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心系「国家事」 践行肩扛「国家责」

作者
作者
全面服务研究维护高效

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们重要回信中所提出的要求和期望,我们必须牢记于心、践行在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面理解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核心内涵

心系「国家事」就是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首先,要「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为此,党中央作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旨在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南京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 A 类高校,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第一个南大」建设之路。其次,要「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培养什么人,既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南京大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大学,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而绝不能培养出「香蕉人」「两面人」「掘墓人」。再次,要深刻领会「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只有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才能真正实现为了人民办好南京大学、依靠人民办强南京大学、让人民共享南京大学的发展成果,使学校事业发展真正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肩扛「国家责」就是肩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首先,肩扛建设教育强国之责。紧紧抓住提高质量这个核心命题,牢牢把握促进公平这个基本要求,时时彰显教育活力这个关键标志,处处体现教育贡献这个重要使命,使南京大学早日成为「让人民满意、让党放心、让世界点赞、让社会称道」的「第一个南大」。其次,肩扛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之责。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增强人才培养自信,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再次,肩扛科学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之责。从「中国之问」所强调的本土化要求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从「世界之问」所强调的全球视野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与人类社会共命运;从「人民之问」所强调的人民性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与人民群众同唿吸;从「时代之问」所强调的开放性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与时代发展同进步,服务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

深刻把握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实践要求

喜逢盛世,应不负盛世;恰逢其时,当奋斗其时。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必须在强化「自觉追求」、努力「再创佳绩」、主动「争做表率」上着笔墨、做文章、下功夫。

强化「自觉追求」。「大力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我们所寄予的谆谆嘱托。大力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首先,要增强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政治自觉,始终以人民为重、以国家安全为大、以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其次,要增强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情感自觉,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再次,要增强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行动自觉,敢为人先、上下求索,勇于创新、多作贡献,攻坚克难、有所建树。

努力「再创佳绩」。「在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我们所寄予的殷殷希望。在立德树人上再创佳绩,要突出立德树人核心任务的落实,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着力立德树人体系的完善,把立德树人融入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之中;要加强立德树人队伍的建设,引领广大教师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要聚焦立德树人机制的健全,全方位激活「德智体美劳」五大要素的赋能机制、全时段明责「生师家校社」五大主体的落实机制、全局性优化「人财物时空」五大条件的保障机制。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南京大学作为国家战略性科技力量,要紧紧围绕「基础研究、创造技术、成果转化、服务社会」全面发力,发挥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优势,自觉服务国家产业创新高地的建设;瞄准前沿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精准布局创新研发平台,领衔或参与打好「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有序融入国家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主动「争做表率」。「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我们所寄予的深情期待。坚定文化自信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讲好中国故事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南京大学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头堡,首先,要在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学科支撑上争做表率。主动服务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以「南大原创、南大名家、南大学派」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其次,要在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规律上争做表率。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寓于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之中,做到陈情和说理、语言和形象、共识和个性、价值和文化相结合。再次,要在搭建讲好中国故事的平台上争做表率。切实搭好中外科技合作、学者互访、留学交流、孔子学院等平台,建好校内高端智库,让中国故事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话题。组织专家学者积极利用国际组织、多边场合、国际会议会展等公共平台,向世界讲述生动的中国故事。

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关键「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一要「守住魂」,做到「两个维护」。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时代唿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确立的是全党的顶梁柱、人民的主心骨,确立的是思想的定盘星、行动的指南针,确立的是进行伟大斗争、赢得最终胜利的政治保证。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二要「提振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与赓续「宽德养士、至乐成学、吾道在国、与世恒新」的南大精神结合起来,以宽厚之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育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从苦学之中求乐学,以乐学而成其学,实现「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三者的有机统一;以「吾道无穷」的祈愿,明晰「吾道在国」的方向,坚守爱国、报国、强国之道;在与时俱进中恒久创新、在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中发挥引领作用,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三要「聚焦人」,坚持以人为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标准,以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有机统一。以「人才梦」托起「南大梦」,以「南大梦」助力「中国梦」。认真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头雁工程」为牵引,以「擎天计划」等为支撑,大刀阔斧地「开」第一资源兴校之路,大气磅礴地「发」第一资源强校之力,以开阔思路、开明举措、开放环境持续高效地释放出发掘人才资源、发挥人才优势、发展人才事业的强大活力,为建设「第一个南大」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有力的人才保证。

四要「不折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热腾腾奉献,静悄悄创新」,深刻认清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战略思想,是引领建设「第一个南大」的指挥棒,必须自觉融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为一体,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决不做让师生失望的蠢事、华而不实的傻事、违背规律的笨事。

五要「致力成」,激发「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源自于党性、责任、良心和本领。精神所在就是力量所在,血脉所系就是动力所系。激发「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就是要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把忠诚作为为政之魂、干净作为立身之本、担当作为成事之要,让自己永远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以出神入化之功,收出类拔萃之效,早日在世界上建成「第一个南大」。

生逢伟大时代,是我们的人生之幸;不负伟大时代,是我们的人生之责。立足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牢记「国之大者」,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大力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在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努力以加快建设「第一个南大」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江苏省政协党组成员、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责任编辑:张 宁


作者 胡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