保的责任担当。如东濒江临海,风力资源丰富,是「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拥有亚洲最大的海上风电场,全县多领域绿色能源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一是举办绿色发展论坛。围绕「绿色能源赋能新经济」主题,如东先后举办国际风电能源论坛、2020 年海上风电产业技术论坛、洋口港 LNG 产业发展论坛等,探讨城市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路径,推介如东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唱响绿色发展旋律。二是强化绿色主题宣传。紧扣拓展绿色发展空间、夯实绿色发展根基、筑牢绿色发展载体等主题,多渠道全方位策划主题宣传报道。组织开展「绿色发展、节能环保」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社会践行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利用户外广告屏、工地围挡、城市景观小品等大力营造绿色发展氛围。三是营造绿色网络空间。全面启动「扶海 e 帆」党建领航工程,以党建引领促互联网行业治理,强化绿色发展形象传播。组织「清朗」「网安如东」专项行动,开展打击网上侵权假冒、网络非法金融、网上有害信息清理等行动。

丰富「蓝色」内涵,凝聚以文化人的力量源泉。从文明发轫之初,海洋元素便深深扎根于如东文化基因,以海鲜、海港、海韵为主题的海洋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涵养了城市精神。一是建设主题展馆。为大力传播海洋文化,普及海洋公益宣传,先后建成全国首家滩涂馆、香鲸馆、围垦博物馆等主题展馆,教育引导如东儿女热爱海洋,保护海洋,投身海洋公益事业,成为海洋文化的传播者和海洋资源的守护者。二是创作文艺精品。深入挖掘蓝色海洋特色题材的思想文化内涵,先后推出了歌曲《太平洋的风》《东方之港》、广播剧《山那边,海这边》、农民画《渔家乐》、杂技剧《海星花》以及大型纪录片《大港之梦》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文艺精品,被全社会称赞和传颂。三是举办新闻发布。定期邀请中央、省、市、县媒体举办新闻发布会,对洋口港开发建设、LNG 项目开工、金光集团落户、全省空气质量排名等重大敏感事件,及时发布,主动发声,「如东蓝」新闻发布已成为如东家喻户晓的传话筒。

厚植「银色」情怀,激发矢志奋进的不竭动力。如东是中国长寿之乡,老骥伏枥的如东人不用扬鞭自奋蹄,用银发映夕阳,用余辉添光彩,银色情怀正在如东大地生根发芽。一是开设「银色」讲堂。聘请离退休专家学者,围绕「市场监管」「信贷指南」「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专题,每月为企业举办一场培训讲座,每年为全县 100 强企业开设讲座 40 余场,直接受众达 3 万人次。二是搭建「银色」舞台。针对「退二线」干部点子多、门路广、作风硬、能力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等特点,积极搭建舞台,专门设置了「三大岗八大员」,鼓励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工作,持续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继续发光发热。三是培育「银发」志愿服务组织。以项目化推进「银发生辉·心耀扶海」志愿服务工程为抓手,组建「银发」志愿服务组织 36 个,广泛开展建言献策、助学扶困、理论宣讲、文化文艺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霜桥晚晴」「夕阳余辉」等「银发」志愿服务品牌,以及杨光源、袁金华等「银发」道德典型熠熠发光。

文化丰富多彩,精神给养丰厚滋润,是如东跨越前行的宝贵财富。我们将在文化传承中积蓄奋进力量,以一流作风树一流形象,以一流效能创一流业绩。

(作者系中共如东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陈伟龄


作者 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