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扩大消费 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能

2024 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更大力度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是城市价值的直接体现,是城市影响力的重要方面,已成为新一轮区域竞争的重点。泰州产业基础雄厚,枢纽优势明显,发展动力强劲,有条件更有责任在持续扩大消费上率先作为,以一域发展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助力添彩。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消费供给。不断提升消费供给的多样性、适配性,引导和培育消费需求,增强市场的活跃度。一是规划重点消费载体。抓住「一轴一核三极三城」整体布局和分片推进的有利契机,秉持「场景营城」理念,与文化中心片区、金融商贸片区等六个重点片区的主体功能、空间意象、开发容量、业态配比、建筑形态、人流系统等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着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水平。以奥特莱斯、大卫茂等项目为抓手,推动六个重点片区消费载体连点成片、串珠成链,打造更鲜明的里下河商贸门户标识,实现消费空间与城市发展共融共生。二是构建多元消费场景。深入研究重点片区项目布局、业态类型和运营模式,编制重点消费载体招商目录,明确项目招引思路、目标、方向、任务等,实现精准招商。一体化推进文商旅融合复兴,以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带动东进路、济川路、永定路等传统商圈迭代升级,打造更高能级、更多功能、更强黏度的标志性商圈,带动中心城市人气商气不断汇聚。进一步升级环凤城河发展业态,面向年轻人打造更多特色消费场景,大力发展首店经济、网红经济等集舒适感、归属感和新鲜感于一体的商业新空间,构建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的高品质文商旅生态圈。三是打造特色商业街区。聚焦凤城河、稻河草河等老城核心片区,强化系统保护,突出留人、留形、留神韵,保护修缮文保单位,塑造特色空间,高水平运营钟楼巷、十胜街等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实现「历史文脉」与「现代商脉」和谐统一。加快推进凤城悦天地、泰福里等新型商业街区建设,策划更多创意活动,讲好「梅桃柳」「儒释道」「水盐茶」独特文化故事,具象演绎 IP、塑造品牌,打造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有机融合的特色街区,营造更多街角「微景观」和「打卡点」,培育创建省级示范步行街。
着力增强收入支撑,扩大消费需求。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一是充实「钱袋子」,让居民「有钱可花」能消费。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就业是收入的重要来源。牢牢把握「消费随人走、人随产业走」这一基本逻辑,聚焦「以产聚人、以人兴市」,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泰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持续以项目建设「三比一提升」行动提增量,以工业经济「亩均论英雄」改革优存量,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抓变量,着力构建「一个产业体系、四个特色产业集群」,以高质量产业带动高层次就业,实现高水平收入,致力形成「产业导入人口,人口拉动消费」的正向循环,激发社会长期消费潜力。二是打好「组合拳」,让居民「后顾无忧」敢消费。对未来预期越稳定、民生层面后顾之忧越少,消费意愿就越强。围绕更高水平的「民生七有」,连续三年聚焦教育举办「新春第一会」,省优质园覆盖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三星级以上高中覆盖率均居全省第一;高起点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快推进中国医药城康健医疗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与南京医科大学合作共建「健康名城」,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聚焦民生「急难愁盼」,突出「一老一小」两个重点群体,在全省率先印发实施《泰州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泰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泰州市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2 版)》,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性保障,明确政府兜底保障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给出民生保障「指南针」,泰州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效百姓满意度保持在全省前列。三是走出「新路子」,让居民「买得其所」愿消费。研究制定更加「接地气」的产业政策,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不断推动投资在转化为实物工作量的过程中,通过商品或服务购买等链条传导,有效带动收入增加、消费扩大,进而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在总结前期消费券等刺激政策的基础上,顺应消费数字化趋势,拓展消费券支持范围,激励引导经营主体增加高性价比的商品和服务供给,充分满足居民个性化、多元化、高品质消费需求。创新消费市场监管机制,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执法力度,围绕预付式消费、个人信息保护等难点痛点,完善消费领域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消费规则,释放消费潜能。
坚持以人为本,夯实消费基础。聚焦各类新兴群体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培育,打造消费增长的动力引擎。一是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泰就业创业。聚力推进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出台「青年和人才 8 条」,安排市级财政资金 4000 万元,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来泰、回泰、留泰工作激励机制,持续办好「泰州日」系列活动,力争 3 年内走进 100 所省内外高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 10 万个以上优质岗位。创设「泰有引力」周末嘉年华,高标准建设人才驿站、人才公寓、人才社区,做精「凤城英才」创新创业大赛、蜂鸟青创大赛,办好生物医药「一赛两会」、科技·人才活动周、人才金融会客厅,建立青年和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全力打造「泰有引力」人才生态。二是培养更多技能型劳动者。深入落实《关于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方案》,鼓励引导更多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建设培育,着力培育壮大「泰州工匠」队伍,打造高技能人才方阵。聚焦泰州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高技能人才需求,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为引领,实施「技能泰州」百行千企技能人才岗位练兵活动,建立健全培训、练兵、比武、晋级、激励相贯通的技能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依托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等优质载体,建设集培训、引导、示范技能人才成长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实训中心等产教融合平台,争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三是培育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是创业致富的重要群体。深入落实《泰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泰州市委市政府关于解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的十条措施》,深入开展「清风行动」营商环境领域基层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从根本上打破「熟人社会」的陈规陋习,真正做到企业办事不求人、部门做事不看人。扎实推进「一件事」改革,全面实施行政审批超时默认制,审批时限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一件事一次办」成为泰州政务服务的鲜明特色。分行业打造专业化服务团队,重点在产品注册申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多便利,争取更多政策红利,全力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闯出广阔新天地。
(作者系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责任编辑:陈学科
作者 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