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开展「四下基层」 深入一线服务群众

南京市浦口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下基层」的重要批示精神,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主题教育重要抓手,引导党员干部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深入一线、服务群众,破解难题,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
带着嘱托在一线宣传宣讲。组织全区党员领导干部深入一线,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活讲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清楚讲明白,让党的创新理论传遍浦口,让「听总书记话、永远跟党走」成为全区党员群众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打造「层次化」宣讲团队。注重发挥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浦言朴语」宣讲团作用,聘请高校教授为宣讲团专家顾问、区委党校专家教师为宣讲团团长,在宣讲形式上予以指导、内容上予以把关。开展「贯彻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宣讲备课会,选拔 10 余名政治素质强、理论素养高、表达能力强的宣讲骨干,吸纳机关部门党员业务能手、一线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离退休老党员、党员致富大户等进宣讲团。打造「接地气」宣讲内容。注重精编选题,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基层特点需求、热点话题、节点关注,梳理确定「创新理论」「红色经典」「政策法规」「美善故事」「争创实干」等 5 个专题,形成 11 部主题鲜明、通俗易懂、具体生动的宣讲案例。采取「基层点单 + 宣讲团接单」的模式,以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网络的方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各机关单位党员干部分散入户,结合职责职能,为老百姓讲解医保经办、农业补贴、税收减免等惠民惠企政策,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浸润人心」。打造「多元化」宣讲阵地。创新打造「线上 + 线下」「情景 + 体验」等模式,利用学习强国、省理论宣讲共建共享平台等资源,搭建线上学习资源库,先后组织 5000 余人次党员进行线上学习。发挥「行知教育馆」「弘商圈」青创直播基地等实境课堂的载体作用,通过实境宣讲,让党员在身临其境中接受理论熏陶。依托中心讲坛、所讲堂、站(点)学习社三级宣讲平台,以传播新思想为主旨,由区、街(部门)、村(社区)三级党员志愿服务宣讲队伍组织实施开展各类特色宣讲活动,保证社区党员、基层群众「充电有场所、赋能有园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带着问题在一线调查研究。扎实开展专题调研和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倾听群众唿声,摸清社情民意,察实情、出实招,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办法举措。揭榜挂帅破难题。以全区「百名干部破百题」行动为抓手,从区领导,到部门、街场、园区干部,人人献计献策、齐心共谋发展,通过「出题、选题、领题、破题、亮题」,「揭榜挂帅」45 个破题事项,攻坚突破一批社会综合治理等发展难点、机制堵点和民生痛点。围绕 37 个调研课题,区领导开展直插现场「单兵式」调研、灵活机动「组团式」调研,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切实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举措。组织引领办实事。以全区「每月一办」行动为抓手,强化组织引领、资源整合,实行区、街道、村社三级分层分级推进,全力消除「简单的事办不到位、复杂的事无人跟办、疑难的事久拖不办」现象。下沉一线解民忧。以全区「集中走访日(周)」行动为抓手,引导推动全区党员干部全面下沉一线、赋能一线,聚焦民生实事、环境整治、社区治理等 7 个方面重点内容,做到「三个带下去与带上来」,即把党的政策精神、支持举措、关怀温暖带下去,把群众的需求唿声、企业的堵点难点、基层的办法经验带上来。
带着感情在一线化解矛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为目标,按照「村居首阵地、街道主战场、区级终点站」的思路,因地制宜探索矛盾预防化解新路径,试点打造「零访社区」,基层治理力量再下沉、机制再升级。面对面「一线听」。坚持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事情当家事,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常态化走访调查,走进群众家中,从「家里人」的嘘寒问暖开始,从「家长里短」听起,将心比心,真心、细心、悉心听群众反映问题。心贴心「一线讲」。巩固「村村到、户户进、人人访」等有效做法,广大党员干部与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围在一张桌子上」,说「带土味」「冒热气」「接地气」等群众听得懂的话,交流感情。聚焦群众诉求和利益关切,用小故事讲活大道理、用身边事讲通身边人、用真案例讲实好政策,做到「有依有据」讲明白、讲准法理关键,「有情有理」讲清楚、讲清事理关注,「有声有色」讲生动、讲通情理关切。坚持信访工作大家做、信访事项大家办、信访难题大家解,育强壮大公益律师、人民调解员、乡贤志愿者、一线网格员等「法律政策明白人」队伍,合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让矛盾纠纷在社区街道「动态清零」。实打实「一线解」。制定区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难案化积案工作方案,对区、街两级领导干部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领导包案等作出具体规定,引导全区领导干部到矛盾集中、问题复杂的地方开展接访,推动矛盾「就地解」、信访「不离浦」。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领导干部下访接访 278 人次、化解信访矛盾 115 个,全区基层突出矛盾纠纷问题专项整治事项化解率达 98.3%。
带着责任在一线服务群众。始终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小事作为自家大事、把群众利益作为首要考虑,把办公地点从「会场」搬到「现场」,搬到群众「家门口」,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聚焦百姓需求办实事。机关部门党组织、在职党员以「双报到双服务」活动为契机,现场直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落实「马上就办」。注重把百姓期盼的「肺腑之言」、百姓议论的「金玉良言」、百姓吐槽的「逆耳忠言」,梳理汇总成「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扎扎实实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紧盯矛盾问题解难事。聚焦群众反映的出行难问题,属地街道联合园区会办,快速推动丰子河大道一期龙港路至龙周路段通车,有效缓解居民出行压力;聚焦走访过程中发现的「特殊群体就业难」问题,全力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为低收入人口、残疾人、特困职工家庭成员、零就业家庭成员、长期失业人员等 5 类特殊群体解决就业难题,提供就业援助、求职招聘、创业指导等服务,有效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米」;聚焦青山村人居环境整治,多方集中攻坚,青山渔村不仅蝶变换新颜,更为 62 户 408 名村民带来了「网红村」的红利,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创收。立足长远长效做好事。在服务群众一线实践中,注重在日常事件中总结规律,健全完善常态长效机制,推动由办好「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由满足「一个人」向服务「一群人」转变。对 12345 热线发现的涉及面广的问题,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领办工单,以现场会办、集中会商、专项调度等形式研究解决路径,成功化解安置房办证、小区地下车库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等 27 个疑难杂症,以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以一个案例带动一方治理,将主题教育成效转化成为民服务实效。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浦口区委常委、浦口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浦口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段培华
作者 刘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