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作者
作者

建湖作为江淮生态经济区的核心板块,建湖县委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破题之钥」,奋力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构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经济体系。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积极探索彰显建湖特色优势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提升绿色制造能级,打造产业高地。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深入研判产业发展趋势,不断提升产业「含新量」「含绿量」。坚持增量存量两手抓,既抓项目招引也抓企业培育,近三年,招引超亿元产业项目数量分别为 104 个、159 个、177 个,特别是总投资 103 亿元的耀宁磷酸铁锂电池及系统总成项目签约落户,实现建湖百亿级重特大产业项目历史性突破。目前,开票超亿元企业数由 57 家增至 101 家,税收超千万元企业数由 17 家增至 30 家,市三星级以上工业企业数由 9 家增加到 17 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58 家、中国驰名商标 13 个,获省政府促进制造业转型成效明显地方激励。召开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倡导形成「厚德、守正、创新、奉献」的新时代建湖企业家精神,努力培育本土企业,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坚持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导向,积极抢抓「双碳」风口,大力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谋划开展「企业大走访、项目大推进、产业大招商」活动,确保「十四五」末三大主导产业总量突破 1500 亿元,六条重点产业链开票达 1250 亿元。大力实施工业企业能级提升行动计划,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十百千万」工程,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培育重点企业 1000 家。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做深做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遇建湖鲜」品牌,建成全国最大的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基地,创成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 2 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农产品 9 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 82.8%,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中国虾稻米之乡。持续培大育强东部设施果蔬、中部优质稻米、西部特色水产三大产业基地,大力推行稻藕田综合种养、大规格河蟹种草投螺等生态种养模式,提升「遇建湖鲜」、九龙口大闸蟹品牌价值,提档升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搭建农产品线上线下双市场平台,加快引培一批年销售超 10 亿元的规模龙头企业。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高作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和九龙口镇省级试点,高标准建设高产稳产的「吨粮田」。打响生态文旅品牌,激活美丽经济。围绕把好风景变成好经济,做好「生态 + 文旅」文章,在淮剧发源地沙庄古村原景再现淮剧《小镇》场景,凸显建湖乡村独特空间风貌。筹划以高等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区同创」为引领,以九龙口旅游度假区为龙头,大力推进淮杂「非遗」与湿地「世遗」融合互动,做精做美淮剧发源地沙庄,全力争创国家 5A 级景区,持续放大「建湖有戏—灵龙水乡·淮杂故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叫响「水韵江苏」生态文旅品牌。

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夯实绿色生态家底。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加快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标本兼治提升区域环境水平。加快推进绿色转型。抢抓「双碳」风口,引导企业开发生产绿色产品,以产业发展含绿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紧扣能源「双控」要求,鼓励企业加快节能降碳改造,确保全年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 50 个,建成省级绿色工厂 2 家。目前,百亿光伏悦阳二期竣工投产,大面积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基地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持续打造光伏和新能源电池产业,以屋顶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县建设为引领,积极谋划布局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加快建设绿色微电网,形成「绿电」广泛替代的规模优势,全力打造全国分布式和复合式光伏推广示范样板区、绿色能源高效应用引领区、「双碳」模式特色创新先导区。坚持集约高效发展。推进工业园区整合提升,全县所有乡镇园区并入开发区、高新区,所有新上工业项目全部落户「两区」。在盐城市率先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分 ABCD 四档对企业制定差别化政策意见。深入推进「三项清理」,共清理闲置土地 11332 亩、低效厂房 182.8 万平方米、僵尸企业 45 家,新上项目闲置资产利用占比 80% 以上,连续 4 次创成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为切实促进集约高效发展,将进一步严格项目准入把关和预审,对未达到亩均投资强度 300 万元、亩均应税销售 200 万元、亩均税收 10 万元标准的项目一律不得通过;进一步加强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切实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环境保护「必答题」,空气、水质等主要环境指标处于省市前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九龙口湿地生态修复入选省首届最美生态修复案例,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为进一步保护和修复生态,将着眼天更蓝,强化建筑施工扬尘、道路扬尘、工业堆场扬尘精细管控,加大餐饮油烟、烟花爆竹、秸秆焚烧监测整治力度;着眼水更清,加快推进里下河洼地治理工程,突出抓好黑臭水体治理、生态河道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重点任务;着眼土更净,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和治理修复,深化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全力保障土壤环境安全;着眼湿地更美,积极实施湖荡湿地保育工程,扎实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全力打造里下河最美「绿心」。

打造令人向往的美丽宜居生态家园。深刻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要义,将绿色治理理念与生态城市建设相融合,努力打造有颜值、有档次、有未来的江淮地域「生态会客厅」。打造精致城市。按照「布局组团化、建设集约化、设施配套化」原则,科学构建「一体两翼」发展布局。东翼上冈获批省经济发达镇,上冈新城形象初显;西翼九龙口旅游度假区、九龙口镇实行「区镇合一」,淮剧沙庄惊艳亮相。成功打造「建湖有戏」城市品牌,创成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持续实施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和后街背巷整治,加快推进万达广场、金融政务服务中心等功能配套项目,努力建成令人向往的文旅融合精致城市、充满希望的创新创业活力城市。建设秀美乡村。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入镇进社区,注重乡村风貌塑造,深入挖掘里下河水乡自然肌理,设计建造一批「白墙黛瓦、自带院落、绿意盎然」建湖民居。累计改善农民住房 3.7 万户,新建新型农村社区 35 个,建成省级美丽乡村 6 个、特色田园乡村 6 个、传统村落 4 个,美丽宜居乡村覆盖率达 100%,被表彰为全省农房改善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优秀县。筹划推进农房改善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入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洁、公共设施「五位一体」运行管护机制,打造具有浓郁水乡特色的田园乡村。倡导绿色生活。在盐城市率先实现一级公路、管道天然气「镇镇通」,首家实现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占比 100%,创成国家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我们将聚焦民生「七有」,进一步推动文明城市创建与绿色低碳发展深度融合,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建筑,大力推行绿色居住、绿色交通、绿色消费、绿色办公,加快形成全民参与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作者系中共建湖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赵文韬


作者 祁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