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根基丰润道德沃土

作者作者
平台提升构建框架规范

吴江区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始终坚持群众主体地位,突出「聚共识、树导向、培根基、促实践、建规范」五个主要环节,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足功夫,努力把「三个倡导」内化为市民的认知认同,外化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聚共识——大力推进宣传教育

增进全社会认知认同是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前提。吴江区围绕这个逻辑起点,下大力气做好宣传教育文章。高起点谋篇布局。吴江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和国民教育系统工程重要内容,纳入到正在实施的「四五六」战略和 1058 民生工程,制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构建推进此项工作的总体框架。多层面学习教育。围绕核心价值观主题,充分运用党委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会、学习日、四新讲座、微型党课、干部教育培训、「5+X」在线学习、社区教育平台、鲈乡讲坛、道德讲堂、传统文化进校园、市民阅读节等有效载体,采用专家辅导「学」、领导带头「学」、培训专题「学」、电视直播「学」、网络在线「学」、个体自主「学」、互动交流「学」等形式,覆盖各类群体,形成有力态势。立体式宣传引导。设立「中国梦」公益广告主题宣传广场,在主次干道、商业大街、公共场所等持续贴出「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新闻单位全媒体融合联动,通过开设专题专栏,开辟「社科时评」,制作公民道德动漫片、吴江好人微电影、核心价值观专题片等,编撰《吴江好人录》,设立「善行义举榜」,编辑推送公众微信,深入浅出解读传播核心价值观内涵要义,使核心价值观宣传「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最大程度扩大社会认知认同。

树导向——广泛培育先进典型

精神需要引领,价值需要导航。吴江区注重挖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先进典型,用最鲜活的教材、最直观的导向,确立社会的「价值坐标」。典型类别多样化。突出核心价值观主旨要求,组织和协调相关单位,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典型选树活动。如「百名孝儿女」、「最美法官」、「最美警察」、「最美教师」、「百名美德少年」、「以德育子家庭」、「文明之星」、「七都孝贤」等,类别涵盖各类群体,体现出主体的广泛性和个体的先进性,为人民树立学习榜样。典型选树常态化。持续 6 年开展「吴江好人」评选活动,通过组织举荐、社会推荐、个人自荐、媒体寻访等途径,深入挖掘「好在平时」、「好在瞬间」的凡人善举和「草根模范」。创办「民间设奖」,建立「美德基金」,褒奖先进典型,通过示范带动形成群体效应。到目前已评出「吴江好人」69 人,涌现出 9 位「中国好人」,10 位「江苏好人」,1 位江苏省道德模范。典型宣传形象化。组织开展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巡讲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让广大市民在聆听道德故事中领悟道德力量。以「吴江好人」和道德模范为原型,创作《你是好人》、《算盘响》、《烈火深情》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剧、小品、小戏,开展「德行吴江百场文艺巡演」,使典型宣传插上艺术翅膀,增强了感染力。

培根基——创新特色课堂

吴江区自觉确立「无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的工作理念,坚持「利」「用」相长,「虚」功「实」做,连接地气,扎根沃土。推进「主题性」场馆建设。先后投入 1600 多万元,建成「家在苏州·乐居吴江」城市文明综合馆、苏州公民道德馆、思贤道德广场。城市文明综合馆充分挖掘历史发展中的文明元素,展示吴江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苏州公民道德馆紧扣「德」字,全方位展现先贤的道德风范和当代的生动实践;户外的思贤广场,在大型户外显示屏播放公益广告,设置「道德足迹」、文明情趣小景等。创新「乡土型」阵地打造。区政府设立引导基金,在农村建设「乡风文明馆」。该馆立足「乡土」特色,彰显村民「风貌」,突出「文明」主题,取之于村落的人文特色、传统习俗和身边的乡贤名人及榜样模范,凝炼成村民世代相传的情感纽带,使村民在亲情、直观的感悟中激扬道德力量。目前已建成乡风文明馆 11 家,成为农村「有根」、「有温度」的特色课堂。丰富「内涵式」功能。依托乡风文明馆,各村注重个性化、内涵式发展,如创设核心价值观文化墙、设立乡贤榜、拍摄《我的乡亲、我的村》微电影、制作「党员微故事」等等,还开设乡风文明志愿岗、开办道德银行和文明存折等载体活动,开展「百名孝儿女」、「百名好母亲」、「百户幸福家庭」、「文明户」等评选,让点滴善举蕴含的精神基因,潜移默化传递发扬,进而广播种子、厚植根基。

促实践——多元搭建参与平台

把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贯穿文明城市建设全过程,开展「微文明」行动,制定《吴江文明市民「十不」行为规范》,从广大市民的日常行为入手,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文明餐桌行动。以宾馆、饭店等各类餐饮企业以及各类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为重点,大力推进「文明餐桌行动」,将「文明餐桌」宣传活动、节约行动、控烟行动和酒后禁驾行动落到实处。文明交通行动。制定《吴江区文明交通工程实施意见》,开展文明交通志愿行动、「门前包干」和路长责任制、「市民公共文明实践周」、「司机文化节」等活动,组建 100 多人定岗定职志愿者队伍,引导市民自觉礼让、文明行车、安全出行。文明旅游行动。建立文明旅游联席会议制度,将文明旅游的要求纳入旅行社行业文明单位测评体系,采用编印手册、温馨提示、微博、微信等,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活动。志愿服务行动。建立「吴江区志愿者资源人才库」、举办志愿服务公益创投活动、设立志愿服务主题月活动、建起社会公益园等工作,开展志愿者星级评定和「志愿之星」十佳个人、十佳团队评比活动,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到目前注册志愿服务团队 91 个、志愿者人数超过 10 万人。

建规范——刚性推动形成风尚

在推进柔性化教育引导的同时,积极尝试刚性化管理规范,为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保障。村规民约促民风。围绕核心价值观的 24 字方针,组织 250 多个行政村制定《村规民约》,并辅之以「说事」、「办事」、「议事」、「评事」等自治协商机制,建立起家风劝导员、村风巡视员、民风督导员等队伍,倡导和约束日常行为。诚信建设树政风。积极推进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重点领域诚信道德教育。建立「诚信红黑榜」,定期发布「老赖」黑名单。在食品行业开展「学习双桂坊,诚信做食品」主题创建活动。组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运用网络特别是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等平台,宣传普及诚信道德规范。完善监督转作风。开通「区长信箱」、「书记信箱」以及 12345 市民热线,为市民提供便捷的监督和反映渠道;同时,面向社会聘任 70 名党风政风监督员,以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对党风政风建设的监督作用,促进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发挥带头引领作用。舆情引导扬新风。组建 600 多人网络「红客」(网络发言人)队伍,加强网络舆情监管,清朗网络空间,传播正能量、弘扬新风尚。

(作者系中共苏州市吴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陈伟龄


作者 周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