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作者
全面分析方法服务研究
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在一个矛盾凸现期。社会转型期的种种因素冲击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明显增大,心理障碍、精神迷茫等问题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努力化解人们精神和生活层面的各种矛盾,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体现在切实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求上。人们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思想动机支配的,而这种思想动机是由一定的需求引起的,人的积极性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需求的满足程度。服务和满足人的各种正当需求,应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过去,我们对人的需求的把握缺乏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多数时候是被动地而不是主动地研究和把握人的需求,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群众的上访、怨气的发泄、问题的扩大等途径得到群众的需求信息的,造成思想工作被动。只有充分了解和把握人的需求,掌握人的需求发展变化的规律,从满足人的正当需要出发,多方面适应并满足人的需求,体现人文关怀,思想政治工作才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体现在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满足人的价值追求,就要鼓励个性发展,使每个人的潜能和智慧得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就要真正为每个人的个性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环境保证、方法保证,从每个人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工作和生活条件等客观因素,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区分不同对象,因人而异地做好人文关怀工作,而不是把人的发展囿于统一的模式之中。注重开发个体潜在的闪光点,给每个人创造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其能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体现在有效创造人的幸福生活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让人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都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为人的幸福生活服务,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崇高使命和最終目标。进人新的历史时期以来,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传统中坚持创新,更加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同实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让人们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思想政治工作要为创造人的幸福生活服务,就要从关心人们的生活入手,把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做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从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吸取新鲜营养,展示美好前景,激励人民群众同心协力,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奋斗。引导人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正确理解幸福的内涵,用心去体验幸福的感觉,提高人们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引导人们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发展和对他人、对社会所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以正确合理的方法获得自身的幸福,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把追求自身幸福与为他人谋幸福、为社会谋福利有机结合起来,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和谐社会建设中去。
新时期,更加注重人文怀,需要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实践,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召力、战斗力。
创新理念,着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文素质。能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首先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只有重视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努力使思想政治工作从以往单纯说教中走出来,改变传统思维方式,更新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关怀之情,以真情实感帮助人,以诚心爱心感化人,以实际行动鼓舞人,才能有效地解决思想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重视人文知识修养,不断吸取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果,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适应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多样性的特点,深入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充分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喜所忧,切实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解疑释惑,及时把困难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中,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促进社会的团结和谐。
创新机制,着力营造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环境。植根群众、服务群众,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之源。只有不断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着眼于尊重、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切实维护和发展群众的切身利益,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凡是事关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都要尽量让群众了解情况,把党的方针政策交给群众,把困难和问题告诉群众,把目标和前景讲给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有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最大程度地凝聚人心,形成共识。通过宣传、引导、服务,让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对社会、对事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民群众大多是通过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认识党和政府、来感受组织的关怀和温暖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应与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结合起来,在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品格,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得实惠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持久的精神依托和温馨的关怀,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时代的变革面前给人以更多的力量和温暖。运用激励手段,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积极营造-思想政治工作人文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实践探索看,主要有这样一些手段可以运用:运用民主激励,积极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重大问题的决策与管理;运用榜样激励,通过树立典型,激发社会各个阶层人员积极向上的进取心;运用情感激励,善于尊重、理解、关心人,让人们心情舒畅、生活温馨……。总之,通过多种激励手段,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互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人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创新实践,着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以文化人的有效方法。探索用正面教育方法来确立以文化人的导向。有选择地运用古今中外优秀人物的故事,特别是身边的先进典型或受教育者自身的闪光点,对受教育者进行正确引导和正面激励,以培植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受教育者真正感受到人格、尊严得到尊重,个人价值、作用得到认可,生活有激情,工作有热情,对未来有信心。探索用情感体验方法来营造以文化人的氛围。从教育对象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贴近实际的教育主题,设置富有意义的教育情境,引导受教育者自主思考、自我体验,从情感上使其认同和接受教育内容,加深对有关做人做事道理的感悟和理解,实现自我心灵的碰撞,强化纠错改正的意志,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探索用寓教于乐方法来搭建以文化人的载体。当今时代,享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而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能够起到帮助人们舒缓心情、调整心态、滋养心灵的“润滑剂”和“减压阀”作用。面对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应积极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载体,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创建共建活动、评先创优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等,生动反映家庭亲情、人际友情、社会真情,给受教育者提供展示才华、交流情感、锻炼能力的机会和空间,使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放松心情、发挥才能、陶冶情操,进而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奉献的过程中感受社会人文关怀,增强积极情感体验。
作者 崔绍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