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思想价值引领 推动文化强省建设

作者
作者
先进全面创新性开发构建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始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先进文化引领方向、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思想之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包括了建设文化强国。站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上,肩负文化强国建设新使命,迫切要求我们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在文化自觉自信基础上全力实现文化自强,全力构建文化建设新发展格局。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江苏是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强化思想价值引领,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进程中,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奋力推动文化强省实现新的跃升。

建设文化强省,要突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新发展阶段凝聚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磅礴力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要求,集中体现了「敢为天下先」「为全国探路」的江苏担当与使命。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江苏敢为天下先,在改革开放每一个重大关口都走在前列、探路示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掀开了全国思想解放的序幕,「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成为全国农村改革的新力量;邓小平同志以苏州小康建设探索概括出的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引领全国小康社会建设,「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苏实践的示范。今天,江苏在交上一份成功实现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答卷之后,进入率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新发展阶段,必须更加突出思想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坚定自信,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凝聚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精神力量,就是文化强省建设的最突出、最关键、最重要环节,是江苏在新发展阶段保持「走在前列」的重要动能。

建设文化强省,当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探路者、先行军,需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新时代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我们需要理清江苏的文化基因图谱,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探出新路径。江苏文化基因是多元丰富的,拥有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多种基因。江苏是具有丰富灿烂文化传统的文化大省,不仅有「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闯天下之气概,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价值观,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精神。从雨花台到茅山,从盐泰新四军文化再到沙家浜故事等江苏的革命文化,还有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走在前列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成就,都是激发江苏人民凝聚力量、昂扬走向文化强省目标的重要资源支撑。我们要深入阐释弘扬雨花英烈精神、周恩来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淮海战役精神,弘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更好践行「不忘本来、吸收外来、走向未来」的新时代文化创造创新的使命。

建设文化强省,要勾画好全域空间文化版图。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江苏的文脉地图充满着璀璨而丰富的地方文化。吴风汉韵、南秀北雄。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汉文化,各具风韵。江苏水文化同样无比灿烂。一条京杭大运河的沿河文化融会古今,正在重新解读;浩瀚博大的黄海文化尚未破题;浩浩荡荡、深邃博大的长江文化,从南到北、宁静悠远的太湖文化、高宝湖文化、洪泽湖文化等有待深入探寻。文化的空间布局,是江苏文化强省建设实现新跃升的主要维度之一。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打造文化特色浓郁的城镇化网络体系,是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表达。城乡是孕育、包容传统文化魅力和创新价值导向的主要空间,也必然是吸引文化加持和创新创业活动的主要承载地。文化的多元集聚是提升城市创新创业密度的重要催化力。文化是集聚人才高等要素的根本吸引力。以文化为本源动力和核心引力,带动城市围绕文化要求集聚发展,协同推进城市的创新发展。进入数字时代,我们需要构建城市文化大 IP 体系,资源库、市场化开发机制、生活体验场景和商业活动场景,构建未来城市场景体验集聚地。美丽乡村将是未来大众「记得住乡愁」的心灵慰借之地,乡村文化也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融交汇的故乡。

建设文化强省,要强化「人民至上」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全方位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不断用强大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能力满足不断发展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既是基本需要,也是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需要。解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五大建设」的基本要求。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把握共同富裕的真义。人民在总体的、长远的、根本的文化需要和文化利益上趋于一致,同时又在眼前的、局部的文化需要和文化利益上存在着各种差异,这就需要我们用不断扩大的文化事业来满足人民群众一致性的文化需要,即用导向正确的文化公共产品不断满足人民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基本文化需要,为强起来的民族铸魂筑神,凝聚人民的精神力量。巩固文化自信基础,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公平和谐的精神风貌,是建强文化事业的主要目标。同时,还要用充满活力和蓬勃创造力的机制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用「基本公平 + 比例公平」来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的文化需要和文化利益。

建设文化强省,要在「人」的培育上加大投入。文化强省一定是文化人才强省。我们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染人、塑造人、培育人,用文化铸魂,形成新一代具有时代精神风貌的各类英雄,培育一大批能够积极谋划、发展和创造丰富文化的战略型人才、领军人才、骨干人才、技术人才,造就一支优秀的文化强省建设的文化大军,让人才成为建设文化强省的坚实保障。

(作者系苏州大学教授,江苏社科名家)

责任编辑:陈伟龄


作者 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