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暖人心

作者
作者
分析团队提升解决项目

2018 年 4 月,根据组织安排,我任中共江苏省委驻淮安区帮扶工作队队员、博里镇晶墩村第一书记。晶墩村是大家口中的「上访村」,两年里换了 3 个村书记。对此情形,我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仍感到压力不小。

初识「因病致贫」

为分析致贫原因、找准帮扶项目,我向村干部了解村情民意,发现因病致贫问题比较突出。「村里病灾户比较多,一些病人条件还可以,进不了建档立卡户,矛盾很大。」村党总支书记告诉我。

2018 年 5 月,在村干部的陪同下,我走进晶墩村五组的一栋小洋楼里。这里我来过,印象中是村里最好的房子之一。房主老吴,六十多岁。据他介绍,自己有点手艺,过去在镇政府门前卖烤鸭。由于以前房屋较破旧,儿媳每年过年都回娘家,不愿在婆家居住。2016 年,家中举债新建了房屋,后来儿子还是离婚了。2017 年 3 月,老吴的妻子因癌症做手术,总花费 3 万元仅报了 6000 元。老吴在 2018 年查出食道癌,于当年 2 月做手术,花费 7 万元,报销了一半。老两口因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在家抚养 2 个孙女、1 个孙子。患病前,依靠 7 亩地每年有 5600 元的土地流转收入,另外还有卖烤鸭的收入。患病后,老两口每天在家,也挣不到钱了。谈起盖房子欠下的外债,老吴说,债主看到他的情况,也没向他追过债,都说他「会借钱」!2018 年 7 月,老吴家里被评为低保户,每季度可以领取 2500 元低保金。

像老吴这样因病致贫的不在少数。当时,晶墩村建档立卡 554 人中,因病致贫占 241 人,比例高达 43.5%;通过镇卫生院得知,晶墩村有肿瘤患者 39 人、糖尿病患者 46 人、高血压患者 262 人;村里享受「两项补贴」的重症残疾人就有 37 人。

谋划「送诊上门」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

为解决农村患大病和患长期慢性病的贫困人口负担较重的难题,国家实施了《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我在晶墩村也想通过一些项目试点与其对接,将政策红利承接到村里来。

为此,我邀请省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所陈仁寿研究员来淮安区开展农民健康调研工作,指导项目编制。陈老师熟悉农村工作。2012 年,他撰写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民健康工程」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并在省政协大会上发言。2018 年 6 月至 8 月,陈老师三赴淮安开展调研与学术讲座。最终,我们确定了「送诊上门」项目。后来又根据村里肿瘤患者与残疾人的情况,陆续追加了「家庭病床」「劳动力恢复计划」「医疗救助」等支撑活动。2018 年 8 月 24 日,陈老师组织了 10 人专家团队来淮安区开展义诊。当天,同行的刘庆帮老师专程来到博里镇,为行动不便的患者「送诊上门」。为期 1 年的农民健康「送诊上门」项目正式启动。

一些群众得到了实在的帮助。家住晶墩村七组的吴三勤在农忙劳动时,2 根手指被水泵割断。了解到情况后,我通过「劳动力恢复计划」,为他补齐手术自费部分的 3000 元。老吴的妻子说:「我老公手指断了我很着急,四处去筹资金我也没有办法,感谢政府,给我支持和帮助。」

老吴手术出院后,我邀请学校副教授朱垚一同到老吴家「送诊上门」。那天是 2019 年 9 月 20 日,朱教授到老吴家时,发现他正在家里剥玉米,朱教授果断制止,同时对其术后一个月的护理进行指导并开出了药方。

这种将「灌溉式的广场义诊」与「滴灌式的上门送诊」相结合的做法,体现了「精准施策」的要求。送诊上门项目实施以来,我在晶墩村及其周边乡村共计走访病患 429 人次,赠送轮椅 8 台、护理床 9 台,组织义诊 5 场,资助 81 名患病群众医疗救助金 4.1 万元。

组织「免费体检」

在走访过的村民中,有一个人给我的印象最深,他给我深深上了一课。

他是晶墩村十组的一般贫困户,曾患食道中段癌并在医院做了手术。他的妻子患有高血压,遵医嘱定期检查血压、血糖。那天,听说我来看他了,他鞋也没顾得上穿就出来迎接我。我坐在小板凳上低头记录的时候,他两脚光着,双手掀开衣服给我看他的手术刀口。我当时并没有印象,只顾着核对资料了,这些细节是后来翻阅走访照片时看到的。我深深体会到,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大分量,我们在群众心中就有多大分量。

第二天,我问新任村书记有没有走访过困难群众,他说都走访过了。我指着照片告诉他,「这一看就是个老实人,他见我时高兴得连鞋都没穿,说明我们的干部是没有去过他家的。这样的群众我们都不关心了,那谁还拿我们当回事」。

这次走访让我认识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村党组织就要抓什么。党建工作既要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又要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一个「农村党建 + 农民健康」的轮廓在我脑海里逐渐清晰了。

2019 年 8 月 29 日,我在村部举办了「党建 + 健康」义诊活动。这是村党总支牵头开展的党建活动,目的在凝聚群众、回应群众。当天,镇卫生院对村里 40 名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免费的检查,区中医院 7 名专家专程来到村里为 100 余名群众开展医疗咨询,专家们对 11 名罹患重大疾病的村民进行了会诊,并提出进一步诊疗指导意见。

为了进一步提升「党建 + 健康」义诊活动的体验度,方便老年人体检,我将大型体检车请进晶墩村。在镇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协助下,村里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有序登上体检车,测量血压、拍摄胸片。市中医院 4 名专家专程来到晶墩村现场诊疗,20 名村民根据诊断需要做了 B 超检查。

一位村民自身患有糖尿病,在这次体检中,查出肺部阴影后被淮安市肿瘤医院收治。在他住院期间,我带村干部去看望并送上 1000 元救助金。尽管数额不大,但代表的是组织的一份心意。那天,习惯晨会时到镇里反映情况的老肖也去了,他和医生聊天时,我第一次看到他眼里有了光。

有时,国家为农民制定实施的免费体检政策会遇冷,一些农民不领情。我想,他们并不是不愿意去,而是「讳疾忌医」害怕去,年龄大了不方便去,或者怕落入消费陷阱,等等。当然,主要是缺少了党组织的带领。农村党组织必须主动对接免费体检项目,做好优抚对象免费体检、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65 岁以上农民免费体检三项工作,才能将政策优势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把党旗插在「因病致贫」这一扶贫难题上。只有发挥组织优势帮助农村病患恢复生产生活能力,点亮生活的每一个希望,才能将「党建 + 健康」做成农村的民心工程,做成党建的品牌工程。

曾有学校同事问我,女儿那么小,怎么会同意你去淮安的?我一时竟无言以对。毫无疑问,我错过了女儿的重要成长期。但欣慰的是,在我任职期间,晶墩村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我想,一定是农民健康工作让村民看到了党组织为村里、为大家付出的努力和艰辛,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作者系南京中医药大学保卫处治安交通科科长,曾任 2018—2019 年度中共江苏省委驻淮安区帮扶工作队队员、博里镇晶墩村第一书记)

责任编辑:霍宏光


作者 卢东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