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实际,热切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正确方向。全面小康的核心在「全面」,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是「一个不能少、一项不能少和一步都不能迟」的全面小康,又体现在涉及领域是全面的,覆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统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其实现提供强大动力、可靠保障和根本支撑。
江苏肩负着「两个率先」的光荣使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已迈出坚实步伐。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上下牢牢把握中央领导对江苏发展的谆谆嘱托,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在全国率先制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并根据发展进程和中央的最新要求不断丰富、完善和提升,充分发挥指标体系的监测、激励和导向作用;与此同时以「八项工程」为抓手,强有力推动了小康建设各项举措和实事的落实,「两个率先」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全面小康展现出清晰可见、令人鼓舞的生动景象。根据 2003 年制定的《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监测结果,2010 年以省为总体实现了省定全面小康指标,目前全省有 12 个省辖市以市为总体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标准,纳入省级监测的 62 个县(市、区)中有 49 个达标,达标比例达 80%。对照 2013 年修订的升级版《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和国家统计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测算,目前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已超过九成。全省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显着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发展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2014 年,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8.19 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 7000 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转变为 5.6∶47.7∶46.7,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六年保持全国第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7173 元,人均年收入低于 4000 元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由 2011 年底的 411 万人减少为 116 万人,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参保率均稳定在 95% 以上,国家生态市(县、区)达到 35 个。全面小康建设成果普遍得到老百姓认可,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但对照中央的新要求和群众的新期待,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新定位,奋力开创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新境界。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江苏工作的最新要求,围绕「两个率先」光荣使命,紧扣「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发展定位,牢记历史责任,强化使命担当,咬定目标,以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实干精神,努力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要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使发展更有质量、更加均衡、更加全面、更加绿色、更可持续。转方式调结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迈过的坎,要把注意力集中到结构调整、科技创新、集约发展上来,确保经济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动力,要按照总书记「江苏要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的要求,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优化发展体制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人民群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体,要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建设一个不含水分、实实在在、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确保全面小康建设的成果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
(作者系江苏省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责任编辑:丁和平
作者 夏心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