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引领国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作者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说国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苏州市国资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把深化改革作为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一招,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截至今年 6 月底,苏州市属国企资产总额达到 1.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5%;营业收入 362 亿元,同比增长 1.5%;归母净利润 37 亿元,同比增长 11.1%;上交税费 32 亿元,同比增长 1.3%。

强化支撑保障,服务中心大局

苏州市国资委把上级党委部署的事、群众期盼的事,作为最应该干、而且必须干好的事,充分发挥国资国企「主力军」「压舱石」作用。

关键时关键事彰显责任担当。今年苏州疫情发生以来,苏州市属国资系统闻令而动、冲锋在前,下沉社区近 4000 人次,出动志愿者 20000 余人次,助力 5 个城区、21 个街道(镇)、245 个社区共同抗疫。市属国企临危受命,48 小时同步建成金阊新城文体中心和昆山花桥方舱医院;9 个小时建成并运营上高路农产品批发市场,向苏州本地和上海累计保供蔬菜 14000 余吨。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与各类市场主体共渡难关,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减免租金 2.2 亿元,惠及服务业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3000 余户。

挑重担扛重责彰显国资力量。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提升苏州城市能级。建成轨道交通 5 条线路 210 公里,在建 7 条线路 162 公里,运营高速公路 344.5 公里。当前正在加快推进城市道路畅通工程、跨区域交通衔接工程、综合枢纽集疏运工程和过江穿湖关键工程,通苏嘉甬铁路、北沿江高铁、苏州湾隧道、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等一大批工程建成后,将为苏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的「通道」力量。积极服务苏州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引导更多资本布局发展。精心呵护好苏州「四角山水」,主动参与太湖生态保护、长江大保护、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力争创造更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成果。

办实事解难题彰显为民情怀。牢记国资国企「姓党为民」的政治本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守牢群众「米袋子」「菜篮子」,苏州农发集团聚焦产粮端和销粮端发力,在 10 个基地、3.1 万亩基础上,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组建储备粮管理公司,保障市区 90% 以上的粮食供应。苏州康养集团大力构建「15 分钟养老服务圈」,开展「社区 + 物业 + 养老」行动,探索通过医疗流动车送医上门,把康复、保健、健康、医疗服务延伸到家庭。新成立的苏州公交集团,依托 642 条公交线路,不断优化开行校园、产业园、菜场、医院等多样化线路,为群众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方式。

强化改革赋能,激发创新活力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苏州市国资委着力破解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轻装上阵」,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

强势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截至目前,苏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监管体制方面,市国资委监管的一级企业集团公司及重要子企业全部制定了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全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了规范的董事会,全面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全部建立了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方面,制定实施了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先后整合重组了苏州康养集团、苏州公交集团、苏州名城保护集团、苏州创新投资集团,完成了城投公司与保障房公司吸收合并,理顺了会议中心管理体制。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方面,市国资委监管的一级企业集团公司 46 名经理层成员和 219 户各级子企业的 422 名经理层成员已全面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普遍建立了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关键、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劳动用工制度,新进员工 100% 实现公开招聘,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全面建立实施。

大力推动一流国有企业建设。推动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出台《关于支持市属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属国企研发投入同比增长 24%。「十三五」期间,市属国企研发费用总量超过 20 亿元,一批企业成为行业标杆或跻身同行业前列。苏轴股份作为江苏省唯一一家地级市国企入选国务院国资委标杆企业创建名单,并在北交所首批上市;创元期货启动江苏省第二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海格电控全面参照「科改示范企业」做法实施综合改革。大力推动央地合作,出台《推动苏州市与央企合作发展的工作方案》,积极争取质量高、效益好、带动性强的项目落地苏州。

全面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不断健全完善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在投资、产权、薪酬、党建等方面累计出台近 50 个制度文件。今年又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国有企业监管的意见》,突出企业内部监督、出资人监管、外部协同监管有机结合,构建完善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在市属国企创新建立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度,切实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同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今年首次把市属国企纳入高质量考核范围,重点考核企业经营业绩、深化改革、服务大局、风险防控、创新能力、科学管理和党的建设等取得的成效,考核结果与企业负责人薪酬建立紧密联系,通过综合考核与单项评比,考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考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强化筑根固魂,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苏州市国资委着力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切实把企业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建强机制保发展定力。苏州市委出台了市属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全面推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设置党委专职副书记,专责抓好党建工作。制定市属企业《党委会议事规则》,推行末位发言制,强化对党委主要负责人权力约束;建立市属企业党建联系会议制度,定期交流工作,推动工作落实。每年组织市属企业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制定基层党建工作综合考核办法及年度考核标准,切实树好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导向。

融入大局强发展动力。深化「双强三争创」强企先锋行动,在市属企业中建立 195 个行动党支部,引导企业对接国家战略和重大项目、重点任务,做到企业有需要、组织有活动、党员有行动。出台《关于加强市属国有企业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开展市属企业「党领导、团凝聚、青年行」主题活动,建立青年梯队人才库,实施青年人才定岗特选计划,制定引进重点领域紧缺人才认定和激励办法,延揽优秀人才近 150 人。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今年出台了市属国企经营投资尽职合规免责事项清单,规范企业投资经营行为,激励国企干部兴企担当。

强基固本增发展引力。定期召开「强基提质」推进会,出台市属企业党支部建设规范,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体检」,集中整治 16 个后进基层党组织,推行党员积分管理考核等,夯实国企党建基础。加强典型引领,累计命名全市国资系统各类先进典型 674 名(个),获评市级以上先进典型 27 名(个),10 个党建项目获评全省国企党建创新案例奖。

(作者系苏州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张宁


作者 陈春明