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开年:以奔跑之姿实干争先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24 年是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江苏持续巩固「稳」的基础,不断积蓄「进」的力量,以奋斗姿态「奔跑开局」。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抓紧落实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相关精神和各项部署,江苏各地各部门开年即开工、开工要实干,抓住关键变量主动「立」,强化问题意识精准「导」,奋力书写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抓牢重大项目 大力夯实「稳」的基石
重大项目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是挑起大梁的硬支撑,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江苏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强调,要吸引更多高质量的投资和项目。
以项目大突破支撑新型工业化,以高质量项目讲好高质量发展「硬道理」。1 月 2 日,新年第一个工作日,全省重大项目建设启动会议召开。今年全省重大项目共安排 510 个,包括实施项目 450 个、储备项目 60 个,实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 6408 亿元,数量与规模都同比大幅增加,项目总数增加 112 个,增幅 33.1%;年度计划投资增加 738 亿元,增幅 13%。一季度,全省计划开工亿元以上项目 2710 个,同比增加 561 个。会上,省委书记信长星提出「四看」要求:看数量更看质量效益,看体量更看科技含量和绿色含量,看财税贡献更看带动引领效应,看当下产出更看未来竞争力。把绿色低碳、支撑能力、项目可持续性作为前提,以辩证发展的眼光衡量项目生命力。
答好 2024 年新考卷第一题,各地瞄准优质资源招引,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1 月 2 日,扬州召开重大项目建设动员会,聚焦「613」产业体系,提出「打好项目建设主动仗」,部署开展「在谈未签约、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竣工未投产、投产未达效」项目攻坚行动,加快推动项目建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出贡献。1 月 3 日,苏州以「新年第一会」的形式召开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展现以新型工业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和坚强决心。一季度计划开工亿元以上项目 371 个,其中,产业项目占比超八成,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147 个、先进制造业项目 128 个、现代服务业项目 48 个。1 月 4 日,徐州市召开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启动会,以「招商引资质效提升年」为抓手,聚焦「343」创新产业集群,招引一批产业关联度高、集群效应好、示范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如新开工的比亚迪(徐州)钠离子电池项目,总投资 100 亿元,将为徐州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示范城市注入新动能。同日,南通接连召开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会、全市「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动员会,传递出「以项目聚势,促工业强市」重磅信号。会场外,一副长约 50 米的巨幅落地喷绘墙,标明了南通下辖 10 个板块「2024 年度全市一季度计划开工重大项目情况」,摆放在参会人员必经之路上,「七虎竞南通、十强逐江海」拼经济、赛项目、优服务的氛围一下拉满。
主攻产业科创 不断积蓄「进」的力量
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点明的江苏「强省之要」。落实「强省之要」,要突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2023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江苏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为战略引领,把产业科技创新作为主攻方向,统筹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新年伊始,省委书记信长星前往省农业科学院、镇江和南通等地深入基层调研。在密集的调研安排中,「产业科技创新」在不同场合被屡次提及。在国家草莓种质资源圃,谈及一颗「小草莓」做出「大文章」,鼓励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强化农业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在镇江大全集团,听取企业坚持数字化转型推进智能制造,成功抢占产业链、价值链制高点的发展历程;在南通洋口港经济开发区,调研多家先进制造业企业,勉励企业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能级跃升,晋万亿之城。1 月,常州官宣迈入万亿之城,发出「万亿城市再出发」强烈信号。乘着新能源东风,常州深耕太阳能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新型电力装备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以产业科创实力铸就「新能源之都」城市名片,2023 年,全市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 6500 亿元。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推动集群发展、聚焦科技创新、拓展示范场景三方面着手,支持常州打造代表江苏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高地。
融合聚变,铸产创高地。1 月 18 日至 19 日,全球产业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在南京举行,通过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全球顶尖科学家和金融界、企业界领袖济济一堂,开展产业科技创新研讨与合作,推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大会发布了由长三角国创中心优选的涉及先进材料、信息技术、生物与医药、装备与制造、能源与环保等领域的 30 多项先进技术成果。近年来,南京持续深化推进科创名城工作,取得可喜成果: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 2023》中,位列第 4;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中,升至全球第 6 位。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南京超前布局原始创新。2023 年共有 10 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累计达 23 家、占全省近四分之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 1 万家;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型材料等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未来产业业务收入增长 28%,江北新区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融资融智,走转型新路。1 月 12 日,昆山创新发展投融资交流会举行,昆山市产业资本中心正式启用。近年来,昆山坚持把金融改革创新作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创新转型的重要引擎,以资本之力黏合产业链各环节要素。从「世界工厂」到率先提出打造产业科创中心,昆山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磅礴力量加速汇聚:高新技术企业数首次突破 3000 家,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未来膜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省级科学项目获批、落户;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 3 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9 家,国显光电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动能厚积薄发。
强链补链延链 抓住关键支撑主动「立」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也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1650」现代产业体系是江苏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强省建设的关键支撑。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指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形成江苏产业发展的先导优势、特色优势和综合竞争优势。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和数字化、服务化转型,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先发展,积极布局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江苏持之以恒锤炼实体经济看家本领,加快制造强省建设步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现已建有 10 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 16 个省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强链补链延链,有序推进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把精准招商作为培育产业链的重要支撑。淮安立足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集聚区,紧扣「7+3」先进制造业集群强链补链延链,深入研究每个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市场布局、产业政策等情况,逐一编制招商指南、绘制产业图谱,系统梳理行业头部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平台机构等潜在招商对象。盐城「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以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总抓手,聚焦「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 23 条重点产业链,加快引进「顶天立地」重特大项目,孵化「铺天盖地」科创项目,新能源产业入选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示范集群,晶硅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不锈钢产业规模跃居全国前三位。宿迁开展「招商引资攻坚年」,紧扣招商引资「6211」目标,围绕「6+3+X」制造业产业体系和重点产业链,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5 年时间内,「光伏产业」在宿迁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成为该市首个突破千亿级的产业。
用明天的科技锻造后天的产业。1 月 8 日,2024 未来产业发展大会在无锡经开区举行,上海技术交易所未来技术交易平台、华南理工大学类脑科学研究创新中心等在内的六大未来产业创新平台集中亮相。大会现场启动未来产业十大场景全球征集活动,设立 1 亿资金池,支持人形机器人、工业软件和通用智能、元宇宙、北斗卫星和商业航天、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等十大国内首创性创新应用场景方案落地。从物联网行业收获「首航」到「领航」的无锡,已瞄准未来产业蓄力赋能,构建了「5+X」未来产业发展体系,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机构相继落户;各板块步调协同、未来产业集聚成势,其中经开雪浪小镇未来园、惠山量子感知产业园、新吴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等特色产业园区,成为吸引前沿企业、新锐企业的「新磁极」。
筑强民营经济 强化问题意识精准「导」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引导民营企业践行新发展理念,做大做优做强民营经济。江苏是民营经济大省。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投融资等重点领域改革,促进各类经营主体竞相发展。江苏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 2024 年重点要抓好的九项任务之一就是「着力扩大有效需求」,要求扩大有效需求,发挥好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全面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对症下药,点燃「政策引擎」。1 月 16 日,江苏省政府召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专场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新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有关情况。瞄准当前制约江苏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制定出 4 个方面 20 条具体举措,并明确指标性要求,旨在「政策带感、企业有感」,充分体现江苏辨识度,解决民企「最愁、最盼」。发布会上,相关部门主管领导直言不讳地指出市场准入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仍然存在、涉企检查频次较高等营商环境需提升之处。
真金白银,激活「一池春水」。民间投资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环节。2024 年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首次设立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库,入库项目 200 个,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 163 个,未来产业 37 个,年度计划投资 652.2 亿元。此外,最新出台的《关于以进促稳推动江苏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在推进江苏全域资本项目高水平开放改革事项中提出,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主体范围,允许省内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借用等值 1000 万美元额度内的外债。下一步,江苏还将出台优化完善免罚轻罚清单,鼓励各地建立健全政商交往正面清单,以及鼓励民间投资进入交通、水利、清洁能源、新型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农业农村、市政、环保、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细分行业的指引指南,全面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多向发力,各地「摇旗呐喊」。南京新年第一会首次以「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明确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当好产业创新「排头兵」,支持民营企业当好模式创新「领头羊」,向全社会释放「壮大创新型民营经济、增创高质量发展优势」的重要信号。苏州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邀请企业家坐在会场中间前排区域,让企业家作为会议主角。获评 2023 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最佳口碑地级市」的无锡,新年首会聚焦「专精特新企业服务」,现场发布厚达 18 页的「专精特新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体系」文件,搭建银企授信渠道,为全市各级专精特新企业新增授信总额超 800 亿元。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开年即开跑的江苏,正以「兔」跃「龙」腾之势,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力量,奋进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
责任编辑:贾潇潇
作者 何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