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担当起「展形象」的江苏使命

作者
作者
开发方案流程部署重构

在去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把「展形象」作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并作出深刻论述,强调要重塑外宣业务、重整外宣流程、重构外宣格局,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宣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优秀当代文化,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对外宣传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我们党对外宣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对外宣传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有的放矢地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外宣传工作,最关键的就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展形象」的重要论述,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结合江苏实际,把握机遇挑战,找准方位坐标,强化使命担当。

——要进一步强化讲好江苏改革开放的故事、服务国家总体外宣的使命担当。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江苏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地区,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比较早比较多。随着改革全面深化、开放进一步扩大,国际社会对江苏关注度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宣介江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务实举措和阶段成果,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人文交流与合作,把我们的朋友圈做得大大的,对他们既讲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又讲我们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国际社会透过江苏这扇窗口进一步增进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理念。

——要进一步强化讲好江苏文脉传承的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使命担当。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日益提升,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国际话语权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这就要求我们,立足江苏丰厚历史文化资源,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下大力气加强内容建设,打造更多适合国际交流传播的文化艺术精品,进一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真正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要进一步强化讲好江苏和平友好的故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为国际和平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世界和平面临严峻挑战。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人人享有和平权,仍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用好南京「国际和平城市」、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南京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等资源,善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深入推进南京大屠杀史实国际传播,组织开展国际和平主题活动,持续开展和平学术研究,大力培育和平文化,积极对外宣介和说明中国的和平理念与实践,扩大我国和平权话语国际影响。

——要进一步强化讲好江苏「强富美高」的故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江苏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和十九大精神,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发展的势能正在加快蓄积,既面临难得契机和有利条件,也面临许多新课题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省情实际和阶段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向国际社会宣介江苏「六个高质量」的生动案例和典型事件,展示江苏人民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奋斗进取的新实践新形象,既用「做得好」为「讲得好」奠定基础、增强底气,也用「讲得好」为「做得好」集聚人气、营造环境。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新要求。新形势下的对外宣传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宣传部长会议以及全国全省外宣工作推进会的部署要求,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守正创新,坚持贴近中国实际、国际关切、外国受众,坚持地方定位、国家站位、全球视野,用江苏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用江苏实践阐释中国理念、用江苏文化展现中国形象,更好服务国家外宣总体布局、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

一、突出首要任务,着力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苏生动实践的对外宣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总纲领,凝结和体现着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做好对外宣传工作,要把向世界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在江苏的生动实践作为首要任务,讲好江苏贯彻新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故事,讲好江苏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讲好江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合作共赢的故事,用江苏实践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思想、理念、方略,帮助国际社会更好掌握理解认同当代中国的金钥匙。抓住重要契机。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等重大主题、重大活动,精心做好对外新闻报道和传播工作,深入宣介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人民生活显着变化,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对江苏的认识和了解。整合媒体资源。统筹用好国内和国外、中央和我省媒体,开展形式多样、到达率高的对外宣传。创新做好网络外宣,充分发挥交汇点、荔枝、「我苏」外宣平台作用,不断提高海外社交媒体账户的粉丝数量、互动指数和关注度活跃度。开展「本土化」传播,借力新华社、中国日报等国家主流外宣媒体,深化同境外主流媒体的合作,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和周边国家媒体来江苏开展「HiJiangsu」采访报道活动,邀请境外媒体摄影记者和知名摄影师来江苏开展「Show Jiangsu」采风采访、举办摄影展、推出海外专版和微纪录片,邀请海外社交媒体江苏账号的外籍粉丝来我省开展「Go Jiangsu」采风活动,分享见闻、宣介江苏。注重效果导向。聚焦国际社会关切,遵循外宣工作规律,加强选题策划和议题设置,多用融通中外的话语表达,多用生动鲜活的实例,多用中外各方人士的感受,多用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把握好分寸和尺度,做到自信而不自满、昂扬而不张扬,更好地消除疑虑、增进理解、赢得支持。

二、坚持国家站位,着力做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点外宣平台

在国家一些重要战略布局中,江苏既有区位优势、实践优势,也有历史文化优势。要更加自觉主动地对接「一带一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重点做强「一带一路」原创文化、运河文化、江南文化等交流展示平台,加强内容建设,推动提质增效,使其成为新时代江苏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做优「一带一路」原创文化交流平台。持续办好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历史文化名城参会,深化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对话,共享文化遗产,共谋文化传承,共促城市可持续发展,把「名城会」打造成以「一带一路」原创文化交流为主要内容的标志性会展平台。支持苏州交响乐团、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等赴纽约联合国总部、俄罗斯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欢乐春节·精彩江苏」活动,支持连云港举办徐福文化节、中国与中亚五国「丝路晚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周边外宣。做亮运河文化交流平台。组织好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暨2019世界运河大会、世界运河城市文化旅游合作大会、中国大运河文化品牌传播国际论坛、「莱茵河遇见大运河」中德媒体互访等运河主题外宣,做好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的对外宣介工作。组织原创歌剧《运之河》、「美哉大运河」大型图片展、运河沿线城市文化主题展等赴世界运河城市巡演巡展,联合国际专业团队拍摄制作纪录片《看运河》,举办运河主题国际微电影展,做好《中国运河志》等运河题材书籍出版译介工作,大力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试点建设,加快建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数字云平台等标志性项目,讲好运河主题故事,促进运河文化交流。做特江南文化交流平台。持续打造江南文脉论坛,邀请国际知名汉学家参与,开展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加强对论坛相关活动和成果的对外宣介。持续加强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成果《江苏文库》的对外宣介,精选精华编并组织海外汉学家翻译,打造「江苏文化译林」。

三、挖掘特色资源,着力在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做响地方特色外宣

江苏文化资源丰富,文化遗产众多。要深入梳理挖掘美文、美食、美景等地域文化资源,加强规划、强化统筹、凝练价值、打造精品,统筹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更好擦亮江苏文化名片。立足地方特色和资源禀赋,在摸清文化「家底」、理清文化脉络的基础上,把最能体现江苏特色、富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鲜明时代特征、外国受众感兴趣的地域文化提炼出来、展示出去。围绕打造苏州园林、昆曲、丝绸、南京城墙、云锦、宜兴紫砂、雕版印刷、淮扬美食、汉画像石、东海水晶等地方名片,策划举办海外展示展演和体验交流,推出外宣专题片、适合网络传播的多语种微视频、海外社交平台账号,通过各种形式说、多个渠道说、反复对外说,不断增强外国受众印象。不断提升文化交流品牌。「符号江苏」要加强选题策划,建立完善综合数据库,注重文化庙会等衍生品的开发维护,有效延伸产品产业链,打造最具辨识度的文化标识。「同乐江苏」要顺应来江苏旅游、学习、工作外籍友人越来越多的趋势,策划开展中华文化体验之旅系列活动,精心组织金鸡湖国际龙舟赛、国际爵士音乐节、在苏留学生汉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外国友人在参与中增进对江苏的认同感和对中华文化的亲近感。「发现江苏」要根据外籍人士对中华文化、江苏风物的喜好和偏爱,组织他们深入各地拍摄美图视频,并利用「照片墙」等社交媒体平台传播苏美苏韵、讲述苏人苏事。创新做好江苏旅游的海外推广。充分发挥旅游在中华文化传播和交流中的重要作用,面向外国游客精心打造富有历史底蕴和时代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旅游产品,让外国游客更好体验中华文化经典、领略中华文化精髓,更乐于把江苏作为他们心仪的旅游目的地。

四、传播中国价值,着力发挥文艺精品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

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既要宣介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注重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推动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文艺精品、文化成果走向海外。多承担国家项目。各地各部门要强化为国家外宣多作贡献的意识,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外宣精品,用这些精品力作承担好国家外宣项目和任务,真正实现以江苏文化展现中国形象。推动「走进去」。依托柬埔寨「西港特区」平台,赴柬埔寨、泰国开展「感知中国·江苏文化周」活动,举办舞剧《南国红豆》柬泰巡演,组织中柬互译作品发布推介、版权贸易以及非遗文化展演展示,推进媒体交流合作。以鉴真精神为纽带,开展中日间的文化合作和人文交流,组织中日两国青年学生「鉴真精神」寻访之旅活动,厚植中日友好民间基础。组织原创歌剧《鉴真东渡》赴美国巡演,推动江苏文艺精品走进西方主流社会。更好「引进来」。办好第五届南京森林音乐会、iSING国际青年歌唱家训练营,加强活动的组织程度和策划水准,提高参与艺术家和演出阵容国际知名度,让更多观众欣赏外国艺术家的高水平表演,让参演艺术家亲近江苏、感知中国。

五、注重多措并举,着力打造和平主题外宣品牌

贯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推动南京大屠杀史实国际传播纳入国家整体外宣计划,推动南京国际和平城市建设深入开展,对外宣介中国和平理念,凝聚国际和平力量。推进史实传播。运用融通中外的话语表达,有效开展国家公祭的对外宣介,赴美国举办《马吉祖孙镜头中的南京》图片展,与俄罗斯、韩国、菲律宾等国有关机构联合举办南京大屠杀史实展、「慰安妇」史料展等,在讲述史实故事中传播和平理念。积极争取国际二战博物馆协会支持,推动平台共用、资源共享,进一步增强南京大屠杀史实传播效果。开展和平主题活动。组织歌剧《拉贝日记》赴德国柏林、奥地利维也纳等地演出,展示国际友人眼中的史实真相及其人道主义义举。联合国际制作团队拍摄《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第三季,并在国外主流媒体播出。调动民间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深化运用国际论坛、培训班、集会活动等形式,拓展国际和平交流活动,探索推进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境外青少年培训,举办「世界和平法会」「烛光祭」国际和平集会以及国际和平徒步活动。加强和平学术研究。建好用好重点智库——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加强学术研究及成果转化,深化南京大屠杀史实及「慰安妇」问题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出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发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作用,与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合作举办世界和平论坛,搭建中国向世界传递和平之声的平台。与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共同发起和平主题传播项目,加强国际和平城市间的互动交流。推进和平学术研究成果外译工程,组织「世界和平城市丛书」出版译介,丰富中国和平学研究话语体系。

对外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稳方向导向,精心谋划策划,推动见事见效。加强统筹协调,更好统筹内宣外宣和网上网下,更好统筹工作部门和地方外宣,强化「大外宣」意识和「一盘棋」理念,明确工作职责,做到「干什么」任务明确、「谁来干」责任明了、「怎么干」思路明晰,避免资源浪费,实现效益最大化。拓展外宣主体,鼓励「走出去」企业承担人文交流项目、宣介好中国形象,支持专家学者特别是高层次专家与境外各界人士展开对话交流、以学术方式讲好江苏故事,发挥好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优势,使之成为对外宣传的重要力量。强化问题意识和效果导向,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外宣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要正视不足、靶向施策,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要进一步增强对外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解决好分众化不够、精准化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把握好对外宣传的基调,解决好内外不分、时效不够等问题;进一步拓展外宣媒体融合的深度、境外传播的广度,解决好利用海外社交媒体开展传播互动性吸引力不强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切实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解决好本领恐慌、知识更新滞后、执行力不强等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以钉钉子精神把「展形象」各项任务做实做细做精,共同推动对外宣传工作强起来。

责任编辑:丁和平


作者 王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